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高中生物核心概念的一轮复习策略

2019-11-20安徽张言峰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19年6期
关键词:细胞膜生物膜概念图

安徽 张 曼 张言峰

核心概念是学科内容中的概念性知识,是学科知识的主干部分。高中生物课程核心概念包括了重要的概念、原理和理论,是理解生物学科内容的关键。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中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考查提出明确要求:“考生不但能够概括出所学生物学知识的主要内容,还要能够把握相关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能够用生物学术语、图表、图解等表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本文以高考试题为例,浅谈在高三一轮复习中运用概念解读、构建概念图、创设情境等策略对生物学核心概念进行有效复习。

一、解读概念,认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高考试题所考查的核心概念均源于教材,且高考注重对核心概念及教材知识的考查。所以在一轮复习时,教师一定要重视对教材核心概念的复习,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教材,注意细节,真正认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例1】(2018年,全国卷Ⅱ,第6题)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动物细胞可转变为癌细胞。有关癌细胞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可能发生单一基因突变,细胞间黏着性增加

B.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

C.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

D.细胞中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答案】A

【解析】教材中有关“癌细胞”概念的描述为黑体字,笔者将概念一一解读:“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提示学生,致癌因子诱发细胞癌变。那致癌因子有哪些呢?以此引导学生联系下一个概念“致癌因子”。“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提示学生,发生癌变的细胞,遗传物质DNA也发生变化,这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不同,进而使学生联系到知识点“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提示学生,癌细胞的主要特征之一为无限增殖,连续分裂。继而与本节“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相联系。

本题考查癌细胞的概念、特征和癌变原因,在教材中介绍“癌变原因”的内容位于正文下面的小字部分,已明确提到“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这是一种累积效应”。所以本题答案为A。综上可知,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时要精读教材,解读概念,不仅要掌握概念的内涵(癌细胞的概念),还要掌握概念的外延(癌细胞的特征、发生原因、致癌因子等)。

【例2】单纯的磷脂分子在水中可以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图1),它载入药物后可以将药物送入靶细胞内部,下列关于脂质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图1

A.在A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流动性将药物送入细胞

B.在B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流动性将药物送入细胞

C.在A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D.在B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答案】C

【解析】根据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所以可在A处嵌入水溶性药物,B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将药物送入细胞,是利用脂双层与细胞膜的成分、结构相似,且具有流动性,可以发生融合现象,进而将药物送入细胞。

本题涉及的核心概念:生物膜、生物膜系统。概念的内涵: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概念的外延:(1)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都是生物膜,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才能构成生物膜系统。(2)这些生物膜的成分和结构相似,都主要含有脂质和蛋白质,膜结构都是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膜都具有流动性,这是膜与膜能融合的结构基础。人教版教材必修1中“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这一实例是对该概念外延很好的体现。囊泡的运动、囊泡膜与细胞膜或靶细胞膜的融合(需要生物膜的识别)过程,体现了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及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同时也说明生物膜具有相似的成分和结构,保证了膜与膜的顺利融合。

【例3】(2017年,全国卷Ⅱ,第3题)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酶的功能、特性,即涉及的核心概念是酶。同样需要研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抓住内涵——酶是催化剂,可提高酶促反应速率,而不改变反应平衡点。概念的外延:从概念中延伸出其他知识点,如酶的成分、组成元素、酶的检测方法、酶的特性、酶活性影响因素等。由此可分析出:大多数代谢过程需要酶的催化,代谢反应在哪里发生,哪里就有相应的酶。细胞核外的线粒体、叶绿体中有DNA,可进行DNA的复制,故线粒体、叶绿体中有参与DNA复制的酶,A错误;概念中提到“酶由活细胞产生”,但这并不意味着酶一定要在活细胞内起作用,事实上,借助“加酶洗衣粉”这一实例就可以很直接地告诉学生,酶在生物体外也具有催化活性,B错误;盐析是一种通过改变溶解度使蛋白质沉淀的方法,概念中提到“酶大多为蛋白质”,而胃蛋白酶恰好就是蛋白质,C正确;D选项考查的是酶的特性,教材中对“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已经做了详细说明,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低,但结构稳定,所以酶的保存应该选择低温条件,D错误。

