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重点区域地块城市设计引导方法研究
——以沈阳浑南新城为例

2019-11-05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市建筑空间 2019年9期
关键词:中央公园控制性新城

文/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姚 卓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开发建设模式已从原先“粗放式”的高速发展逐渐转变为关注城市特色和空间品质的“精细化”城市管理。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创新城市管理服务。为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推进城市设计工作,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住建部2017年出台《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目前,在总体城市设计引导下,城市空间与形态无法详尽表现出来,因此在土地出让前对重点地块城市设计的研究工作也越来越重要。

1 传统规划在建筑方案审批方面面临窘境

总体城市设计引导控制宏观,更多关注城市整体风貌与形态控制,一般包括总体空间结构、风貌区域划分、景观体系、容积率、建筑高度、城市天际线、重点节点设计等。控制性详细规划注重指标要求,主要对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高度、建筑退线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控制。在传统总体城市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下,难以确定城市重点区域地块的建筑空间形态、建筑高度、建筑体量等,很难判断地块的方案审批是否适合周边环境,是否符合城市重点区域塑造城市特色的要求。

2 沈阳浑南新城总体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

2.1 总体城市设计控制内容

2.1.1 恢弘大气的空间风貌

在历史发展机遇面前,以“中国智谷”为目标,充分利用丰裕的资源和空间,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沈阳新中心”,致力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新坐标、科技创新新动力、品质城市新展区。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利用十字轴中央公园景观优势及建设的文化场馆,构建南北向人文轴线、东西向活力轴线,通过轴线引导由北至南形成居住区组团、市民文化组团、创新文体组团;由西至东形成南站商务中心组团、休闲商业组团、综合区组团、公园组团,展现丰富的城市功能与城市特色(见图1)。

图1 浑南新城总体城市设计空间结构

2.1.2 人性化慢行系统营造

在南部和西部商业功能地区推行小尺度街区,支路宽度为20m,打造双车道、单车道及步行街道,沿主要的绿化景观带设置自行车道,并形成完整网络。主要公交站点设置自行车停车设施,方便换乘。所有公共活动区、公园、交通节点均由连续有遮荫的步行道相连,鼓励人们参与户外活动(见图2,3)。

图2 浑南新城总体城市设计路网规划

图3 浑南新城总体城市设计自行车道系统

2.1.3 通廊与地标引导

适当提高地铁站点和有轨电车站点周边地块的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限制,创造出变化的天际线(见图4)。在南北轴和东西轴上选取重要的节点设置标志性建筑,形成浑南新城特色风貌形象(见图5)。

图4 浑南新城总体城市设计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引导

图5 浑南新城总体城市设计通廊和地标

2.1.4 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引导

选取南北轴沿线、东西轴沿线、市政府区域和沈阳南站地区作为重点城市设计区域,对建筑功能、建筑高度、建筑对景、标志性建筑的形态、建筑贴线率等进行引导,市政府区域城市设计如图6所示。

图6 浑南新城市政府区域城市设计

2.2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内容

2.2.1 规划定位与空间结构

浑南新城将建设成为沈阳市现代化的新城区、高品质公共服务新展区、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区、东北亚国际城市门户区。规划采用轴线引导与分层布局的空间模式,形成“两轴多中心、两带多组团”的空间结构(见图7)。

图7 浑南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空间结构

2.2.2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合理布局各类生活服务设施,建立“市区级、居住区级、社区级”生活服务系统网络,推进公共服务均等、提质、扩面,实现优质生活服务全覆盖。市区级设施主要依托南北人文轴和东西活力轴,形成多个市级公共中心。居住区级设施按照浑南区高品质生活服务新展区建设要求,在居住区和产业区的几何中心位置规划居住区级邻里中心15处和产业中心5处,打造15min便民生活圈,提升公共服务品质(见图8)。

2.2.3 绿地水系规划

增加居住区级公园及街头绿地,完善城市公园绿地体系,形成“两轴三带、一环多点”的绿地水系结构(见图9)。人均绿地与广场面积14.5m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2m2。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可达84.36%。

2.2.4 总体容积率和高度控制

规划统筹土地使用性质、轨道交通站点、大型开敞空间与机场限制等要素,将规划容积率划分为4个控制级别,在创新天地周边和沈阳南站周边形成2处高强度开发组团(见图10)。浑南新城受桃仙机场限高影响,建筑高度总体呈南低北高形态。

