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窦娥冤》研究综述

2019-11-16吴诗雨

戏剧之家 2019年28期
关键词:窦娥冤悲剧性研究综述

吴诗雨

【摘 要】《窦娥冤》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它被认为是“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剧作。自从这部古典名剧问世以来,几百年间对它的研究和评论一直延续至今。

【关键词】《窦娥冤》;研究综述;人物形象;悲剧性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8-0017-02

一、《窦娥冤》中各人物形象分析

(一)窦娥

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戏剧等叙事传播文体的中心任务。关于《窦娥冤》中人物形象塑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人公窦娥身上。早期学者们在评论窦娥时观点大都相近,认为其刚正、善良、富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张勤、张娥[1]的《近20年来<窦娥冤>研究综述》中指出众多学者大都从正面来赞扬窦娥的善良、刚强、不畏强暴,敢于向黑暗势力反抗的伟大妇女形象。在近些年的研究中,很多学者有不同观点,高海龙[2]在《浅探<窦娥冤>中窦娥之本色》一文中,认为窦娥是一位孝顺婆婆、讲究贞洁、恪守妇道、维护封建秩序的封建妇女形象。作者从杂剧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结合文本深入分析,最终得出窦娥在当时的社会中是一位弱者,是一位一生受人操纵,并逐渐被摧残的封建妇人。此外,张宝[3]在《<窦娥冤>主人公形象内涵新解》中指出一些学者往往采取静态的、定性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因此,他以动态的视角看出窦娥的性格以及人物形象是随着剧情的发展而一步步变化着的。以上文章对于窦娥的人物形象,是从更加全面的视角来加以解读的,有褒有贬,但褒大于贬,对于窦娥的优良品质还是加以赞扬的。

另有刘小祺[4]在《呈露人性的本真状态——<窦娥冤>主要人物形象剖析》一文中提及透过唱词以及窦娥对于“天”的态度,认为窦娥的精神不至于被拔高到同命运、同邪恶作殊死抗争,窦娥的行为只是对自身心中信念的坚守而已。其信念主要还是“孝”与“贞洁”,由此也可以解读出窦娥心中的善。

关于窦娥的形象分析,从之前的一味夸奖,到现如今的正反两面评论,对其积极一面加以赞许,对于消极一面寻找根由。由此可见,对于窦娥的人物形象分析更加丰富,在历史的背景中考量人物的性格,以动态的观点来评析人物内心的变化,使窦娥的形象更加真实、具体。

(二)蔡婆

郑艳玲[5]在其文章《商人身份与女性角色的双重演绎——析<窦娥冤>中的蔡婆》中指出剧本中刻画了蔡婆身为商人的狡诈、贪婪、自私与懦弱,同时又结合她年高寡居的性别身份,描绘了她的慈爱、善良。作者认为《窦娥冤》对于蔡婆形象的刻画是非常成功的,一方面,蔡婆形象的矛盾和深刻不仅暗合了基本的经济、社会规律,而且体现出复杂、丰富的人性内涵;另一方面,蔡婆形象又是作为戏剧冲突的一方存在着,她与窦娥的价值观形成巨大反差,以突出作品的主题。刘小祺[6]在其文章中指出蔡婆极为精明,处事圆滑,手段高明,演技精湛,她熟悉现实社会,在问题的选择和处理上能找到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方向。总之,蔡婆世故苟且,贪生怕死,间接酿成了窦娥的悲剧。

关于《窦娥冤》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还涉及了窦天章、桃杌、赛卢医等。刘小祺文章中指出窦天章冷漠伪善,其身上展现出了人性、亲情的泯灭和封建伦理纲常对人的束縛。徐存艳、高小慧的文章中对于桃杌均有看法,大都是痛恨其阴险贪婪、小人嘴脸。姚昌炳、张斌、张雷的文章中均有对于小人物赛卢医这一角色的剖析。由此可见,关于《窦娥冤》人物形象塑造分析的研究稍比其他方向的研究略胜一筹,研究的视点更加广泛。

二、悲剧视域下的《窦娥冤》

(一)悲剧成因

很多学者在评说《窦娥冤》时,对于悲剧的成因有一定的思考。李朝阳[7]在《论<窦娥冤>悲剧的成因》中论述窦娥悲剧的成因源自于历史文化的心理积淀和元代的社会环境。元代儒生地位的下降是窦娥悲剧的间接原因,元代婚姻观念的交融冲突是窦娥悲剧的直接原因,元代法制失衡、吏治腐败是窦娥悲剧的现实原因,而积淀已久的民族文化心理则是窦娥悲剧的深层次原因。刘世琪的《试论<窦娥冤>的悲剧性》[8]一文认为,是外因和内因的共同驱使,最终酿成了窦娥的悲剧。

(二)“非悲剧性”

