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馆藏石雕狮子艺术赏析

2019-11-04黄必应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7期
关键词:石狮文化内涵

黄必应

摘 要: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藏有丰富的具有闽南地区特色的石雕狮子(以下简称石狮),主要有门狮(“狮子滚绣球”“太狮少狮”)还有“风师爷”及望柱狮等几种类型。文章主要通过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馆藏石狮来赏析闽南地区石狮雕刻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闽南地区;石狮;门狮;文化内涵

《后汉书·章帝纪》:“是岁(章和元年),月氏国遣使献扶拔、师子。”《后汉书·和帝纪》:“安息国遣使献师子、扶拔。”由这些文献可知,狮子本非我国本地产物,大概在东汉初年由西域以“殊方异物”传入我国。石狮也始于东汉时期,早期石狮主要被置于帝王陵墓前以辟邪护墓,体态高大威猛,神态飘逸。魏晋时期,由于佛教的盛行,石狮开始广泛应用于寺庙大门作镇兽之用。后来石狮逐渐成为运用广泛的瑞兽,广泛应用于柱础、栏杆、桥梁、门枕石、屋顶等建筑装饰中。随着文化的传播,石狮雕刻艺术也逐渐传播到闽南地区,闽南地区的石狮师承于中原地区,但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深受闽南地区区域文化影响。

1 馆藏石狮概况

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收藏具有闽南特色的石狮逾200只,有蹲狮、坐狮、卧狮,千姿百态,形象不一。泉州地区石狮雕刻艺术具有南派石狮典型的艺术特征,身肢柔润灵秀,形态含蓄多情,一般头部硕大、腿细短,脑凸鼻凹,耳部多呈卷叶型,类似犬耳,口部张开,裸露尖牙利齿。有的前肢双举,有的单抬一足,或蹲踞,或腾跃。明以后作品大都手舞彩带,身躯扭动,富有变化。雄狮或抱或脚踩绣球,雌狮旁立幼狮。身躯浑圆厚实,一般披有分组状长毛,尾如扇背卷。体态结构变化多端,鬃毛呈卷披状,变化多样,特别是颌下鬃毛更具装饰性,加上彩带绣球变化多端,有装饰华丽典雅的美感,整体给人以亲切而含情的感觉。特别是五代王审知女、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夫人王氏墓(“皇姑墓”)前石狮,其是泉州地区现存最早的石狮,虽经岁月磨砺,风雨侵蚀,缺依旧凝重雄伟,气度不凡。

2 馆藏石狮类型。

现存于南建筑博物馆的200余件石狮,主要有门狮(“狮子滚绣球”“太狮少狮”)还有“风师爷”及望柱狮等几种类型

2.1 门狮

一般放置于寺庙、宗祠门口两侧,呈对称摆放,左边為“狮子滚绣球”,右侧为“太狮少狮”。“狮子滚绣球”为雄狮,前爪下有一个圆形绣球,头部看向左侧。“太狮少狮”为雌狮,前爪下雕有幼狮,头部看向右侧。“狮子滚绣球”“太狮少狮”头部左右相互呼应,互相对望,看向大门中轴线。而闽南地区门狮显得乖巧憨厚,耳部耷拉着,鼻部大,嘴部张开弧度大,颈部的鬃毛卷曲顺滑。多采用蹲立式,扭头捏腰,顾盼多姿,有很强的动态感。这与北方门狮有很大的区别,北方门狮多蹲坐而立,头部或眼神正视前方,显得端庄稳重。

2.2 “风师爷”

闽南地区处于台湾海峡西岸,海峡峡管风大且常年盛行西北、东南季风,常年多风沙。狮子作为百兽之王,威严肃穆的形象被赋予辟邪招福的作用,寄托了民众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门或屋顶、村落的高台等处设立“风师爷”以镇之,一般单只蹲立于街头巷尾。就整体而言,“风狮爷”雕刻的精华在头部,尤其脸部,较显著的共同特征是圆眼凸出,鼾头宽阔,大嘴龇咧,甚至与头等宽,露出尖牙利齿,有的嘴角夸大成二凹洞,显得威严肃立。闽南“风师爷”有蹲踞式和直立两大类,一般蹲踞式为较早期,后期基本以直立为主。