结合行政、文化、商务、科技创新等功能布局,在中轴线北部、沈阳南站地区及智慧大街北段形成3处制高点。各地块内部居住建筑高差比为25%~40%,避免“高低配”等不良建筑空间形态对城市风貌的损害(见图11)。

2.2.5 单元和地块控制内容

在单元控制内容中对单元定位、单元规划人口、建筑规模、用地性质进行要求,对交通设施、市政设施、绿地与广场、文物保护、水系等进行五线控制,对教科文体卫等公共服务设施及街区各用地平均容积率进行控制。在地块图则中对地块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退线、建筑高度、预留支路等进行引导控制。

图8 浑南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图9 浑南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绿地水系规划

图10 浑南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容积率控制

图11 浑南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高度控制

3 浑南新城重点地块城市设计

3.1 地块位置与区域情况

该地块位于浑南新城中部,东西轴线和南北轴线交汇处,南临沈抚运河水系,东临中央公园,用地面积2hm2,拟作为商业办公项目(见图12)。该地块北侧为四大文化场馆,创新天地为浑南新城的核心标志区,东侧中央公园对景为具有雕塑造型感的沈阳市青年宫和妇女会馆。周边有较多的建成项目,区域位置重要。

图12 地块位置

3.2 地块重点控制要素选取

根据浑南新城总体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此地块位于总体城市设计中人文轴和活力轴交汇处,市民文化和创新文体组团之间。在重点区域城市设计中,要求此地块建筑具有雕塑造型感,与东侧青年宫和妇女会馆形成对景,形成中央公园+主轴的主体形态(见图13)。同时强调满足对称、围合、节奏、韵律、景观高潮点等城市设计要求。对该地块进行方案研究,通过建筑布局与开敞空间、建筑高度与天际线、建筑色彩、景观标志物4个方面实现城市空间意向。

图13 地块在总体城市设计空间结构中的位置

3.2.1 建筑布局与开敞空间

该区域建筑布局以中央公园为轴线,两侧建筑应形成空间对称式布局,增强轴线突出效果。开敞空间方面,区域以中央公园为核心,通过东西向次级开敞空间向两侧渗透,形成开敞空间系统(见图14)。根据已建设的全运三路至全运五路之间图书馆、档案馆50m的建筑退线距离,全运五路以南恢复(10m)退线要求,形成收放有序的空间序列。建议增加建筑基底体量或增强完整性,临近中央公园区域打造连续主界面。

3.2.2 建筑高度与天际线

区域东西向天际线应大体呈现中轴对称趋势;受机场净空高度影响,南北天际线应呈现由北至南依次降低趋势;原城市设计方案控制制高点位于最北侧,约133m;与地块对应项目青少年宫建筑高度约20m;东西两侧延伸地块高度最高约60m。建议临近中央公园区域以裙房为主,建筑高度约20m。高层建筑应位于地块腹地内部,高度可控制在60~80m(见图15)。

3.2.3 建筑色彩

城市设计将浑南新城建筑色彩主色调定为亮灰、暖黄、砖灰、砖红四色。目前,现有建筑色彩依然据此执行。按以上色彩控制要求,现有方案应以亮灰色或中性灰色为主。

图14 地块建筑布局与开敞空间分析

图15 地块建筑天际线分析

3.2.4 景观标志物

近景为创新天地,结合南侧广场及四大文化场馆,形成视野开阔、稳重、大气的空间感受;远景由北向南,中轴线两侧依次形成由开敞到簇拥围合的空间序列,使轴线景观错落有致。

按照北侧已建设项目和城市设计要求,在满足退线要求基础上,中央公园两侧50m内,建筑高度不大于35m;50m外,建筑高度可提高至60~80m的建设要求。建议将高层建筑控制在中央公园50m控制区外(见图16)。

图16 地块景观标志物分析

4 结语

重点地块的城市设计既要符合总体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又需要考虑拟建建筑的用地功能,满足区域环境的协调、美观、富有韵律。通过对重点地块城市设计的研究及编制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引导图则和制作空间模型的途径,使地块的建筑引导更精细化,给建筑方案审批提供更直接的效果展示,并为规划审批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中央公园控制性新城
马达加斯加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综述
珠江新城夜璀璨
胡志明市中央公园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分析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损害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肝破裂的临床效果
长江新城
智慧新城,和未来的那座桥
重庆中央公园售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