APP下载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初中班主任管理策略

2019-11-22杜鸿

甘肃教育 2019年19期
关键词:有效沟通心理疏导主体地位

杜鸿

【关键词】 以人为本;班主任;主体地位;心理疏导;有效沟通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9—0042—01

班主任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育教学理念不断革新的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理念也需要不断更新,进而在新的理念引导下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班级环境中学习,提升其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发展。以人为本是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重要理念,班主任可以运用以人为本理念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教学中是指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并落实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而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基于以人为本理念落实班级管理,就需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发展为班级管理的基础条件,创新管理策略,优化班级管理流程和结果。

一、尊重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初中班主任将以人为本理念运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需要在工作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最终要明确学生的个性特点,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及时发现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不足,并通过与学生沟通等方式,了解并理解学生的想法,最终予以解决。初中学生正在发展中,其身心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学生又渴望独立,希望获得认可和尊重,尤其希望得到班主任的认可。因此,班主任在以人为本的管理中,要掌握学生的心理,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全方位分析,进而有效实施班级管理。例如,班主任在管理时遇到学生犯错,不要急于批评,而是要耐心与学生沟通,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对其进行教育,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积极影响,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愿意接受班主任的教导,积极改正错误。此外,班主任也要注意鼓励和表扬学生,提高学生信心,使其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

二、营造和谐民主的班级管理环境

初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可,而班主任是学生在初中学习中接触时间最长的教师,如果能够得到班主任的关注与认可,将激发学生主动性,使其内心处于喜悦之中,要积极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因此,班主任在以人为本理念下进行班级管理,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采纳学生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强化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同时,班主任要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影响下,加强班级风气建设,建立师生、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例如,班主任在班级中设置一个意见箱,学生对班主任或是班级管理有什么意见、建议都可以写出来,采取不记名方式放入意见箱中;或是将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一些事情写出来,进而从学生的角度优化班级管理环境和管理质量,实现“以人为本”的初中班级管理。初中班级管理环境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班主任营造和谐民主的环境是体现以人为本管理的重要途径,并且能在实际管理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重视并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贯彻人为本的理念需要班主任重視并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当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班主任要将重点放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上。例如,初中学生最普遍的就是情感困惑,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而不是强制性要求学生一定要怎样做,引导学生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青春期异性之间相互吸引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要认为有好感就是早恋,导致学生步入情感误区。班主任的科学引导,能够使学生在处理好情感的同时,认可班主任的做法,从而努力学习,也愿意与班主任分享心事,便于提高管理效果。

四、强化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和联系

对初中学生的管理不仅是班主任的个人行为,还需要取得家长的认可和配合,才能在班主任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保证学生管理有效性。初中学生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家长了解学生最直接的方式是班主任,可见,班主任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和联系,是管理学生的最有效方式。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不仅要将学生在学校表现出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家长,还要将学生在学校优异的表现告知家长,使家长为学生感到高兴,促使家长与班主任共同鼓励和表扬学生,使学生在高兴之余能够积极接受班主任管理。

总之,初中班主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其运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采取的主要策略包括尊重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民主的班级管理环境、重视并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强化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和联系等,从不同的角度落实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提高管理有效性,为学生发展提供环境基础,同时实现优化初中班级管理质量的目标。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有效沟通心理疏导主体地位
浅谈触觉形象设计下的有效沟通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