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

2019-11-11王芳幼

活力 2019年16期
关键词:途径和方法中职英语课程思政

王芳幼

【关键词】 中职英语   课程思政   途径和方法

习总书记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强调每个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改革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这就要求各级学校教师除了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还要以身作则坚持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三观。但是英语教学如何从知识教学创新到思想政治的渗透和融入课堂教学,实现人文素养类课程的育人功能,这是新时期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当前中职学校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是中职学校的一块“硬伤”。不可否认,随着思想越来越开放、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宽,社会越来越民主,当代中职学生也越来越排斥填鸭式、说教式、照本宣科式的课堂教学。目前中职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一方面仅仅停留在专职教师在课堂上的理论传授,课时有限,辐射的理论面也很狭窄,而且很多都是“普理式”肤浅教育,难以与学生的兴趣挂钩,思政教育课很难达到預期效果。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思政教育是系统工程,既然是系统工程,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这就需要各专业、各课程的全体教师都能参与进来,并且持之以恒将之变成一种教学常态。目前,中职学校的课程思政存在多方面的问题:第一,中职学校各专业课教师只注重对本专业课程知识要点的教学,缺乏课程思政的意识。第二,大部分教师缺乏思政专业背景知识和课程思政经验,往往难以捕捉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的相关点,造成联系过于牵强或肤浅。第三,许多教师对“课程思政”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 没有掌握有效的课程思政手段,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学生很难参与课程思政活动中来进行反思,更无法达到思想上的认识和情感上的共鸣。

英语是一门语言教学,但也不能局限于听、说、读、写等纯语言知识的讲授,因为一种语言代表着一种文化,英语教师应当透过语言的表象剖析其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借助英语的桥梁作用,深入挖掘中西文化的异同。英语教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洋为中用”的思维,引导学生辨证地对待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从“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三个方面全方位着手,切实有效地将思政内容无缝地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中职学校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一)英语课程思政是学校思政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往往更侧重于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养,在学生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缺乏力度。而重视思政教育的改革正好解决这一问题。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思政素养高、三观正确、人格健全的专业技术人才。深入的思政教育不仅帮助中职学生全面发展,也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但是思政工作任重而道远,仅仅依靠思政课程和零星讲座,说教,形式老套,学生兴趣不高,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融入学生活动中,建立立体性、空间性、全方位的思政教育体系,可达到思政育人润物无声的最佳效果。 英语是中职学生的必修科目,授课学时长、跨度范围广、教学内容丰富。 思考如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构建思政教育体系,对中职思政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同时英语课程是中职教育中唯一的一门对于中西方文化和语言有着强烈对比的课程,在对比中进行思政教育更有说服力,可以说英语课程是思政教育的天然载体。

(二)英语课程思政是英语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英语课程中,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传递着语言中所蕴含的西方文化、意识形态、西方的价值观等。各类中职英语教材内容都相当丰富,涉及到科技知识、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热点问题等。这就需要授课教师有正确的三观,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和素养,有意识地适时地分析语言中蕴藏的文化、意识形态,并进行中西方文化道德意识对比,扬国学、传古道、树仁德,履行“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师职责。 英语教材中的科技说明文能够让学生了解包罗万象的客观世界,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英语教材中的伟人传记能够为学生树立榜样意识,帮助他们学习成功者的优秀品质, 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英语教材中的历史故事可以采用对比教学,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思潮和民族精神的熏陶,帮助他们审视自我的爱国主义信念,从而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情怀;英语教材中的热点问题多涉及道德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意识。

另一方面,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学生受到了西方思想、价值观和文化的巨大影响,淡化了自身的传统文化,比如,庆祝洋节的气氛比中国传统节日还要热烈和高涨,融入思政教育的英语课堂,正好既可以学习西方文化又能正确反思自己,既能取其精华又能在对比中发现自身文化特色。在英语课程中有着正确的政治思想作为向导,不但能完成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还能提高本课程的思想高度、挖掘文化深度,使英语课程不仅具有语言教学的功能,还富有思想和哲理的内涵。

三、中职学校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针对以上中职学校英语课程思政的现状和重要性,要实现英语课程思政,首先要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育能力。2014 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四有好教师,即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这就是要求教师具备较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及职业能力素质,这三种素质有机结合决定了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有了这种思政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教学目标中体现思政理念。

在教学目标设定中,除了英语语言的各项“知识与技能”外,还应强调语言表象下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对学生正确的三观的培养。英语教师要不断强化学习,深入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善于挖掘课程中隐含的文化基因和育人点,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言教学中融入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的精神指导,点点滴滴,层层渗透,以达到德育和智育的双重并举目的。

第二,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应该以每篇文章、每个单元、不同主题为单位,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挖掘现有教材中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元素。在课前,教师可以在各种教学平台发布任务,让学生搜索与单元主题相关的中国传统德育小故事。挖掘故事中的德育思想,采用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理解、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这样,既让学生锻炼了英语语言能力,学会明辨是非,又培养了优秀的品质。

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资源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含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英文素材作为补充材料。 在学习西方文化理念获得国际视野的同时, 引导学生客观地比较和分析中西文化共性和差异,将西方的圣诞节和中国春节进行对比,将西方的感恩节和中国的中秋节进行对比,让其领略本民族优秀的文化底蕴,从而提高文化自信。

第三,在教学活动中感悟思政效果。

中职英语课程思政并不是教师单方面的去讲授思政理念, 而是要靠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反思、领悟。 教师应该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分组讨论或辩论赛,培养合作精神;下企业体验,培养工匠精神。课外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增加情感体验,拍视频上传教学平台,观看视频的学生可以以旁观者的身份发表评论,从而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健康的道德观。

第四,在教学评价上加大思政比重。

由于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涉及到思想意识形态方面, 教师可以采用非标准答案形式的考试。在过程评价中对学生進行“德、能、勤、绩”等多方面表现进行考核。改变以笔试为唯一的评价方式,布置反思报告或案例分析的任务,也可以通过演讲、讨论、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来考查学生, 还可以在小组讨论报告等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参与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

课程思政对于英语教师来说不是一项新的活动,而是强化了教师在英语课程中有意识地挖掘德育内涵,并将其融入到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实现润物无声、浸润式育人的德育目标。英语教师应该牢牢抓住英语课堂这个天然的思政主战场,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的同时,帮助其铸造成充满正能量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颜碧宇.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反思[N], 中国报业,2018-6(下)

[3]谢琪岚. 论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思政元素[J].读与写杂志, 2018(11):6.

[4]傅荣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途径探究[J].才智,2018(36):18.

猜你喜欢

途径和方法中职英语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状况调查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小学生自控力培养之我见
渗透专业元素,提高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