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银行业改革发展

2019-11-05郭威梁丹

中国经济报告 2019年5期
关键词:发展理念

郭威 梁丹

【提要】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面临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三大关口。作为一个典型的银行主导型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银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党中央提出的“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相适应,在银行业领域,应针对当前存在的服务对象、区域分布以及产品种类等结构性失衡问题,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固树立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的理念;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缩小区域金融资源分布差距,发力解决银行业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金融需求。

【关键词】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银行业改革;发展理念

2019年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对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认识,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银行业则是主动脉。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要运用好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抓好银行业改革发展这个主要矛盾,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满盘活”。

一、银行业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

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40年以来,银行业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银行业自身也随之发展壮大。时至今日,银行业在金融全局中仍占据战略主导地位,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牛鼻子”。

银行业资产规模占比较高。截至2017年12月31日,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不含中央银行,下同)273.83万亿元,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252万亿元,占比高达92.03%。据中国人民银行初步统计,2018年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293.52万亿元,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268.24万亿元,占比91.39%。

银行业是实体经济融资的主要来源。长期以来我国融资结构都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这是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经济金融运行的重大区别。2019年3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高达67.6%,企业债券余额占比10%,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3.4%。截至2018年底,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140.6万亿元,债券投资45.2万亿元,其中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49万亿元,涉农贷款余额32.68万亿元,扶贫小额信贷余额2488.9亿元,扶贫开发项目贷款余额4429.13亿元,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进一步增加。

银行业服务受众覆盖面广。截至2017年末,我国银行业机构共有营业性网点22.76万个,网点乡镇覆盖率达95.99%,人均拥有银行账户数6.6个,人均持有银行卡4.8张,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账户数32.8亿户。 2018年,银行网点改造数量近1万个;离柜率达88.67%;客服中心人工电话接通率达92.24%,连续五年高于90%;全国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97%。

二、银行业在供给方面的结构性问题及原因

银行的本质就是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运用辩证思维,从联系和发展的角度分析实体经济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对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银行业现状,银行业在服务对象、区域分布以及产品种类等方面仍存在结构性问题。

(一)在服务对象方面存在结构性失衡。相比较于国有企业等大型企业,银行业对更需资金支持与金融服务的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广大中等收入群体以及村镇居民等经济主体,提供的金融服务则严重不足。近年来,尽管银行业机构加大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力度,努力发展普惠金融,但资金支持的广度和力度仍明显不足。2018 年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 13.39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8%,增速比上年末高 5.3 个百分点;全年增加 1.62万亿元,同比多增 6958 亿元。而2018 年末本外币非金融企业及其他单位贷款余额 89.03万亿元,同比增长 9.9%,增速比上年末高 1.1 个百分点;全年增加 8.01 万亿元,同比多增 1.46 万亿元。相比来讲,普惠金融领域贷款虽然在增长速度上较快,但贷款规模扩大的比例依然较慢,尤其是占全国企业总数80%以上的小微企业仅获得30%左右的贷款额度支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主体仍面临较大资金缺口。

(二)在区域分布方面存在结构性失衡。2017年,我国各地区银行业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在加快地方新动能培育、落后产能出清、促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地区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实现平稳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但由于受到经济发展阶段、条件以及市场化水平、金融调控政策、金融微观主体效率、历史地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各个地区的金融资源分布并不均衡,呈现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特征,由此也致使银行业在区域发展层面呈现结构性失衡特征。如从存款来看,2017年,中部和西部地区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虽然同比分别增长10.2%和8.5%,但占全国比重仍分别为16.8%和19.2%,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从贷款来看,2017年东部地区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3%,增速较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中部和西部地区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4.8% 和12.7%,增速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全国,东北地区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5%,增速较上年回落2.0个百分点;从不良率来看,2017年中部和东部地区银行资产质量向好,不良贷款率同比分别下降0.27个和0.12个百分点,西部和东北地区不良贷款率略有上升。

(三)在产品种类方面存在结构性失衡。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机构向广大客户提供的产品主要有三个,即存款、贷款、结算,占银行产品总交易量的80%以上,且各银行之间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电子类产品、投资类产品、代理类产品、理财类产品等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国内经济发展和人民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而作为主要产品的贷款中,对我国工业化所需巨大长期资金的贷款支持严重不足。2018 年末,本外币非金融企业及其他单位贷款余额 89.03万亿元,但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仅8.59 万亿元,其中重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 7.61万亿元,轻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 9780亿元。我国作为正在深入推進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对中长期资金的需求远比其他国家大得多。尤其是在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形势下,中央再次强调要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部署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七项重点工作任务,这些都需要长期、大量的投资,迫切需要银行业针对各个行业和领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更多在借款期限、还本付息方式等方面更加符合企业资金需求和业务发展的产品,切实增大中长期贷款投入。

