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析高考试题特点 明复习备考方法

2019-11-20重庆赵德强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19年6期
关键词:胚芽鞘生长素琼脂

重庆 赵德强

高考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考真题是系统中的“枢纽”,可以把各个组成要素联系起来。教师通过分析高考试题的考查趋势与特点,洞察高考命题本真,从而得到更多的有效信息,用以指导教学工作,提升备考效率。本文主要以2019年全国卷Ⅱ第29题为蓝本进行分析。

【例题】(2019年,全国卷Ⅱ,第29题)某研究小组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两组,按如图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得胚芽鞘切段的弯曲程度(α角),测得数据如下表。据此回答问题。

(1)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属于极性运输,这种运输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

(2)上图中α角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据表可知乙组中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2)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的左侧,使胚芽鞘左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引起胚芽鞘左侧生长快于右侧,形成α角 (3)乙左右两侧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

【分析】该试题考查了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1)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属于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反过来运输。(2)从图中可知,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了胚芽鞘切段的左侧,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的左侧,使胚芽鞘左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引起胚芽鞘左侧生长快于右侧,形成α角。(3)乙组胚芽鞘中间放置云母片,会阻止生长素通过,即便进行单侧光照射,左右两侧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仍基本相同,都只含有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含量的一半,而甲组琼脂块含胚芽鞘尖端的全部生长素。所以乙组中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组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

仔细分析这道高考试题,可以看出试题传达出如下信息。

1.重视对基本概念的考查

概念是生物学的基石,例题第(1)问考查极性运输的概念,高考试题通过对重要概念的重现、改编、迁移等方式考查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高考试题常以“XXX是指”这种形式考查重要概念,例如:2019年全国卷Ⅰ第31题的“种间竞争通常是指”;2017年全国卷Ⅱ第31题的“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2016年全国卷Ⅲ第31题的“丰富度是指”等。除此之外,2018年全国卷Ⅰ第29题还通过现象归纳共同进化的概念。

基本概念的复习,不是单纯的记忆,而应该是理解其内涵,弄清其外延。比如对于“极性运输”概念的复习,可以从以下问题进行思考:①概念中的形态学上端和形态学下端是指什么?②极性运输需要动力吗?如果需要,以什么作为动力?影响极性运输的因素有哪些?极性运输是生长素的逆浓度梯度运输吗?③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有什么区别?④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等等。也可以通过构建概念图的方式进行概念复习,通过概念图,加强核心概念间的联系。生物学科的特点是核心概念多,知识内容跨度大,而且知识点零碎散乱,不利于学生记忆及整体把握。进行复习时,以人教版教材必修3的内容来说,教师要特别针对目前还没有考查过的抗原、反射、体液调节、植物激素、环境容纳量、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概念进行重点复习。

2.试题情境化,突出实用性

情境化试题已经成为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考查的重要载体。生物学是非常贴近实际生活的学科,学生能够对已经掌握的生物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也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对高考生物学试题设置的具体要求。植物的向光性与胚芽鞘的顶端接受光的刺激有关,例题呈现的信息背景与植物向光性有关,植物的向光弯曲生长在生产及园林种植中常常涉及,试题体现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特点。《考试大纲》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例题从生产生活真实背景入手进行考查,体现了生物学的实用性,能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凸显对《考试大纲》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除本题外,全国卷高考试题涉及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试题还有很多,如2019年全国卷Ⅱ第2题以“生产中的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为情境,考查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2019年全国卷Ⅱ第4题以“当人体失水过多时”的生活情境为载体,考查内环境稳态及调节;2019年全国卷Ⅰ第31题以“果园生态系统”为例,考查食物链、种间关系等生态系统基本概念,运用生态学原理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等。

复习备考中,要找准“问题情境”这个切入点,根据真实的生活经历和生产实际等,创设形式多样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发掘学生的潜能,以提高学生对问题思考的内驱力。例如,在复习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时,可以引入学生在运动场上篮球比赛中的实际情境,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串,综合引导学生分析体温变化、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建立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及血糖调节模型。将学科核心素养细化到试题中,从试题中挖掘考查的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3.注重实验考查,突出学科特色

