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世说新语》两则教学方法探析

2019-11-21张雷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40期
关键词:谢道韫咏雪世说新语

张雷

《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散文的独特代表,全书文章短小精悍,往往通过只言片语就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和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咏雪》和《陈太丘與友期》正是这一文风的代表作品。初中生学习这两篇文章,能够体会到我国古代的散文不仅有先秦诸子百家那样的厚重,同时还有小品文生动活泼的特点。通过这两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对于散文能够有更加丰富的认识。下面,笔者就谈一谈初中语文《世说新语》两则的教学方法。

一、结合历史,了解魏晋风骨

《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刘义庆,刘义庆生活的时代是中国由秦汉的统一又进入南北朝分裂混战的时期,当时社会腐败,朝政黑暗,很多有志之士报国无门,又不肯屈从于权贵。因而放浪形骸、洒脱不羁,以独特的生活方式自我陶醉,侧面反抗世俗,史称“魏晋风骨”。魏晋风骨还可以理解为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于现实极为不满,又勇于批判的精神。他们追求高尚的人格,鄙视污浊的社会风气,因而他们的态度是激进的,对于一切都是不满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讲解魏晋风骨的特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人物的行为方式。

例如,在学习《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时,教师可以结合魏晋风骨,让学生理解文中元方的父亲不等友人到来便离去,元方严厉斥责父亲的友人的原因。当时的人都追逐功名利禄,巴结权贵,道德观念欠缺,行为不端。元方的父亲不满友人失信的行为,希望通过自己的离去来呼唤人们遵守信义,讲究道德。元方则是对父亲的魏晋风骨的良好继承。作为一个孩子能够严厉批评长辈失信、无礼的行为,可以看出魏晋风骨在当时的社会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学生通过对魏晋风骨的了解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人物的形象和文章的内涵。

二、逐句翻译,理解全文内容

《世说新语》与传统的散文不同,在行为风格上显得活泼轻快,在用词上多用口语、俗语来体现人物形象。因此一些词语学生在理解时会感觉比较奇怪,很多词语与当时人的生活方式有重要的关系。但总体而言,《世说新语》在写作上语言简练,多用省略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句式,行文跳跃性大,学生在理解上容易出现误差。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文章,准确理解文章的意思。

例如,在学习《咏雪》一文时,“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一句中“内集”一词,如果不参考注释学生就不易理解。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这是世家大族一起聚会的意思,学生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了。对于谢道韫为什么受到称赞,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进行翻译和比较,就能发现两句话在意境上明显是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更胜一筹。所以教师要让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对文章内容做到精准理解。

三、结合历史,升华人物形象

中国古代虽然历史不断变迁,但是很多方面都是不变的。这些不变的方面作者在写作时会习以为常而不做重点突出。但由于学生对于古代历史感触不够,容易忽略隐含的方面,以至于不能完整的理解文章的内涵。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广泛联系历史,在阅读时能够将人物置身于古代这个时空去进行独特化的认识,这样往往能得出更加深刻的感悟。

例如,在分析《咏雪》中谢道韫的形象时,学生一般只会将谢道韫看作一个才女,称赞她的才华。但实际上,联系历史就可以知道,在古代女子是没有读书的权利的,人们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因而像谢道韫这个年龄的女子整天都生活中琐碎的家庭事务中,她们思想空洞,见识短浅,没有远大的理想。而只有谢道韫能够不满社会意识对于女性的束缚,刻苦学习,表现自己的才华。所以文中的谢道韫更多的还有富有追求,不甘平凡,勇于反抗世俗的精神。

综上所述,《世说新语》两则看似短小,实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深刻的思想价值。对于文章的阅读,教师要让学生字字落实,逐字逐句翻译文章,理解每一句话的含义。对于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文章的思想内涵,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紧密联系时代,了解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当时的社会风气,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深刻探究文中的思想内涵。

猜你喜欢

谢道韫咏雪世说新语
汗不敢出
浅解三字经(之一〇四)
才女谢道韫
《咏雪》说课稿
以《咏雪》为例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
论李白诗中《世说新语》典故
从《世说新语》看士族女性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中两晋士人的文学审美趣味
三字经
《咏雪》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