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场馆综合利用之管理模式的探讨

2019-11-18李明胜

新一代 2019年18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体育场馆场馆

李明胜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来进行调查与研究,从体育场馆综合利用管理模式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现状、管理模式分类与优缺点进行分析,提出了体育场馆综合利用管理模式的改进方式。

关键词:体育场馆;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大型体育场馆也如雨后春笋纷纷落成。大型体育场馆因其规模大、设备全、质量高等原因为我国体育赛事的举办和全民健身事业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的物质保障。但大型体育场馆综合功能无法有效实现,一直困扰着场馆运营管理者,不同程度地影响政府职能部门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进而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随着国家对大型体育场馆综合利用的不断重视,场馆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不断推进,国民对场地服务需求不断提高,探究影响大型体育场馆综合功能实现的重要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大型体育场馆综合功能服务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场馆供给侧资源利用效率,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方法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访谈法、数理统计与数据对比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体育市场开发程度、体育参与者满意程度、地区影响与辐射程度、物业管理可操作程度、物业管理模式优略程度进行了深度分析与系统研究,了解并掌握现今体育场馆的功能、开放使用现况、管理现状、维护情形等实际情况。

结论与分析

一、体育场馆综合利用现状

大型赛事赛后运营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各大赛事结束后普遍出现了体育场馆闲置、基础设施使用率不高、投资难以得到回报等问题。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方的场馆建设,的确有不少都被贴上“一次性”标签,后续管理经营不善,场地杂草丛生,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2014年《中国体育产业蓝皮书》表明,我国体育场馆现状是“体育场馆数量严重不足与长期闲置并存”。一方面许多大型体育场馆长期闲置;而另一方面,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显示,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1.46平方米,只有西方发达国家的1/15。

随着休闲体育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健身运动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但体育场馆的不足或者收费高昂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周末要租个场地打球運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可以说,体育场地的供给矛盾,是全民健身路上的一块顽石。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公众体育场馆的开放度仅为44%,利用率不足30%。

二、体育场馆综合利用管理模式的探讨

(一)外包经营模式

指由非政府部门、学校、非产权方承包体育场馆、设备的管理模式。体育设施产权方或产权管理部门不直接参与管理。双方事先签订好合同,承包方按期付款,其最大优点是节省行政部门的人力和精力。缺点是承包者往往会因为过于强调经济效益,从而增加社会的经济负担或降低服务质量,并可能由于承包期的因素,在使用体育场馆设施上出现短期行为,产权方调控能力差。

(二)集体承包经营模式

由行政管理者集体承包,由产权方聘请经营管理者管理体育场馆,优点是经济责任目标明确,自负盈亏;既能排除上级领导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又能克服场馆经营过程中的依赖心理,充分发挥他们自主经营的才智和能力;承包者为开源节流,势必利旧用废,有利于场馆的维护和改造;产权方既能盘活现存资产,又能承担较其它经营方式更小的风险。可以说,该模式是体育场馆首选的经营管理模式。

(三)责任制管理模式

这是指在体育管理部门内成立一个组织,专门负责体育场馆的管理,体育管理部门进行间接管理的管理模式。该组织的管理人员可由产权部门的兼职或专职担任。优点是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熟悉体育场地设施情况,有利于体育设施的充分利用和保养;有利于提高体育服务质量;有利于体育部门统一调控使用体育设施。但若兼职过多,就会分散精力,影响自身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四)轮流值班经营模式

这是指体育管理部门直接参与体育场馆的管理,参加经营性服务工作,共同管理体育场馆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共同参与、群策群力,体育管理部门具有较大的调控能力,也可避免因分配不均而产生的心理不平衡现象。这种模式的缺点是责任不明确,经济效益好时问题往往不明显,经济效益差时管理者的积极性不高。

建议

(一)以社会为平台,以市场为导向,

体育场馆的开放和利用应该以社会为基础,主动积极面向全社会;以市场运营为导向,努力发展体育市场如果从规划角度着眼,便可以在源头解决场馆利用的问题。“今后有城市再举办大型赛事的话,可以直接把场馆建在大、中、小学校园里,使得学生们从小就可以有一个很好的环境来锻炼。

(二)内引外联,主动出击,合作共赢

利用体育场馆本身的品牌效应,多打文化牌也是可行的方式之一。除去参观收入及场地租赁费用的收入,利用知识产权开发特许产品。大型活动、实现了现金流财务平衡并已盈利。

在不断升级的“互联网+”浪潮中,体育场馆或许也能从中探索出新的模式,为体育场馆运营带来生机。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的运用,为普通民众提供更好的健身体验,充分享受在场馆健身的乐趣。

(三)建立健全机制,制定完善法规

体育场馆的科学管理必然要求各部门的工作分工明确、协调统一。主体要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其次必须建立科学、合理、严密、完备的规章制度;再次应制定完善的约束制度与管理机制,对场馆的管理主体进行主动监督,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改变,与之进行动态的协调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尹静波.顾客满意度研究以应用[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5.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体育场馆场馆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安徽省学校体育场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场馆风采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石狮市城市发展与体育场地建设的研究
我国第六次与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