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元璋管官与柯尔贝尔拔鹅毛

2019-11-18冷月福建龙岩

清风 2019年7期
关键词:鹅毛私心破折号

文_冷月(福建龙岩)

十多年前,曾风行过这样一则短信:“祝你:位高权重责任轻,钱多事少离家近;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别人花钱你收礼,别人加班你加薪!”这则短信生动形象地道出了一些人的心声:谁不想好处占尽,不付代价,只享其利,不承其弊,当个有权无责的富贵闲人?若非父母耳提面命,就连三岁小儿,也想终日游戏而不学习。

同理,好逸恶劳做太平官,也是不少人潜意识中共同的梦想,哦不,妄想——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古今中外,哪个老板会花钱雇群下属来白吃白喝而不给自己创造价值?哪怕官做到国王这个级别,也还有一句西谚在等着他呢:“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谁当皇上都不会想要一堆光吃饭不干活的大臣,谁当百姓都不会想要一群尸位素餐的公仆。恰恰相反,假如你是皇上,必定希望手下文臣武将个个奋勇争先,最好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马,既能昼夜兼程驰而不息,又不用吃草。这是有的雇主的理想。为了用“光干活不发薪”的“雇主梦”去消灭“光领薪不干活”的“雇员梦”,古往今来,管理者们做出过许多努力,大体可概括为“德治”与“法治”。朱元璋式的严刑峻法,便是后者的一个极端案例。

朱元璋不但以重典治贪官著称,而且作为历代皇帝中著名的工作狂之一(曾创下平均每天批阅奏札200 多件、处理国事400 多件的记录),自然容不下不卖力的庸官。他的子孙们承袭了这一做法,从“打屁股”(廷杖)到扣工资(罚俸)到降级革职,明朝立下了一整套操作性极强的“治庸”细则。比如,缺勤1 天则笞20 小板,每再满3天加一等,满20 天则杖打100 大板。万历三年(1575 年),凤阳巡抚、巡按,广东巡按,浙江巡按,都因积压太多公务未完成而被罚停俸三月;万历四年(1576 年),山东17 名、河南2 名官员,因税收任务未完成而被降级,另有山东2 名、河南9 名官员被革职。天启年间,甚至发生某高官为免迟到挨打而误跌御河溺死的悲剧——破折号彼时紫禁城不准许点路灯,又禁止官员骑马坐轿,冬季天亮得迟而上朝早,路上看不见,结果有天清早下雨路滑,一名住得较远的官员因怕“朝会”迟到,一路摸黑小跑,失足坠河而死。明朝治庸制度之严厉、震慑力之强可见一斑。可结果呢?张居正当政期间,因绩效考评不合格而裁革的官吏竟差不多达到了官吏总数的30%——破折号触犯者太多,若认真处罚,罚得过来吗?

所以,聪明人觉得,还是“德治”省力气,最好是设法让官员不仅仅“不敢庸”“不能庸”,而且“不想庸”。办法很多,诸如强化思想教育,培育敬业奉献的核心价值观,树立“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典范,等等。这当然也收到了相当的效果。只是,哪怕你开足马力使劲宣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向组织提要求,只为国家比奉献”等主旋律,也很难彻底战胜人性深处的“私字一闪念”——破折号你可以在一部分时间里消灭所有人身上的私心与惰性,也可以在所有时间里消灭一部分人身上的私心与惰性,却不可能在所有时间里消灭所有人身上的惰性和私心。现实恰似乔治·奥威尔《动物庄园》中所揭示:同样是马,同处于农庄大喇叭日夜不停的思想教育下,有的只知道干活不知道休息,有的却终于抵挡不住爱美爱物质爱享受的本能。

以理性务实著称的西方人意识到了这一点。据说,17 世纪法国路易十四的财政部长柯尔贝尔有句名言:征税的艺术就像从鹅身上拔毛,最理想的是如何拔下尽可能多的鹅毛而又让鹅尽量少叫。借用这一“拔鹅毛”论,“管官的官”们若想从自己所管理的官员身上最大限度地收获更多的“责任担当”之“鹅毛”而又可持续、不反弹,那就应当认识到:一方面,民众纳税养官,官员理应尽责为民,休想袖手做太平官;可另一方面,从客观上看,官也是人,承载力再强,也有一个上限。加压加到何种程度为佳,也是一门艺术。唯有学会把好“加压”分寸,设计出一套科学的机制,既不将官当神来苛求,又不将官当幺儿来溺爱放纵,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官员“建功立业奋发有为”的积极性,立志不做“太平官”。

猜你喜欢

鹅毛私心破折号
留意文中破折号,它对解题很重要
再见初雪
大雪飘飘赛鹅毛
剪鹅毛
书名号回来了
火爆的破折号
人生如“鹅毛”
大公无私
文化三维
标点家族的庆功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