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学生留有“余地”

2019-11-08张楠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探索创新个性阅读余地

张楠

【摘要】“布白”是一种艺术手法,是在艺术创作中有意识地留下“余地”,以达到以虚显实、虚实相生,从而使主题表现更加充分、有力。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也可以讲究布白、留有“余地”,追求那种“妙不可言”的境界。阅读教学中的留有“余地”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自主去化虚为实、联想思索、主动探知。

【关键词】布白 留有余地 个性阅读 探索创新

[现象透视]

为了准备公开课《古诗两首》,笔者在两个班级进行了试上。

第一次试上:

“同学们,刚才我们感受到了六月西湖急雨景象的奇特。那么,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问题一出,学生们紧锁眉头地看着书本。正如笔者所料,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不易体会,对学生有些难度。笔者赶紧拿出准备好的相关材料,打断学生的思考:“体会情感可要联系诗人的写作背景呀!当年,苏轼被贬到了杭州,这对于他是一个打击……”介绍完诗人背景,笔者满怀期待地问道:“联系背景再读诗句,你一定有所体会了吧?”学生们茫然地点点头又摇摇头……

第二次试上:

“同学们……你用心读读诗句,看看能体会到诗人什么样的情感?”问题一出,这个班的学生也陷入了思考。这次笔者没有打断他们的思考,而是等待学生,相信他们会有自己的所悟。慢慢地,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诗人把西湖的雨景写得生动奇妙,是想夸赞这景象。”笔者投去赞赏的目光:“说得好!你也来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赞美这奇景。”学生得到认可,入情地一读,带动了其他学生的兴趣。笔者没有逐本求源,而是推波助澜:“来吧,让我们一起陶醉其中,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学生们读得摇头晃脑,陶醉其中,似有了更多感悟。“还有其他的体会吗?建议你们联系一下诗人的写作背景,再想象我们刚才描绘的画面,你会感悟到更深的情感。”接下来,同样给学生独立思考,相信他们、等待他们,学生一边翻看自己预习时准备的资料,一边读着诗句。慢慢地,一个、两个……学生们大胆地举起了手……

[现象反思]

回望这两次教学,同样的教材,同一个教者,可是课堂教学却大相径庭。这是为什么呢?第一次教学,教师急不可待地把教授内容塞满学生的思维空间;而第二次教学,教师满怀信任地等待,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究的“余地”。

[理性思考]

清代的一位画家曾经深有感触地指出:“空本难图,实景谈而空景现。”的确,一幅画雕绘满纸,未必尽善尽美,如果適当布白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布白”是一种艺术手法,是在艺术创作中有意识地留下“余地”,以达到以虚显实、虚实相生,从而使主题表现更加充分、有力。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也可以讲究布白、留有“余地”,追求那种“妙不可言”的境界。阅读教学中留有“余地”是指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自主去化虚为实、联想思索、主动探知。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给学生留有“余地”呢?

一、品读感悟,创设内容上的余地

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在活动中产生的新需要和原有心理水平构成的矛盾,是他们心理发展的动力。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留有知识的余地,这块“余地”其实就是教师有意地、艺术地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任务或问题,使学生不断地生发新的需要,从而引起他们思维活动的定向,获得思维活动的新课题,促使他们自主地寻求答案。

1.巧妙入题,留有余地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思维的窗口。教师在揭示课题时,如果能因地制宜,艺术地设计解题思路,注意巧妙地留有“余地”,就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时,一开始,笔者就把课题有意错写为“立志”,学生们立即纠错,笔者赶紧乘胜追击,满脸困惑地问学生:“为什么是‘励志而不是‘立志?”解题的“余地”一经辟出,学生们来了劲儿,抓住“励志”和“立志”两词的含义进行区分,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立志”仅仅是立下志愿,而“励志”更含有因某件事情而自我激发,立下志愿发奋努力的意思。同时还有不少学生联系课文补充,徐悲鸿是因为愤激外国人的轻蔑话语,所以立志发奋学画要为中国人争口气。这样一讨论既揭示了课题的真正含义,也引出了课文的重点几部分“为什么励志”“怎样励志”“结果怎样”,因此,揭题时留有思考余地,更能激起学生体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

2.渐入佳境,留有余地

叶圣陶先生曾经强调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时,要巧妙地留给学生“余地”。否则,会出现学生刚刚进入意境,就被老师迁入其他内容学习的现象。

