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婴儿胸壁巨大淋巴管瘤1例临床分析

2019-11-21万蓁蓁徐卿芯刘玉树韩东亮崔光怀

中国医疗美容 2019年10期
关键词:硬化剂淋巴管滨州

万蓁蓁,徐卿芯,刘玉树,韩东亮,崔光怀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烧伤整形外科,山东 滨州,256600)

淋巴管瘤是一种良性的先天的淋巴系统良性肿瘤,临床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与其他皮下肿物较难鉴别,且该病发病率较低,缺少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本文结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婴幼儿巨大淋巴管瘤1例,分析国内外诊疗现状及临床特点,探讨了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学检查和治疗方法,有利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今后诊疗提供思路。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1岁,因“发现前胸部皮下肿物1年”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乳外侧一肿物,现肿块缓慢增大,明显凸起于皮肤表面,遂就诊于我院,行超声检查示:淋巴囊肿可能。专科查体:右乳房及腋窝肿块隆起,皮下扪及肿块大小约8.0cm*5.0cm*3.0cm,无痛,活动度尚可,无波动性,延伸至腋窝。磁共振成像显示:右侧胸外侧壁皮下见团片状异常信号影,以等T1、长T2信号为主,边界尚清,内可见低信号分隔影,T2压脂以高信号为主,DWI呈明显增高信号,ADC图信号未见明显减低,提示:囊性淋巴管瘤可能。初步诊断:胸部淋巴管瘤。予以手术治疗,术前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后,于全麻下行胸壁肿物切除术。术中见病变为半透明肿块,质地柔软,基底累及肌层,囊腔易碎,内含淡黄色液体。分离过程以钝性分离为主,至深筋膜层,以减少对囊壁的损伤,避免内容物外溢。由于该肿物界限不清,与周围组织黏连紧密,很难完整剥离。按照术前设计的切除范围,用电刀完整切除,标本送至病理检查。然后彻底止血,冲洗创面,缝合切口,放置负压引流管一根,打包加压创面。由于淋巴管瘤分布弥散,术中解剖结构不清完整,完整切除较为困难。术后引流出量较多,为淡血性液体。术后第一天引流量为29ml,考虑大量引流液易造成患儿休克,给予减小负压,用绷带辅助加压及输液以补充血容量。于第9天拔除引流管。患儿术后恢复良好,予以出院观察,术后3个月随访暂未见复发。

2 讨论

淋巴管瘤是一种良性的先天的淋巴系统畸形,属于良性肿瘤,常见于2岁以下儿童,在成人中发病率很低。淋巴管瘤常表现常见于由于先天性畸形导致的淋巴管受阻,淋巴结变性、炎症等[1]。本病多发于头颈部,也出现于胸腔,腹腔,纵膈,喉部和鼻咽部。淋巴管瘤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1、囊状淋巴管瘤;2.毛细淋巴管瘤;3.海绵状淋巴管瘤。淋巴管瘤囊壁薄,可表现为单房或多房结构。单房的淋巴管瘤边界清晰,无局部蔓延;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多房的淋巴管瘤常浸润周围组织及肌层、易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现象,合并出血、感染等。

淋巴管瘤临床上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与其他肿物较难鉴别,行CT或MRI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影像学表现:单房形淋巴管瘤CT表现为类圆形的光滑低密度影,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边缘光滑。多房形的淋巴管瘤CT表现为不均匀的低密度影,囊壁可被轻度强化,MRI表现为等T1、长T2信号,与肌肉信号相似[2]。影像学检查可以判断其性质,了解肿物与周围组织的浸润情况,了解周围是否合并出血、感染等,为进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图1.根据患者肿物大小设计切除范围

图2.脉管瘤界限不清,与周围组织黏连紧密

图3.离体标本大小约7.0cm*4.0cm

图4.HE 染色可见脉管单层上皮衬附,腔隙大小不一

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然而由于淋巴管瘤的弥散性,可与周围正常组织黏连紧密,导致解剖层次不清晰,多房型的淋巴管瘤手术切除往往不完整,术后易复发[3]。若肿块与重要器官毗邻无法完整切除或无法手术,可选用硬化、射频替代、激光等治疗方法[1]。硬化剂可影响内皮细胞的合成,阻碍肿物的生长。但注射硬化剂可使肿物产生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使肿物与周围组织黏连更加紧密,影响进一步手术治疗,因此常作为术后辅助治疗的方法。硬化剂可选用西罗莫斯、博来霉素等[3]。但硬化剂注射易导致囊肿出血、蜂窝织炎、疼痛和肿胀加重,因此采取硬化剂注射时需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和浓度[4]。

猜你喜欢

硬化剂淋巴管滨州
淋巴管栓的研究进展*
滨州东瑞机械有限公司
有用的关节“下水道”
——淋巴管系统
足部淋巴管分布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山东滨州沃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抗淋巴管生成治疗结直肠癌研究进展
飞阅滨州
硬化剂注射联合奥曲肽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探究
民航飞行大学生体能差异性训练方法的探究——以滨州学院为例
硬化剂注射联合奥曲肽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