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发展瓶劲的解构

2019-11-16王楠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7期
关键词:中国戏曲发展现状文化

王楠

摘 要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点和传统风格的艺术形式之一。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湛的表演技术还有其特有的中国美学思想精髓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笔者以中国戏曲为切入点,对戏曲的起源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对策分析。

关键词 中国戏曲 文化 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识码:A

1中国戏曲概述和起源

1.1戏曲的概念

戏曲指的是以表演为主,以唱、念、做、打为基础的结合文学、舞蹈、杂技、音乐、武术等于一体的舞台表演艺术。从古代的元杂剧、宋元南戏、明清传奇等,到现代的京剧、黄梅戏,都是我国戏曲的表现形式。

1.2戏曲的起源

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艺术的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在灿烂的中华文明进程中,起源于原始歌舞的中国戏曲,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与传承逐渐形成了一种融合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为一体的综合舞台表演艺术。中国戏曲历史源远流长,戏曲种类十分众多。我国古代的戏曲主要是由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四个部分组成。我国戏曲的最早成熟表现形式源于南宋与北宋之交的永嘉,原名为永嘉杂剧。是一种融合了江南民间小曲的说唱艺术。主要讲述民间故事,奠定了我国戏曲发展的基础。元杂剧是我国古代戏曲发展的鼎盛时期,元曲最为著名。元曲中的北杂剧,表现了质朴的气息和浓郁的民间氛围被后人而熟知。明清传奇是我国古代戏曲的另外一个鼎盛时期,它源于宋元南戏,是宋元南戏的引申和生活。主要以优美的词句和典雅的风格著称,是戏曲文学的成功体现。清代戏曲变得更为通俗易懂,戏曲艺术更加繁盛,多个剧种开始齐头并进,是我国戏曲的繁荣时代。现代戏曲更是百花争鸣,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三百多个种类。其中以评剧、豫剧、京剧、越剧、昆剧、秦腔、黄梅戏、晋剧这八个剧种最为著名。

2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受娱乐方式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戏曲艺术面临生存危机,市场萎缩、后继乏人、剧场缺乏、观众流失的窘境,慢慢淡出舞台,逐渐没落衰败。尤其是戏曲与年青一代的代沟正成为青少年与优秀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的缩影。在许多青少年眼里,娱乐性快餐式文化更容易被接受和备受追捧,而戏曲中一些文言文式的对白以及固有的程式化表演模式相对来讲更晦涩难懂,显得过于高雅、不接地气,难以融入新时代的现实生活。

事实上,戏曲进校园的探索证明,传统戏曲不是阳春白雪,也不是下里巴人,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着不同角色。传统戏曲要赢得观众,必须结合现代观众的兴趣点,把握时代性。把原本被束之高阁的“老玩意儿”——戏曲引入校园,能弥补媒介传播时代的“新”人群与戏曲传授传播“旧”模式之间的陌生与隔阂,让戏曲从校园走向大众视野,从校园范式教学走向戏曲舞台。如此,戏曲进校园才更具普遍意义。

3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发展困境的对策分析

尽管中国戏曲在新时期的发展遭遇了很多困难,但戏曲艺术的传承不会断绝。要谈发展,就必须结合其本身的特质、发展的规律和当代社会文化背景来思考。

3.1内容革新,形式突破

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保留戏曲的精粹,让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世代相传;另一方面要有最大的勇气去革新、与时俱进,尝试戏曲样式多样发展的各种可能。最重要的是创新符合新时代精神的“新剧”。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有一些中华民族的核心审美理念是不会改变的,如忠贞爱国、舍生取义、敏而好学、圆满和谐等等,围绕这些主题,探索新的表现方式,如舞美现代化、科技化,宣传娱乐化、立体化,讲解现场化、感性化,视野全球化、民族化等等,那么一定会更加受年轻人的欢迎。同时,打破戏曲与话剧、舞剧、歌剧甚至音乐剧的界限,提炼戏曲元素,尝试引入洋导演、洋演员、洋音乐打造“四不像”的新舞台表演剧目也是可以尝试的。

3.2雅俗并进,双腿走路

戏曲从诞生之日起就有雅俗之分。但时至今日,雅俗之争已不是戏曲发展的重心了。如何赢取观众,雅俗共赏,让传承与发展得以继续才是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处于各大城市、文化中心地带的戏曲样式要以技艺精、功夫细、形式雅、定位高为发展方向,赢取属于自己的文化精英观众群,并带动普通观众关注、喜爱戏曲为“以点带面”。而廣大农村乡镇则是地方、民间戏曲最亲切的舞台。处于其中的戏曲样式可以从形式寓意简约、思想内容明快、表现方式多样、活泼接地气等方向入手,获得最广泛的群众认可,并以此为依托向周围城市表演艺术靠拢为“农村包围城市”。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拓展戏曲发展的空间。

3.3政策支持,教育普及

相关各级政府要制定保护当地戏曲的各项具体政策,将戏曲表演艺术的发展与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对于戏曲演员与戏曲表演专业的学生,应设立专项基金给予扶持,眼光要放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高度,不应与眼前暂时的经济、文化效应挂钩。也可以建议从国家的角度建章立制,可以将推动当地戏曲表演事业,作为传统戏曲强省各级领导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从长远看,中国戏曲必须要得到新时期全民族整体的认可、欣赏,就需要“从娃娃抓起”。戏曲表演、欣赏教育可以也应该作为中国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一项指标,进入中小学音乐、体育课堂,以及普通高校的选修课堂。中、高考的艺术特长生认定也可以增设戏曲表演这一项。在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政府文化部门更可以牵头组织戏曲门类的考级。这些措施才是提升青少年了解爱好、理解欣赏戏曲艺术的直接、有效途径。

戏曲进校园作为国家文化复兴战略的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通过创造戏曲与年轻人的交集,对戏曲事业的振兴和青少年精神培育两方面同时产生深刻影响,让青少年因亲近戏曲而变得高雅,让传统戏曲这一中华文化瑰宝得到延续。

猜你喜欢

中国戏曲发展现状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昭往彰来——《中国戏曲志》编纂出版工作纪实
“前海”与当代中国戏曲评论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中国戏曲为何形成多种声腔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