有学者因剧本结局窦天章为女儿翻案,其结局属于大团圆的结局,认为《窦娥冤》仅是描写悲惨人物命运的剧作,但并非完全意义上的悲剧作品。栗康婷在《论<窦娥冤>的“非悲剧性”》[9]一文中指出,剧作的结局并不符合悲剧的严格定义,窦娥低下的社会地位以及完美的人物性格也有悖于悲剧的人物特点,作者从悲剧的起源、人物特点、作用等三方面分别论述,最终认为《窦娥冤》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悲剧范畴。

针对这一点,许多学者持不同意见。孟令阳[10]在《论<窦娥冤>的悲剧性》一文中阐述了剧本中人物的社会阶层以及元代的社会现实,对窦娥这一人物进行分析,找出其自身的悲剧性格。作者阐述了剧作《窦娥冤》的悲剧力量,间接论述了《窦娥冤》是一场悲剧。

(三)悲剧比较

1.国内相关作品的比较。文学作品比较,大都从主题、人物、情节、冲突等几方面进行。丰家喜[11]在《从亚氏的悲剧情节论看中国古典悲剧——以<赵氏孤儿>和<窦娥冤>为例》中运用亚氏的悲剧情节理论来分析中国古典悲剧名篇《赵氏孤儿》和《窦娥冤》,找出东西方悲剧中的契合之处,探究悲剧魅力。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来分析国内悲剧作品,同样的研究还有陈树宝[12]在《花开两朵 同代争辉——<窦娥冤>与<赵氏孤儿>之比较》,将《窦娥冤》与《赵氏孤儿》放在一处进行比较得出两者的异同:都有恶人交构其间,都表现了主人翁之意志,都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之特色。此外,还有将《窦娥冤》与《桃花扇》《金锁记》放置一起,从内容情节、悲剧意蕴等方面进行比较。

2.中西方悲剧作品比较。中国的古典悲剧同西方的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相互结合对中西方的悲剧作品进行比较。高建为[13]在《中西悲剧表现手法的差异——<安提戈涅>与<窦娥冤>之比较》一文中从题材主题、主人公精神世界、悲剧的表现手法等三方面对中西方的悲剧作品进行比较,最终发现古希腊戏剧和中国元杂剧二者中的悲剧能找到不少相似之处,这是文学的超时间性和超地域性也即文学的共性所致。此外,更多的还是将《窦娥冤》与《哈姆雷特》以及《俄狄浦斯王》进行比较,相关的研究有《<哈姆雷特>和<窦娥冤>中的语言文化比较》[14]《戏剧文学的救灾解难功能——<俄狄浦斯王>与<窦娥冤>对读》[15]等。

三、结语

近十年以来,对于《窦娥冤》的研究一直处于火热的状态,相较于二三十年前的研究,又出现了很多新的研究成果,这些对于后来学者的研究都有着莫大的帮助。望能够发现更多新的研究视点,继续扩大《窦娥冤》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勤,张娥.近20年来《窦娥冤》研究综述[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01):119-121.

[2]高海龙.浅探《窦娥冤》中窦娥之本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9):129-130.

[3]张宝.《窦娥冤》主人公形象内涵新解[J].文教资料,2008,(08):9-10.

[4][6]刘小祺.呈露人性的本真状态——《窦娥冤》主要人物形象剖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2):38+40.

[5]郑艳玲.商人身份与女性角色的双重演绎——析《窦娥冤》中的蔡婆[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01):60-64.

[7]李朝陽.论《窦娥冤》悲剧的成因[J].四川戏剧,2013,(07):57-59.

[8]刘世琪.试论《窦娥冤》的悲剧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7,(39):218-219.

[9]栗康婷.论《窦娥冤》的“非悲剧性”[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09):22-23.

[10]孟令阳.论《窦娥冤》的悲剧性[J].名作欣赏,2017,(30):118-119.

[11]丰家喜.从亚氏的悲剧情节论看中国古典悲剧——以《赵氏孤儿》和《窦娥冤》为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4):40-42.

[12]陈树宝.花开两朵 同代争辉——《窦娥冤》与《赵氏孤儿》之比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3,15(03):41-43.

[13]高建为.中西悲剧表现手法的差异——《安提戈涅》与《窦娥冤》之比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3(01):51-57+194.

[14]金宁黎.《哈姆雷特》和《窦娥冤》中的语言文化比较[J].语文建设,2015,(09):41-42.

[15]叶舒宪.戏剧文学的救灾解难功能——《俄狄浦斯王》与《窦娥冤》对读[J].百色学院学报,2010,23(01):1-10.

猜你喜欢

窦娥冤悲剧性研究综述
从“淳安女童失联案”看新媒体的悲剧性事件报道
《窦娥冤》中蔡婆婆形象分析
《窦娥冤》的悲剧价值浅谈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窦娥冤》人物悲剧命运探究浅析
中学语文悲剧性作品的教学探讨
剖析艾略特《米德尔马契》中的悲剧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