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释放中回归:网络小说电影改编策略研究

2019-11-15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澳门特别行政区999078

电影文学 2019年24期
关键词:陈念安生网络小说

张 煜(澳门科技大学 人文艺术学院,澳门特别行政区 999078)

小说与电影分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当电影逐渐追求故事性,共有的叙事性为彼此的转化创造了条件。年轻的电影艺术尝试从更久远、更成熟的小说中汲取养分。两者明确的互惠关系维持着彼此的亲密联系,并谱写着相峙又借势共生的历史。随着科技革新和媒介融合,电影正逐步构建起崭新的运作系统和产业格局。由此,拥有互联网基因的网络小说便在其中别树一帜、异军突起。

自2001年网络小说与电影实现初次媒介联姻后,网络小说便逐渐成为电影创作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电影市场火热的背后,却连带着一系列对其改编作品的争议,有指责其不忠实原作的,有认为其过度娱乐化的,也有提出其所呈现的价值观存在偏颇的……究其原因,网络小说生长在一个亚文化的空间,文本普遍显现出民间性、非专业的特点,同时附带着创作者们的情绪与欲望。由此,对改编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网络小说丰沛的商业价值推动着大量市场资本的涌入。改编者更把这股浪潮视为“闪现的良机”,以致整个改编过程缺乏系统的生产理路和改编逻辑的支持。最终,不匹配的改编策略下产生了不平衡的作品。

文章以《七月与安生》和《少年的你》为论述实例。两部电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归纳性,均出自曾国祥团队,且均在口碑和票房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前者在各大电影节大放异彩,内地票房达1.67亿元;后者上映首日便收获1.45亿元票房,豆瓣评分更高至8.4分。同时,本文从改编文本和改编市场的差异化入手,试图寻求网络小说电影转化策略的共性,为相似类型的改编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媒介适应下的准入式改编

当网络小说所提供的内容作为原始素材投入电影媒介的容器中,内容对容器的适应性转化就无可避免了。而这种客观存在的来自媒介差异的准入式转化是原文本所要面临的基础性改编。

文本篇幅的调整是最为直观的部分。不同文本篇幅所面对的文本改编存在着差异性。《七月与安生》是一部仅17000字的短篇小说。电影版在转化过程中主要沿用交织策略[1],即保留原文本中的大部分内容,将其分散在新文本各处,并增加新的文本内容进行补充,以扩展至所适合的篇幅。短篇小说的文本转化为改编者提供了较大的创作空间。电影版保留了自白式的叙述框架,还原了七月与安生初次相识、与家明三人出游以及两人产生冲突等几处关键性的情节。此外,围绕新文本所要表达的主题,对七月与安生情感的积累、分别后的生活状态、餐厅对峙等情节进行补充。由此,完成了适于电影媒介的文本构建。

《少年的你》则与之不同。改编过长的文本篇幅,通常可选用两种方式:一者,对文本内容进行选择性删减,包括删减与叙事主线和主题表达联系较小的角色、场景、情节、对话以及不必要的解说和独白等。二者,借由媒介技术和方式,包含描述性文字视听呈现化处理;字幕、画外音替代过渡性剧情;多段叙事内容融合压缩成新的叙事内容等。电影版《少年的你》保持了故事完整的框架,将小说文本中的背景、人物、情节进行了选择性保留,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删除和修改。譬如,原小说将魏莱案件的凶手作为小说的看点,随着文本的推进拨开案件迷雾。而影版削减了悬疑元素,简化了案件的复杂性,直接将凶手呈现在观众面前;又如删除了小米和曾好两个次要角色,同时弱化了郑易和陈念的叙事支线等。

除了篇幅处理,网络小说的电影转化还需要完成一定的文本净化。自由的创作环境使网络小说文本带有更为大胆、简单宣泄,甚至粗鄙化的特征。然而相较于网络小说,电影媒介显得更为公共性。电影对伦理、文化有一些基本的共同要求或者底线,如果超出了这种底线,部分人就有可能会觉得受到冒犯或者伤害。[2]因此,改编需要从更为广大的受众和社会普遍共识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适度净化和过滤。这点在《少年的你》中有所体现。电影版中对小说所涉及的众多暴力、血腥、大胆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适应性调整,在情节上进行了部分删减和调整,譬如,魏莱被刀刺死改为推落楼梯,并删除了陈念遭强暴的霸凌、小北杀死赖青的情节;在画面呈现中选择刻意规避和削减施暴过程和直接呈现血腥等易引起争议和不适的镜头,由此减少对观众的感官刺激。