总的来说,在复习生物学核心概念时,师生必须要利用好教材,并认真解读概念,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联系其他章节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例4】(2018年,全国卷Ⅰ,第1题)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答案】D

综上所述,研究中所指的课程连贯性主要具有以下特征:一方面,课程内容具有内部整体性(详见文中“内容分布”“主题选择”“主题连续性”等内容的探讨);另一方面,课程内容知识在逻辑层面上具有次序性(详见文中“主题逻辑结构”等内容的探讨).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种类和功能。复习时,笔者从“生物膜系统”这一概念出发,联系其他章节内容: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三章第1节中细胞膜的功能、第2节中各种具膜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第3节中核膜的功能、第五章第3、4节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有关生物膜的功能等,整合相关知识点,解决综合性题目。联系“光合作用”相关内容: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则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有光反应所需的酶,A正确;联系“具膜细胞器”相关内容: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属于水解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B正确;联系“细胞核膜”相关内容:考查核膜、核孔控制物质运输的功能,C正确;联系“细胞呼吸”相关内容: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但线粒体DNA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D错误。

【例5】(2019年,全国卷Ⅲ,第1题)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

B.三者都含有DNA

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

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细胞器结构和功能。复习时,笔者联系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一章、第三章、第五章的内容。根据第一章第2节中“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结构比较”可知,原核细胞中没有上述细胞器,A错误;根据第三章第2节中“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可知,高尔基体中不含DNA,B错误;根据第五章第2节中“形成ATP时的能量来源”可知,上述细胞器中,只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可以合成ATP,C错误;根据“生物膜系统”概念可知,上述细胞器膜都属于生物膜,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都含有蛋白质,D正确。

三、构建概念图,进行核心概念的归纳

高考复习时,教师要打破教材章节的界限,引导学生围绕核心概念建立概念图,在一个概念图中显示多章节核心概念的异同和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整个概念体系进行理解、记忆及应用,有利于学生自行构建知识网络。同时,学生自行构建概念图的过程也是学生思考、回顾知识的过程,只有厘清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实现核心概念的归纳总结。

【例6】(2017年,全国卷Ⅰ,第1题)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三大功能,这三个功能的内涵以及教材中的例子都很重要。复习时,可以对膜的功能进行归纳,构建概念图,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例7】(2018年,全国卷Ⅱ,第2题)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这一功能的具体考查。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物质、甘油属于脂溶性小分子,可自由扩散进入细胞,B、D错误;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

笔者综合对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和功能等知识构建概念图,形成知识网络(如图2)。该概念模型中的核心概念有: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糖蛋白、受体、流动性、选择透过性、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信息交流、生物膜等。

图2 “细胞膜”的相关概念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在一轮复习中还可运用情境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核心概念。以“光合作用”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形象地用“自私的生物”来帮助学生理解“真光合作用”与“净光合作用”的关系,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有机物首先要满足自身细胞呼吸的需求,才能释放多余的氧气、储存多余的有机物;教师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假如自己是农场主,如何通过改变环境因素来达到农产品高产的目的”,从而引入“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相关内容的教学。

一轮复习是一个全面回顾教材、整合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对于生物学核心概念的复习,教师可采用指导学生研读教材、合理利用教材资源;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概念详细解读、构建概念图;联系其他章节知识点,完善知识体系;情境教学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核心概念的构建,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并提高学生熟练运用核心概念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细胞膜生物膜概念图
环境条件对Bacillus altitudinis LZP02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替加环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清除作用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生物膜胞外聚合物研究进展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概念图在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系统的边界—细胞膜”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概念图
宫永宽:给生物医用材料穿上仿细胞膜外衣
香芹酚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