2.3 望柱狮

中国古代大型建筑物及桥梁周围往往有石栏杆围绕,而连接石栏杆的石柱就叫望柱。望柱的头部常雕饰有狮、龙、凤、猴等动物形象,其中人们最喜欢采用狮子形象,称为“望柱狮”。最著名的如卢沟桥上的望柱狮,不仅数量多,而且造型丰富,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也藏有数量不少的望柱狮,这些石狮神情活跃,有的幼狮攀附在雌狮上,有的蜷伏在母狮的脚下,神态活泼可掬,雄狮则胸肌饱满,肱股筋肉突起,后肢盘曲,张口怒目,神态各异。

3 石狮雕刻艺术的文化内涵

闽南民间石狮雕刻艺术深受闽南地区区域文化影响,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石狮雕刻艺术所表现的文化内涵归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3.1 体现对民间信仰的崇信

闽南地区石狮的盛行与闽南地区人民对民间信仰的崇拜密不可分。自古以来,闽南地区民间信仰就特别发达,有林立的宫庙和成百上千的地方神灵,被传统儒家学者视为“淫祠”,南宋漳州人陈淳:“南人好尚淫祀,而此邦之俗为尤甚。自城邑至村墟,淫鬼之名号者至不一,而所以为庙字者,亦何啻数百?”人们通过趋吉避凶的祈祷仪式与神灵沟通,以期消灾除厄、扭转福祸。早期的石狮被赋予镇墓神兽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功能被逐渐放大,石狮成为祈福镇宅、辟邪御凶的吉祥之物。同时,民间信仰的开放性与杂糅多元性也让闽南地区的石狮形式更加多元,突破传统雕刻技艺,千姿百态,形态万千。

3.2 体现传统家庭观念

闽南地区的住宅前门狮,左侧为雄狮“狮子滚绣球”,右侧为雌狮“太狮少狮”,两只狮子互相对望,和谐统一。雄狮脚踏绣球威武霸气,象征男性主外,掌握权力,体现男性的主权和地位。雌狮踏幼狮,母子相亲,充满了母性的关怀,体现女性在家庭内部对繁衍子孙,促进家庭和谐的作用。成对公母石狮显示阴阳调和、生理循环,是家庭结构的真实写照,体现闽南地区的家庭观念。

3.3 体现封建等级观念

在中国传统封建社会中,人民被赋予不同的等级,等级观念深刻影响着古代封建文化。石狮作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历史发展演变中也被赋予了等级性,石狮头上的螺髻数量是等级高低的重要标志。在官方中只有七品以上的官员才能摆放门狮,而门狮头上螺髻数量则代表官位高低。一品官员的府邸门前的守门狮,可以刻十三个螺髻,亦称“十三太保”。官员品级每下降一等,门狮头上的螺髻就要减少一个,这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在闽南民间,石狮的大小、造型不同,代表不同的身份和地位,是财富与权贵的显现,是财富权势自我标榜的方式。

参考文献

[1]陈斌.闽南民间石狮造型意蕴探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

[2]吴宝.旭闽南传统石雕艺术特色探究[J].艺术·民族·文化,2010(1).

[3]吕婧,朱翔.前世今生——解读“守门“石雕狮子的民俗文化精髓[J].艺术研究,2010(1).

[4]梁思成.中国雕塑史[M]//梁思成.梁思成全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石狮文化内涵
《石狮》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从设计事理学角度解读陕北小石狮的设计创造
2013年“石狮爱乐杯”全国个人赛6局
小石狮
小石狮——黄土高原农家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