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大体如下。一是从外部宏观环境看,主要是受实体经济的影响。银行业在服务对象、产品供给上不充分不均衡,是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历程中长期积累形成的。二是从金融整体行业看,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构比例的明显失衡,使得企业融资工具太少、融资渠道过于单一,过于依赖银行贷款,而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存在信息不对称及交易成本高等问题,难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三是从银行业内部看,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还未形成。多年来尽管我国发展了信用社、村镇银行等等,但至今仍然是大银行几枝独大的格局。大、中、小银行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一些中小金融机构没有把重点放在为本地民企、小微和“三农”服务上,而是关注大企业,将业务聚集在经济发达地区,把主要精力放在做跨区业务。特别是一些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离农脱小”、盲目扩张倾向。此外,在经营理念上,我国银行业在与国际接轨过程中,吸引了国际战略投资者参与投资和管理,一些银行业机构片面强调利润和价值回报最大化,为高收入群体、为大企业服务的比重过高。

三、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银行业改革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作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银行业机构要强化全局意识,把自身的改革发展放到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局中统筹推动,与证券业等其他金融行业协同发展,改变融资结构失衡等问题。更为关键的是要立足银行业自身实际,端正发展理念,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服务对象、产品供给不充分不平衡等问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

(一)牢固树立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的理念。一方面,为实体经濟服务是银行业的天职。银行业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中要坚决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贷款投向引导作用,用市场化的手段引导社会资金从“两高一剩”行业中退出,推动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紧紧围绕中央今年要重点抓好的工作任务,强化服务重点行业和领域实体经济的功能,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增加贷款资金投入,真正使银行成为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成为推动实体经济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为人民服务是银行业的宗旨,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银行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解决银行业发展中所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时,坚决摈弃单纯或片面强调利润和价值回报最大化的思想,将更多资源配置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要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扩大金融供给的正外部性,增强金融服务的外溢效应,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金融需求。

(二)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基本思路,发挥好市场主导作用,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加大普惠金融领域贷款资金投入,把更多银行业资源配置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切实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和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充分利用大型商业银行点多面广、股份制商业银行机制灵活的优势,加大为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广大中等收入及以下水平的普通居民服务的广度和力度。尤其要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要增加民营银行、社区银行、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充分发挥其服务小微企业、“三农”领域和偏远地区的优势,满足小微企业、“三农”领域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

(三)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首先,银行业机构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网点优势、科技手段了解客户需求,鼓励各级银行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既注重及时推广在一定范围内取得成功的创新产品,更要宽容创新中的失败,对失败的产品查缺补漏、总结教训,为持续创新积累经验和动力,不断提高新产品推出的速度和质量。加大力度开发电子类、投资类、代理类和理财类等产品,切实适应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其次,充分发挥不同类型银行业机构的专业优势,解决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构建专业化、差异化的产品体系。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好在重大项目、龙头企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服务优势,开发借款期限更长、还款方式更加合理的产品,切实增加中长期贷款投入,满足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急需的中长期巨额资金需求。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要为中高端客户群体进一步提供更加综合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满足中高端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中小银行机构要发挥自身优势,将重点放在为本地民企、小微企业和“三农”服务上,积极开发能够满足这些客户需求的产品。

(四)缩小区域金融资源分布差距。随着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愈加凸显,金融资源区域分布不均是导致区域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促进我国金融资源在不同地区合理分布,发挥其配置资源的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可持续发展。首先,调整宏观政策支持方式。从发展实践来看,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一个渐进而又长期的过程,为推动要素在东中西部自由流动,既需要市场机制的作用,更需要政府的调控作用。尤其要避免“一刀切”的调控方式,应切实根据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实际状况分类进行金融调控,以促进中西部地区的要素集聚,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如继续完善差异化的利率、存款准备金等政策,不断平衡好货币乘数效应带来的信贷支持能力和水平的差异。其次,积极发展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逐步放开银行业准入政策,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持续优化银行市场准入管理的方式和程序,鼓励发展本地中小商业性银行,允许民营资本开办和设立中小银行,通过完善多层次的银行业金融服务体系来满足不同区域的差异化需求。最后,加强区域间金融合作。推动区域间金融合作不仅可以连接各区域的金融市场,关键是可在区域间建立共享机制和平台,大大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东部地区作为市场活力大、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的区域,可与中西部地区或大城市群建立和完善交流互访、信息共享、风险联控、互动发展的合作机制,为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搭建合作平台,支持金融专业人才交流学习培训,促进各类金融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增强金融合作的外溢效应。

參考文献

[1] 习近平.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EB/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2/23/c_1124153936.htm.

[2]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8.

[3] 中国人民银行.2018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EB/OL]. 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3752832/index.html.

[4] 中国银行业协会.2018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R].中国银行业协会,2019.

(责任编辑:崔克亮)

Abstract: China's economy has shifted from a stage of high-speed growth to a stag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s a typical bank-oriented country and the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mproving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 promo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ith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puts forward "insist on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cannot be moved as the main line", in the field of banking, should be aimed at the current banking service object, regional distribution, and product categories such as structural imbalances, financial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as the main line, firmly establish a service entity economy, the concept of people's life; Vigorously develop inclusive finance; Actively develop personalized, differentiated and customized financial products; To narrow the gap in the distribution of regional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imbalance and inadequacy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so as to better meet the people's yearning for financial demand.

Keywords: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Financial Supply Side; Banking Reform; Development Philosophy

猜你喜欢

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的三重视阈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我国发展理念的演变与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党对五大发展理念的阐释与丰富
2015习近平经济思想新境界
习近平经济思想: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
运用统一战线法宝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奋力开创商务发展新局面
浅析新形势下公安院校成人教育的发展
我国“十三五”规划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与战略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