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特征与培养路径研究

2019-11-11张鲲吴晓威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思维模式培养路径

张鲲 吴晓威

摘要:经合组织(OECD)率先提出的DeSeCo项目,使核心素养内容的基本框架得以确立,这在国际上掀起一股关于核心素养理念研究的热潮。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中深入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是教育部提出的对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宏观指导。英语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不仅仅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还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保证学生英语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思维逻辑、文化品质和学习能力都能得到综合全面发展。通过对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初中英语学科的实际课堂观察,结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对核心素养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详细、系统的阐述,尝试凝练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阐释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不同特性、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同时,从不同方面探寻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路径,笔者相信这不仅为提升初中英语学科教学效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而且对于当下培养我国初中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思维模式;创新性潜能;必要性;培养路径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11.002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10-0019-05

引言

通过观察当前初中英语课堂后发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这就形成了每个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同的思维模式。因而在此基础上,注重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性潜能。因此,教师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采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一、核心素养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不同学者对核心素养的称谓或者表述略有差异,但是总体是一致的:它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能够发挥多项功能,对每个人都有重要意义,它的形成是人与社会协同作用的渐进过程,是群体成员共有的素养,有较大的普遍性与概括性。

(一)核心素养

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学者们各抒己见。学者林崇德认为,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ies)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或技能,它是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综合性表现。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理解力、推理力、判断力以及概括力等能力的有机结合。学者程晓堂等认为,核心素养的“含义”比“能力”的意义更加宽泛,既包括传统教育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学科,英语学科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坚信,英语学科体现了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时所反映出的思辨品质,这种能力与思辨品质的形成能够真正体现出教书育人的目的,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在素养,其效果是长远的、持续的。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笔者认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个体在英语环境下所需要的能够解决英语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问题的语言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时所反映出的基于文化立场的思辨品质,并且这种语言能力与思辨品质能够把学生培养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特征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实施过程中,反映出可持续性、应用性、复合性、批判性的特征,且每一个部分都不能独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的统一共同体。

(一)可持续性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可持续性,是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修习而形成的价值观、知识、关键能力与行为习惯。有学者研究表明,英语学习是一种逐渐积累的学习过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渐进而又持续的过程,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是层层递进的,英语是我们各阶段均需要学习的基础学科,但不同年级的知识安排,难易程度是持续发展的。

(二)应用性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实施过程中反映出应用性的特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应用性特征主要体现在语言能力上,即在具体的语言使用场合对英语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应用。学者吴一安认为,语言能力应用既是英语教育的起点,又是英语教育的终点,如此循环往复。就其性质而言,语言运用能力必须是整合性能力,在语言运用中,我们要整合的至少还有相关的语篇主题情境、背景知识、文化知识、文化意识、思维能力和百科知识等。

英语作为应用最广泛的语言,使用的广度是有目共睹的,小到日常生活的一些商标说明,大到各项大型的国际会议都是用英语来完成的。所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首次规定了其课程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工具性而言,语言是人类最终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也是传达信息的工具。人文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人文性可以理解为人性与文化性的整合,包括文化、道德情感等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复合性

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4个方面的融合主要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复合性特征。这不是简单地将原来的五维目标合并重组,而是基于语言知识、文化立场思辨的升华,是语言工具性与人文性相得益彰的再现。就其关系而言,语言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思維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条件,这4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调发展,共同服务于课程总目标,缺少任何一项都不完整,是共生共存的统一体。

(四)批判性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批判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基于文化立场的思辨品质。就学生的思辨品质而言,一方面强调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表现:了解一些文化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和解释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比较和归纳语篇反映的文化,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态度、认同感和鉴别能力。另一方面,强调其在思维的逻辑性、创新性以及批判性等方面所表现的不同水平和特点。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接触不同文化背景下发生的事件或存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缜密性,丰富思维方式,促进多元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思辨品质。

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确定,需要探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为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可能性。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寻求路径,才能够真正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

(一)把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异同

通过上述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特征的论述不难发现,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不同阶段侧重亦有所不同。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文化意识的分级标准(见表一)为例,阐述如下。

通过上面表格内容有关文化意识的“二级”与“五级”分级标准的描述及比较,我们不难发现,第一条中从“知道”到“恰当使用”,第二条中从“知道”到“了解”,第三条中从“适当的反应”到“恰当的反应”……从方方面面反映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教学过程过渡痕迹明显,在不同学习阶段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有所侧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初见端倪。

(二)设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1.语言能力

首先,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在设计语言知识目标时不应局限于知识目标,如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层面,还应包括如语篇知识目标和语用知识目标等的设计。

其次,在语言技能目標方面,不仅要强调对语言知识层面的学习,而且还要特别注重在建构和表达意义的过程中语言知识所起到的作用。初中英语教师在讲解时既要让学生知道语篇表达了什么意义,还应该引领学生在读完一篇文章之后,能够自己对语篇内容进行思考、判断和分析。

第三,要注意语言能力描述中反映不同思维层次目标的设计。例如,英语课程教材中的阅读练习题体现了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6个层次认知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不同的年级,教材的阅读练习题各有侧重,教材对认知思维层次的要求也由易到难。因而,对不同的层次的目标设计十分重要。