二、主动式改编对文本的转化与加值

如果说前者是改编的基础性转化策略,那么基于主观选择的改编行为则是实现文本价值转化和扩展的关键性策略。具体来看,这种主动式改编一方面来自对原文本特色要素的提取,另一方面则来自新文本构成的加值。

(一)文本的提取与选择

网络小说文本并不一定拥有华丽的笔墨、诗意的描写和渊深的内涵,但依旧显现出独特的文本价值。网络小说的叙事表达呈现出鲜明的个人性、年轻化、娱乐性。在叙事文本中则相应呈现出多样化、奇特性、情绪化的特征。网络小说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统一的书写模式。网络创作者们尽量发挥想象来满足个人的本色释放。而这些蕴藏在文本中,或题材特殊或故事猎奇的特色往往被当作是一种崭新的且极具吸引力的元素融入电影文本中。

这些特色和元素有的可以被直观捕捉,并且被直接转化为电影文本。譬如,架空的、玄幻的、超现实小说文本中所呈现的奇观化环境,《盗墓笔记》中神秘的地宫墓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朦胧的三界仙境;《微微一笑很倾城》中虚拟的游戏场景等。又如,文本中极具特色和可看性的奇情关系,《恋爱前规则》中美丽空姐冉静与宅男陆飞;《喜欢你》里女汉子厨师顾胜男与毒舌总裁路晋;《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中帅气开朗的程铮与内敛倔强的苏韵锦……当然,也有许多元素是需要被挖掘、被选择的,譬如文本中的叙事元素。受时长限制下的电影文本很难如同小说一般,在一个文本中处理丰富的叙事主线,表达多重的文本母题。因此,在电影文本的构建中,一般会选择一个明确的叙事主线和叙事主题以及些许的辅助支线,以保证叙事结构的完整性、集中性和可看性。此时的主观选择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七月与安生》与《少年的你》,前者提取了小说中摇摆不定的男主和两个性格迥异的双女主设定;后者则还原了优等生和街头混混的故事。在叙事主线和文本母题的选择上,两部电影存在着相似的共性,即大大削弱了原作中的爱情成分。《七月与安生》原作由两条叙事主线串联而成:一条是七月、安生与苏家明三人的情感纠葛,另一条是七月与安生之间的友情故事。在影版中明显弱化了小说中的爱情主线,在剧情的展现上摆脱了传统青春片偏重爱情的叙事套路,以友情和成长作为影片的母题。同时,影片以女性视角切入,突出两个女主角的感情纠葛和彼此的成长。而男主角苏家明则被作为推动故事发展和主题表达的工具。电影《少年的你》牢牢抓住校园霸凌的母题,以胡小蝶霸凌坠楼所延伸出来的一连串故事为叙事主线。将陈念与小北塑造成一种同被社会抛弃,彼此依偎取暖的情感关系。原作中两人情愫蔓延、懵懂情欲的桥段被大量删减,取而代之的是同等受伤者角度的关心、理解、保护和依靠。由此,不仅不落俗套,还利于主题的表达。

(二)文本的重构与加值

电影文本的重构与加值依赖于改编者的改编行为。通过合理、匹配的改编行为,让文本接近于主流价值的取向与主流市场的需求,在两种主流标准的平衡中推动小说文本的价值转化和电影文本的价值实现。

其一,演员表演的加值。演员是人物视觉化、具象化中最直观的呈现,同时也是电影与观众之间的中介。在文本改编中,演员的形象和表演不仅影响到新文本的视觉呈现,更关系到原文本的重现,影响原文本受众的情感迁移。演员的选择通常基于两方面因素的考量:一方面与改编文本的预期呈现相联结,以电影成品的艺术性、价值性以及完整性作为前提;另一方面与市场相联系。天然的商品属性以及庞大的生产成本,使电影创作不得不站在商业化的角度去思考创作的每一个环节。而演员不仅作为电影人物的扮演者支持电影叙事的发展,同时还成为电影吸引观众、征服观众的一种创意元素。[3]由此,当两方面的考量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才能有效实现对原文本价值的转化,以及电影文本的加值。

