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毁长城”为哪般

2019-11-18刘吉同河南新乡

清风 2019年7期
关键词:刘裕万里长城乱象

文_刘吉同(河南新乡)

檀道济是东晋末人,追随刘裕南征北战,屡建奇功,乃一代名将。435 年,宋文帝刘义隆连续害病几至蹬腿儿,彭城王刘义康进言:檀道济功勋卓著,威名甚重,手下还有一帮虎将,“诸子又有才气”,假如陛下突然呜呼,那朝中谁能震得住他?刘义隆听信谗言,之后果然将檀将军杀了,还杀了他的儿子和“左右腹心”。临刑前,檀道济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然后把头巾狠狠摔在地上,怒斥道:“乃复坏汝万里长城!”(《资治通鉴》卷123)。

檀道济的“万里长城”说,应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理解。广义上讲是句空话,因为制度和人心才是真正的“万里长城”。从秦汉到明清,檀道济这样的“万里长城”,各个王朝都不少,甚至“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但最终一个个“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谁也挡不住王朝的灭亡。狭义上讲又是实话。北魏闻知檀遭杀后,惊喜若狂,说:檀道济死了,东吴那些竖子再也没有值得忌惮的了。450 年11 月,北魏皇帝拓跋焘率大军抵至建康城外瓜步,京师震惧,忧心如焚的刘义隆登上石头城,作了一番“自我批评”后,说:“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至此!”是的,檀道济若在,战局断不会如此。刘宋的连连失败,就在于它再也找不到像檀道济那样令敌胆寒而又忠心耿耿的统帅了。

那么,刘义隆杀檀将军有没有“合理性”呢?我看还真不能“全盘否定”。首先,历史上篡位的数不胜数,王莽、曹操、司马昭都是在其威名甚重时,篡夺了主子的“位子”,包括刘宋。419 年,刘裕缢杀了晋安帝,次年又派人用棉被闷死了他立的晋恭帝,代晋称帝,东晋哀哉。历朝历代的天子们,都把谋反篡位视作十恶不赦的大敌,“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故檀道济们的被杀也就不可避免乃至可以“理解”了。

悲剧产生的根因,在于“私天下”的权力性质。权力的获得,不是文明规则下的竞争,而是丛林法则下的抢夺。江山从此成了一家一姓的私产。“私天下”的权力很有“特色”:一是极度自私。不允许任何人染指,若有人不小心碰着,立刻会像短路一样火光四射,乃至引起爆炸。二是疑神疑鬼。唯恐别人篡位,但又没长火眼金晴,因此常常怀疑,以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三是残暴之至。保卫权力也好,争夺权力也罢,最后的手段都是杀。君杀臣,臣弑君;夫杀妻,妻杀夫;父杀子,子杀父;主杀仆,仆杀主……越有威望、越得民心、越有功劳、越有本事的臣子,越被怀疑,越“该杀”。以南北朝时期为例,除刘、宋杀了檀道济外,北周杀了宇文宪,北齐杀了斛律光,都是自毁长城的蠢行。其他残杀就更多了。皇权专制的历史,就是一部杀人史。

这样的权力带来的危害极其严重。其一,毁坏道义。在权力者眼中,好坏不是以善恶为标准,而是以对权力的态度为依归,这就把道义的基石毁掉了,历史上不少寡廉鲜耻之徒在庙堂弹冠相庆,而一些志士仁人却命运悲惨,原因就在这里。其二,乱象丛生。东汉有首民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诸如此类的乱象和颠倒,历朝历代都不少。这是“私天下”的“衍生物”。其三,“狗”率领“虎”。开国君王无法保证龙子龙孙都是“虎”,而天下“虎”“狼”生生不息,故“狗”率领“虎”的现象就不可避免了。像历史上的汉成帝、汉灵帝、晋惠帝、明熹宗之类,就他们的“领导力”而言,恐怕只能叫“鸡”率领“虎”。此时的“鸡”与“狗”,要么提心吊胆,要么无所作为;“虎”和“狼”呢?要么被关笼中,要么也不安分,导致全社会一直溃烂,直至群雄并起,烽火遍地。改朝换代来了,老百姓的浩劫也来了。

君主专制社会两千多年鲜有进步,一直与愚昧和落后相伴,到了清朝后期更是全面溃败,原因就在于“私天下”,此乃万恶、万乱、万祸之源。辛亥革命把龙椅掀翻走向共和,如今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进步巨大。当然,路还很长,人们仍需努力再努力。

猜你喜欢

刘裕万里长城乱象
饭圈乱象:历年竞技类综艺节目的赛制分析与思考
整治“饭圈”乱象
长城长
未来日记
“万里长城”真的有一万里长吗
万里长城永不倒
偷皇帝的车
乱象(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
乱象
万里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