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初中生真实的口语表达

2019-11-05丁军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英语课口语初中英语

丁军

摘要

就初中英语教学而言,为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用英语做事,教师应调整教学方式,给学生创设情境,给学生真实体验,给学生积极评价,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动机,鼓励他们畅所欲言,进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

关键词

口语表达 创设情境 真实体验 积极评价

现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已经渐渐摆脱过去的“哑巴英语”的情况,学生一点不会口语表达的现象越来越少了,毕竟大多数地区在中考中都将口语作为英语考核的一部分。但学生所学的口语往往都是固定模式,容易生搬硬套地说英语,不会随机应变,不会真实地表达。最常见的就是当教师问一个脸色不好的学生“How are you?”时,得到的回答通常是“Fine,thank you.And you?”。如何扭转这一现象?以下是笔者的见解。

一、给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有话想说

在英语课上,教师要给学生真实的情境,学生才会有真实的表达。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进行机械的操练,即使学生会了某个简单的知识点、某个细微的语法用法,但具体到运用中,还是会一错再错。错多了,学生就没有了自己的真实表达,只能僵硬地背诵书本上的重点词句。也许从语言的角度来看,这些词句千真万确;但从交流的角度来看却是文不对题、废话一堆。以牛津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8 Natural disasters Reading为例,本课主要讲述在台湾地震中作者的各种经历与表现。教师要抓住文本中关键的词句,以画面、音频、动画等形式将当时的情境重现于学生眼前,让他们置身于真实的事件当中,表达当时真实的人与物。教师可以先从简单的动画入手,当学生看到樹在摇晃的时候,他们会将预习的词汇“shake”说出来,教师再领读几遍,让学生对这个词有一个立体的认识。教师继续展示图片,树在摇,楼也在摇,于是学生就说出这样的句子:“The tree is shaking,the building is shaking.”看着画面,对着具体的情境,学生的口语就能自然地“流淌”。当教师将画面向故事的深层过渡,学生的表达也在向事情的真相靠拢。地震还在继续,画面就继续推进,情境就在变化中。学生看到楼房倒塌了。教师先说了一句:“The buildings were coming down.”学生就跟在后面说出:“The bricks were falling down.”有了当时真实的情境,有了一定的语言铺垫,学生会自然地表达出他们想要说的内容。最后教师问,假如他们就处在当时的情境中,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反应?学生就抢着回答:“I felt nervous.”“My heart beat fast.”“I cried for help.”如果没有这些情境,教师直接提问,大多数学生都会畏惧发言,因为他们不知道究竟要表达什么。情境推动着他们表达的欲望,也将他们表达的内容有序地呈现出来。学生只要将画面转成文字,将文字转成口语,再辅以情感,就能成功地展示自己真实的表达。

二、给学生真实体验,让他们有话可说

就英语课而言,真实的体验就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让口语表达成为他们的一种需要。课堂开展的一系列活动都可以在说英语的氛围中推进。学生只要说出大致能让其他人明白的英语即可。学生会在活动进展的过程中,通过自我觉知、他人指点,渐渐将英语表达变得流畅与地道。仍以此课为例,教师设置这样的口语表达题:Suppose(假设) there would be an earthquake in the classroom, what should we do to keep ourselves safe?首先,教师用手机播放一段地震警报信号,学生根据文本里学到的知识,进行一系列的自救活动:有的躲到课桌下面,有的匆忙往外走,有的着急去找教师。然后,教师让学生一边做着动作,一边描述刚才的体验过程。学生有了体验,也就有了可说的内容。在学生说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表达,不要轻易去打断学生说话的思路;另外一方面,在学生表达出现卡壳现象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给予及时的语言提示,以让他们顺利地完成任务。学生在表达“try to calm down”时,会用手拍一拍胸部;在表达“hide under a desk or a table”时,会将身子倾斜,做出弯腰的姿势;还有学生用眼睛注视着教师,这样表达道:“Follow teachers advice.”可见,体验对学生而言,不但是他们识记常识的过程,也是他们运用常识的过程,二者在同一体验中同步展开。正如皮亚杰所言,学习的结果产生于体验的顺应与同化的平衡之中。

三、给学生积极评价,让他们有话敢说

对初中生而言,害怕口语表达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怕因出错而受到教师的批评。相对于书面表达,口语表达往往是一个面对面互动的过程,说出去,就不好纠正了;它不像书面表达,可以反复修改,直到完美才去展示。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表达基础和思维能力,但这都不是可以一步到位的,而要在表达中逐步完善。因此,在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时候,教师要运用好评价机制,给他们更多的鼓励。仍以此课为例,课上的一个关键词即为earthquake,可班上有几个学生怎么读都读不准。他们每次读错,就会惹来一阵笑声,慢慢地就不敢读英语了,更不要说进行相关表达了。这时候,教师可以到他们身边去鼓励他们,给他们一个期待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诸如:“Never mind,what you said is better than last”;也可以让他们再说一遍,予以一一纠正。这也是教师运用的评价技巧,即分层评价: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样,不能一刀切地打击部分起步稍晚的学生。当然,不管是哪种评价,都要有一定的制度。例如教师设置这样一道题:“假如在路上发生了地震,他们要怎样做,才能收获最大的安全感。”教师设置的评价方案是,每说一小点,就可以得一分;参与讨论的,也能得0.5分。这个题目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开放度,学生只要能想到,都可以表达;不会表达而又参与提供一些短语的,同样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可。好的评价,给了学生自由表达的动力。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要求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健全的人。一个健全的人,必须要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真实情感和真实表达。在英语课上,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挖掘他们的潜能,尊重他们的个性表达,使他们的口语能力得到长足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开发区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英语课口语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泰州地区技术应用型高等院校大学英语课改发展方向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课后巩固作业形式和评价策略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看影视学口语
快乐的英语课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