最后,强调语篇人际意义的目标。语篇的人际意义就是作者在创作语篇时,总要直接或间接地体现自己的角色,也会为期待的目标读者而设置或者添加角色。为此,在引领学生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教师应设计让学生与文本互动、与文本的作者互动,进而实现作者与读者以一定的角色进行互动。

2.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从某种角度来看,其内涵超越了以往所说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在设计文化品格目标时不只是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文化现象、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还应该让学生评价和解释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并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与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别能力。例如,对《Go for it》英语教科书9年级话题写作“School Rules”的文化意识目标可以设计如下:本课的话题为规章制度(rules),通过视频材料“美国课堂规则”使学生了解国外文化知识,并针对话题内容进行对比,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能够谈论规章制度,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思维品质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相辅相成。学习和使用语言要借助思维,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同时又能够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教师在设计思维品质目标时应该注意,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应该是与英语学习紧密相关的一些思维品质,既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思维能力,也不同于语言能力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过程不仅要培养通用思维能力(如识别、理解、推断),还要培养英语使用者(不一定是英语本族语者)逐步形成独有的或擅长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4.学习能力

学者程晓堂等认为,用“学习能力”的概念取代以往几个版本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策略”,进一步突出了学会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能力就是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学生通过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框架总结凝练,形成专业知识。学生学习有关执行的方法与技巧,逐步形成执行能力。学习能力是基础,它通过日积月累地思考、执行、验证等一系列过程,改变个体的内在素质,通过一定的实践和总结进行完善,最终得以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学习能力是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实践总结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懂得学习的方法,才能实现会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学习能力目标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设计学习方法和策略目标,还应该注重英语学习的认识目标和态度目标。例如,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要详细阐述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让学生能够从课本中了解丰富的生活,从而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让学生始终保持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挖掘英语教材中核心素养的内容

基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理念下的人教版教材,较2003版的文本进行了更新,单元进行了合并,教材进行了重组。每个单元增加了2d的对话、对GrammarFocus进行了内容补充,更加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特别是每个单元都有很多与核心素养相关的内容,增添了大量中国的元素、话题、体裁和题材,使学生在完成文本教材的基础上,体味中外文化的异同,形成思维品质,提升学习能力。利用英语学习宣传中国文化,加强中外文化的融合,再通过教师的挖掘与深化,升华思想,内化品质。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通过教材已有的内容,挖掘其内涵,培养学生文化品格

以人教版8年级上“Unit 8 How do youmake a bananamilk shake?”为例,该内容在2003版教材的基础上添加了很多新的元素来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食物:既有俄罗斯的罗宋汤,又有美国的感恩节火鸡,还有中国云南过桥米线的制作方式,是一个饮食文化的交融、创新与发展。课堂中学会使用表示顺序的词来叙述各种食品的制作步骤,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在书中叙述食品做法的基础上,学会叙述自己家乡的特色食物,做到学以致用,强化了学习能力。例如,感恩节和中秋节都是庆祝丰收的节日,虽然日期不同,国度不同,但是目的是相同的,表现了不同国家庆祝丰收的景象。所以适当延伸中秋节的内容是中西文化进行碰撞的一个突破口。感悟中西方文化,找出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深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教材内容,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以人教版7年级(上)“Unit 9-My favoritesubiect is science.Section B(2a-2c)”这节读写课为例,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分析其内容,如图1所示:

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建构写作框架,形成思维模式,把教材文本通过学生的参与,形成写作框架,将教材编写者的思维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抽象的思维可视化。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能够完成自我的构建,添加一些自己的思想,不但使文章成型,而且各具特色,更加鲜活,帮助学生学会自己分析文本,建构思维脉络。教师这节课教会学生的是思维方式,分析的是写作手法,形成的是规矩又各具特色的作品。

3.通過对教材文本的深度处理,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Unit5——Why do youlike pandas?Section B(2a-2c)”这一节读写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课前学习任务单”这样的环节实现对教材文本的深度处理。“课前学习任务单”如下:

读文章第一段,回答问题,并总结思考方法。

1.Where arethe studentsfrom?

2.What dO they want to do?

3.Why are the elephants important in Thailand?

n is one of Thailands.

Because Thailands first flag had On it.

ns a symbolOf.

课上具体操作流程设计如下:

首先,让学生发言,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得出学习方法:(1)结合书后注释;(2)判断问题类型;(3)划出关键词;(4)到文中定位。然后,让学生根据第一自然段,自主完成剩余两个自然段。学生因为有了思路,自主学习速度自然就会加快,这样,学生学到的是方法,获得是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课后也深受启发,虽然设计目标时只字未提核心素养,但是整节课都在改变着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在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结语

本文凝练出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可持续性、应用性、复合性、批判性的4个基本特征,证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不同特性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同时,从把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异同、设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和挖掘英语教材中核心素养的内容三方面,探寻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路径,这对于当下我国初中英语教师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要使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需要教师不停实践与探索。英语教师应当转变观念,根据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可持续性、应用性、复合性、批判性的4个特征,加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研究,真正把英语当成一门语言来教,引领学生把英语当成一门语言来学,并凸显英语教学的4个特性。英语教师应当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把知识变成能力,把能力变成素养,真正做到能力与素养并重,思维与文化共存。

猜你喜欢

英语核心素养思维模式培养路径
构建英语生命课堂,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英语核心素养在初中教学中的体现
翻转课堂模式下高中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模式分析
逻辑创新的思维模式
设计思辨性提问,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语境与英语写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