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专业教师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路径探讨

2019-10-31李英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3期
关键词:价值导向专业教师高职教育

李英艳

摘 要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我国转型发展对职业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全面渗透素质教育。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因各种原因在专业课教学中尚不注重渗透素质教育,这也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缺失的原因之一;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全面渗透素质教育,其路径研究对提高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人才素养及其重要。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专业教师 素质教育 价值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1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职业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举世公认的巨大成效。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因其兼具“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上不断探索,不断改进。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在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职教理念、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方面进行了持续的创新。但由于各种原因,部分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或者是缺少“核心素养培育”这根弦,或者是认为健康生活、责任担当等素质教育不在专业课教学范围之内,或者是不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此种种,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理念落实不到位。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作为高职院校的專业课教师,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既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职业群)能力、又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就成了应当重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2专业课教学中不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的原因

2.1对“以能力为本位”的片面认识

为了转变以传授知识、注重知识学习、毕业生不受企业欢迎的弊端,我国职业教育界考察、学习并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和模式,其中广为高职院校教师接受的有加拿大的CBE教育学模式、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等,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有些专业课教师就认为,既然以能力为本位,专业课就应当以职业能力培养标准,因而缺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认知和理念。另一方面,随着本科高校扩招数量的增加,高职院校入学者的高考成绩往往不太理想,实施“注册入学”的部分高职院校的新生中甚至有些像是社会的“问题少年”。这些情况的出现,致使专业课老师在学时有限的专业课教学中,只能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和实践技能的训练,忽视了“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培育。

2.2对“以就业为导向”的片面理解

随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高职教育政策的出现,部分老师未能全面理解,教学中仅片面强调学生的“职业操作能力”,关注的是学生毕业后能否快速就业、能否“零距离上岗”,根本不去关注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难以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培育作为专业教学的内容,致使“以就业为导向”的落实出现了某些偏差。“教育产业化”作为一段时间内高等职业院校落实的教育政策,部分教师仅仅以是否掌握企业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是否能够就业等落实自己教授课程的教学内容。

2.3认为价值观、情感教育是其他部门的工作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来源不像基础课教师往往来源于师范类大学,而是以非师范类院校的硕士生、本科生为主,因此在日常生活理念、教学理念上,有些教师更注重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应用,而在社会观念变更、生活时尚流行、世界经济格局等现象上疏于关注甚至疏于了解,难以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价值观”、“人生观”的教学导向。另一部分专业课教师则认为,专业课教学要解决的是学生面向企业岗位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解决的是学生职业技能训练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处世与情感教育等方面,是思想政治教学部门、学生工作部门、政治辅导员、班主任等应该解决的问题。

2.4不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原因

一是部分专业课教师缺乏责任心。部分高职院校生源以本地区为主,只注重服务本区域小范围内的职业人才的培养,而生源基础比较差,专业课教学难度较大,某些专业课教师缺乏责任心在教学中只顾完成专业课教学任务,缺少对学生处事能力、协作能力指导的责任,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行为也放任自流。

二是部分企业订单班只注重企业岗位需求。在校企融合的背景下,订单班强化了校企联合、解决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脱钩问题,得到了大力推广。但不可否认的是,订单班来自企业一线的教师,更注重对学生如何适应本企业职业需要进行教学,至于价值观、人生观方面不太用心,甚至某些教师的不当言行,则更深入地影响学生的观念。

三是部分民办高职院校仅以就业为导向。从办学导向看,民办高职院校,以社会急需的职业人才培养为主线,时刻与社会需求为导向;从生源基础看,民办院校的生源质量不太高;从师资力量看,民办高职院校的许多专业课教师是临时外聘。以上几个因素的叠加,致使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在落实教育政策、制定学校教学规章、考核专业课教师等方面出现偏差,进而导致部分专业课教师产生“急功近利”的教学观念,无心于“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无心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3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学生素养培育的路径建议

3.1提升教师个人的综合素养是基础

打铁需要自身硬,要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首先要求专业课老师具有较高的个人素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二十倍,以便能应付自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青年学生接触信息形式多样化、渠道丰富化,作为专业课教师也必须紧跟时代的脚步,拓展认知领域,在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根据学生的表现,有针对性地以理服人、正确引导学生。比如,很多青年学生以影视明星作为偶像,生活中、课堂上也模仿明星的形象,作为专业课教师就有必要了解此类社会现象,掌握相应的数据资料和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挖掘一些来自社会底层、靠自我奋斗成才、德艺双馨的明星案例,以及默默奉献社会、事迹感人的社会明星(科学家、军人等)案例,用事实上的数据支撑、经验上的案例支撑,因势利导,把学生对明星的盲目崇拜转化为自我发展的动力,转化为正确的价值导向。