《七月与安生》以科班出身的“谋女郎”周冬雨搭配7岁出道且拥有丰富演戏经验的马思纯,在演员个人演技和号召力上都有一定的保障。此外,周冬雨一改《山楂树之恋》《同桌的你》中文静女学生的形象,饰演张扬不羁的李安生;马思纯则跳脱《左耳》中敢爱敢恨的黎吧啦,转变为乖巧安分的林七月。两人在戏中都展现了不同于以往的形象,反差性会给观众带来一定的新鲜感。《少年的你》沿用周冬雨来饰演内向、隐忍的女主角。男主角则选择极具人气的新生代演员易烊千玺。坐拥近8000万微博粉丝的易烊千玺让电影在上映之初就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其二,叙事策略的加值。两部电影在文本构建中呈现出一种明显的追求善和美的倾向。首先,消除了绝对化的绝望。“路边有人走过,她们也肆无忌惮”,这是小说在陈念被霸凌时的描写。视若无睹、无人施救的社会环境和无所畏忌、纵恣肆意的施暴者,小说营造了一种极致的无助感和绝望感。而影版中的施暴者却会因为有目击者的存在,而害怕、会求饶。由此,打破封闭、窒息的绝望空间,让角色和观众都有了一定的喘息空间和希望曙光。

其三,对主角进行提纯化处理。提纯后的主角摆脱了可能遭遇的道德困境,让观众对角色身份的代入、行为的认同更为容易。小说中的陈念是存在阴暗面的。当看到同学被霸凌,她选择视若无睹,明哲保身;经过残酷霸凌事件后,她带上了刀,产生了杀死魏莱的意图,并且还为自己设计了不在场证明。而在影版中的陈念被塑造成了一个相对纯粹的被害者形象,魏莱的死也只是推搡后的意外。影版《七月与安生》对原著中安生深爱着家明,并为其生下孩子的情节进行了修改。影片虽然保留了安生信中“问候家明”的桥段,但没有明确展现两人的越界行为,安生更没有为其生下孩子。两人情愫的克制和淡化处理,消减了安生可能身处的“第三者”身份。

其四,电影文本青睐于较为团圆的结局。《少年的你》小说中小北因杀害了赖青,被判7年有期徒刑,而陈念则如愿考上了北京的大学,走出小镇。影版的结尾,阳光洒过两位少年的脸庞,陈念说,觉得现在特别轻松;小北说,我现在不怕了。话毕两人相视而笑。虽然影版对小说中魏莱案件的情节进行了修改,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单从影版结局来看,对两位少年无疑是最好的。影版《七月与安生》对原著后半部分做了较大的改动。小说中安生在生产中过世,七月与家明共同抚养着安生留下来的孩子,也没有再要自己的孩子。电影版将七月与安生的情节进行了互换。七月出走漂流,安生回归了家庭,两人在交换人生中完成了成长的蜕变。虽然七月难产过世,但留在小说中的七月得到了另一种意义上的自由和圆满。

三、结 语

本文所提及的准入式、主动式改编方式附着了当下性与针对性的特点,认为电影的审美性和商业性决定了网络小说电影改编并不是简单移植的过程,也不是肆意创作的过程。改编是以转化媒介为基础,需要尊重电影的创作规律,考虑电影市场的实际需求。当下的改编注重价值转化,寻找原小说所蕴含的商业价值和文本价值,努力实现其价值的转化。网络小说充斥着个性、情感、欲望的释放。而改编则需要让这些释放,在电影媒介的作用下实现内容的回归。由此,在文本内价值平衡的基础上,漂亮地实现作品的诞生。

猜你喜欢

陈念安生网络小说
倘若情意,错班而行
《少年的你》:少年的你,如此美丽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安分”才能“安生”——为民用权,须知边界
基于“双生花”视域下《七月与安生》的叙事策略与自我表达研究
同一体的两面
从影视改编看网络小说的人物形象重塑——以《花千骨》为例
网络小说与明清小说之比较
给你一个七月,换你一个安生
——评电影《七月与安生》
影响网络小说流行度的要素研究——以起点中文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