例题以图示呈现与植物胚芽鞘顶端有关的实验过程,以表格形式呈现其实验结果,深度考查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高考全国卷试题常以真实的实验情境为背景进行考查。2019年全国卷Ⅱ实验考查现象比较突出,涉及的试题较多,如2019年全国卷Ⅱ第3题以“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不同处理的实验结果”为实验背景,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2019年全国卷Ⅱ第5题和第32题均是以“遗传实验”为载体,呈现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考查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能力,进而考查遗传的相关内容;2019年全国卷Ⅱ第31题以“‘黑白瓶’实验过程”为载体考查主干知识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内容。

从试题来看,不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的必做题中,都常以实验为载体考查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素养,且实验题目所占分值较高。而历年高考实验题得分率均较低,造成低得分率的原因是学生未能对实验进行实际操作,或对实验原理、方法未能真正理解,实验后没有回忆思维过程、没有分析实验结果与结论。建议复习时要落实实验操作,而不是在黑板和课件上“做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才能真正在考场上发挥出较高水平,如果不让学生真正去做实验,有的问题是无法正确回答的,如2018年全国卷Ⅱ第37题涉及的考查点:“某同学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若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并没有达到相应温度,最可能的原因”,教材中没有提及这个知识点,学生只有通过实验才可以明确原因——未将锅内冷空气排尽。当然,教师也需要教给学生一些如何书写实验目的、思路、步骤、结果与分析、结论的方法与技巧。

4.注重考查学生深度思维

例题有两处要求学生“解释原因”,通过设置“回答原因类”试题考查学生深度思维是全国卷的又一特征。这类试题在历年全国卷中都有出现,但基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和高考命题以素养立意的考查,这类试题近年有所增加。2017年全国卷Ⅰ生物试题中有4次出现解释原因类的设问;2018年全国卷Ⅰ生物试题中有5次出现解释原因、原理、现象等类型的试题;2019年全国卷Ⅰ第30题考查“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的原因,2019年全国卷Ⅲ第30题考查“加入抗原会出现沉淀”的原因,2019年全国卷Ⅲ第31题“解释K值不变”的原因。这些都是命题者关注学生科学思维考查的体现。

全国卷生物高考试题的非选择题在注重知识考查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为了考查学生推理思维能力,一套全国卷高考试题常设置要求学生回答“原因”“理由”“判断依据”等问题。这种设问下的试题答案形式上字数较多,思维上注重考查推理能力,素养上考查科学思维。学生在回答这类试题上方法欠佳,答不到要点,使得得分率偏低。解释原因类试题,可以从现象(或变化)思考引起这种现象(或变化)的生理过程是什么,这种生理过程变化又是由什么引起的,通过形成答案思维模板来总结作答的有效方法。答题模板:条件(外因、内因)+生理过程变化+结果。例如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的左侧,使胚芽鞘左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条件),引起胚芽鞘左侧生长快于右侧(生理过程变化),形成α角(结果)。教师实际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读一读,一起来分析,在平时的练习中,也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批评,逐渐把每一位学生的情况掌握清楚,激励学生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学会、学透,并会表述自己的观点。

高考试题有一定的特征,你研不研究,特征都在那里,你研究的视角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但只要站得高,就会有“一览众山小”之感,做到从真正意义上洞察试题的本真,从而使备考不走弯路,让研究高考试题成为备考之常态!

猜你喜欢

胚芽鞘生长素琼脂
琼脂基环保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
再现鲍森·詹森实验中的思考与探究
消除国产琼脂磷酸盐沉淀的工艺优化及设计
中国农业大学揭示黄瓜局部生长素分布和花器官发生的调控机制
马传染性贫血琼扩试验中琼脂配比浓度及温度因素对琼脂板制作的影响
探究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两重性作用
有效选择沙门氏菌培养基
基于图像特征的小麦胚芽鞘识别
基于图像颜色特征的高粱胚芽鞘识别及定位方法
浅谈生长素对植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