3.2树立专业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前提

古人经历和实践验证过的道理,是“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专业课教师不仅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领域让学生信服、尊重,还要结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传授,以关爱之心对待学生,以个人较高的道德修养、独特的人格魅力,在学生心目当中树立形象。著名漫画家、散文家丰子恺在《我的老师李叔同先生》等文章里,回忆李叔同先生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音乐课“温厉”的形象、“凡事认真”的人格,记述李叔同先生上课必先早于学生到教室,引导学生时讲完话必深深地鞠上一躬。李叔同先生在课堂上除了教授音乐课之外,对学生管教管导,根据当时课堂情形分别提醒学生“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下次走出教室,轻轻地关门”。丰子恺先生满怀深情地将自己绘画的成就,归功于李叔同先生的人格魅力对自己的影响,是“教自己音乐课的老师评价自己的绘画有才气,鼓励自己画下去”才坚持了下来。这一典型案例与习近平同志强调的“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相得益彰。

3.3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关键

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着自己的行为特点、性格特点和学习特点,既不能像中学生一样进行管教,也不能像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方式,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渗透,必须研究并遵循特定的技巧与方式。一是做到因材施教。对于性格活泼、处事外向的学生,在纠正其不良习惯的时候,可以采用正面且相对严肃的方式;对于性格内向、不太注重沟通的学生,想要纠正其不良习惯,不宜采用课堂公开批评的方式,而应利用课外时间单独对其晓之以理。二是结合课程性质和内容特点,潜移默化地进行培育。比如,《财务管理》课程中渗透财经法规教育、诚信教育,利用案例进行典型事例教育;在《纳税会计与申报》课程中,不仅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税额计算与核算,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全程渗透税收法制教育、偷税漏税处罚案例教育,让学生不仅学会职业技能,而且懂得必须合法避税、依法纳税,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三是关爱学生,与学生交友,在言传身教中引导学生。在友好的师生氛围中进行身教,比一味地进行大道理说教更有效果。利用微博、微信等现代社交媒体,增加与学生的感情交流、人生观交流,把教师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渗透进微博微信当中,及时对学生良好的价值观表现进行点赞,引导、鼓励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认知水平、为人处事的能力和良好的交友态度。四是因势利导,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诸如“遇到老人摔倒扶不扶”的讨论,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敢于责任担当;通过讨论“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明确分析物欲需要不能代替精神需求的观点,用教师的人生经验、正反两方面的社会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婚恋观,进而培育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4完善学校对专业课的评价机制是必要的导向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仍然采用以学生评教为主的方式对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并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专业课严谨的知识结构、职业操作流程,使其在教学过程不如音乐、影视鉴赏等非专业课那么活泼,部分学生难免上课分神、玩弄手机,除了教师适当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改革教学模式以提高效果外,完善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机制很有必要。根据专业课教师对部分学生的访谈,发现学生们平时只管上课、对学生是否听课、是否把玩手机从不管理的专业课教师打分比较高,而给上课认真、要求严格、考试严格的老师打分很低,进而在探讨原因时部分学生承认,他们认为与从不干涉自己不良行为的老师能够“相安无事”,让学生上课时可以“随心所欲”。这样的结果,让上课认真、对学生管教管导的老师很不认同,影响了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积极性。为了深入分析这一现象,通过梳理麦克思公司作为第三方机构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相关数据,也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校时学生评价较高的专业课,在参加工作二、三年后再进行评价时,得到认可的比例却是降低的、甚至是不重要的。这样的结果让我们深思,也提醒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必须改进对专业课教师评价的手段,完善学生评教的机制和评价结果的运用,讓教学认真、敢于批评学生的专业课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地全面渗透素质教育。

4小结与讨论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不仅是学生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传授者,更应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为此,专业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执教能力,全面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在教学过程中关爱学生、尊重学生。高职院校亦应逐步完善专业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为专业课教师教学过程中渗透素质教育提供有机土壤,让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敢于并善于用适宜的方法和手段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和错误认知,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衣永刚.教育从能力导向转向价值导向[J].上海教育,2016.

[2]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Z].2014-04-24.

[3] 朱兴德.关于素质教育与能力本位的若干思考[J].职教论坛,2000(07).

猜你喜欢

价值导向专业教师高职教育
简析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利与弊
《琅琊榜》浅评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