教学《望月》这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时,笔者先出示了一幅皓月当空的画面,配上优美抒情的背景音乐,再时而穿插进声情并茂的描述:月亮安详地吐洒着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笔者停止了旁白,却没有停止音乐和滚动的画面文字,这时学生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美丽的画面,完全进入了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留有一点时间上的余地,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突破难点,留有余地

课文中的难点需要反复引导,学生才能把握,性急的教师往往直接解说,越俎代庖,自然会影响教学效果。

如本文开头举例的《古诗两首》所示,这首古诗在情感的体会上对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难度。就教师而言,教学前为了体会好诗人的情感,阅读了很多资料,才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相比较之下,怎能就要求学生们在课堂上一蹴而就呢?所以课堂中一个问题提出之后,教师要学会等待,满怀信任地等待,等待学生们想一想,留给学生们思考的“余地”。这不仅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遵循教育规律的理性选择。它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催化剂,在留有的“余地”中,我们会聆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

4.激发想象,留有余地

教师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地、不失时机地抓住教材中一些利于启发想象的材料,巧妙留有想象的余地,让学生大胆去思考,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天鹅的故事》时,课文第六、七自然段都出现了天鹅的叫声,两次叫声看似一样,实则内涵不同,声外有音,言外有意,值得学生寻味。笔者特意在此让学生循声读文,品味词句,然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拓展想象,第一次叫声想象当时的劳动场面,第二次叫声想象当时的欢庆场景。学生很快燃起了想象的欲望,体会到了作者以声传情的妙用,也受到了思想的启迪。

5.巧用标点,留有余地

许多文学作品,往往在笔墨未染处包含丰富而深刻的意蕴。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反复吟诵,仔细揣摩。有些课文还会用标点来留下思考的“余地”,让学生来联想、来补充。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静止的标点符号变成延续的生活内容。

6.拓展延伸,留有余地

一堂课的结尾部分十分重要,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教学活动完结时,设置一定的“余地”给学生回顾与升华主题的时间,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使得课虽结束,但学生的思维活动还在继续,达到言已尽而味不止的效果。

教学《云雀的心愿》一文时,在这堂课的结尾环节,笔者没有总结全文,道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而是设置了两次反问:“这仅仅是小云雀的心愿吗?”“我们的心愿仅仅是植树吗?”然后在板书上打了个省略号,让文章主题思想得以拓展延伸,给学生腾出思想升华的“余地”。學生们随即投入到思考中,自然地把这份文中的真情带到生活中去,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自觉想到了小云雀的心愿不仅是植树,还倡导大家爱护环境,从而使学生明白学语文用语文,真正让语文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

二、提高效率,保有时间上的余地

一节课40分钟授课时间,教师对这40分钟的占有并不是绝对的,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把最后5分钟留给学生,这样做并不会影响授课进度和教学质量。

首先务必使每个学生充分认识到,这5分钟是教师特意留给他们的,设法使他们处于一种兴奋、积极、探索、进取的状态中。其次,教师对5分钟的“余地”必须做好精心的布置和指导,如成立朗读小组、课本剧表演组、课外阅读小组等,让学生可以就课文中的一个延伸问题展开讨论,也可以收集相关课外阅读材料,还可以写读书笔记,互相交流学习。最后,教师在课堂后面5分钟这一“余地”中,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思考,不要急于居高临下地加以干涉和批评,甚至是对学生的某些错误不急于批评,而应让学生们在讨论中自行纠正,让学生实现自我完善。

三、针对板书,留有空间上的余地

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要写板书。对学生来说,琐细的板书反而会影响他们的理解。教师应该在这块“黑土地”上留有“余地”,巧妙布白,让学生参与“间作”“套种”,使这块“土地”获得大丰收。

教学板书的精简,并不是越简单越好,板书上的空白要留得恰到好处。授课的主要内容不能省,一定要在板书上科学地体现;易混淆的知识概念不能省,一定要在板书上有所对比。板书上的“余地”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填写,促使他们积极动脑,钻研课本,并鼓励他们上台板书,让学生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板书,激发学生的潜能,做学习的主人。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全方位、系统、科学地设计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空间出发,多角度、多层次地留给学生思维的“余地”。这样才会真正使他们开启智慧、施展个性,学有所获,我们的课堂也会更加灵动而高效!

猜你喜欢

探索创新个性阅读余地
“最近发展区理论”支撑下的教学案例设计
停顿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让个性阅读在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
一次“有序”的数学课堂引入的反思
在互联网+时代下小学英语练习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创新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初探
励志灯塔
为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