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生育特点与大棚的早熟栽培

2019-10-31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310058汪炳良

新农村(浙江) 2019年10期
关键词:结薯土壤湿度块茎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310058) 汪炳良

马铃薯是茄科茄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繁多,如洋番芋,洋芋,土豆等。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是一个古老的栽培作物。在我国,早在1650年台湾就有种植。由于其喜冷凉,生育期短,适应性广,耐贮藏,加之可以粮菜兼用,所以,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在我国南方地区,传统的马铃薯栽培有春秋两季,其中春季一般2—3月播种,5—6月采收;秋季8—9月播种,11月采收。但随着大棚等栽培设施的发展,一些地区利用大棚进行马铃薯冬季栽培,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利用大棚设施进行马铃薯越冬早熟栽培必须掌握马铃薯的生育特点,并结合冬季气候条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

1.马铃薯生长发育对环境的要求

(1)对温度的要求 马铃薯原产南美高山地区,喜冷凉气候。种薯在4~5℃时开始发根,5~7℃即可发芽,但非常缓慢,10~12℃以上幼芽生长迅速而健壮,而以18℃生长最好。在高温下播种,马铃薯一般先发芽后生根,而低温下播种,则先长根后发芽。马铃薯茎叶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7~21℃,并以20℃左右最为适宜。7℃以下时生长停止,温度降至零下1℃时往往使植株受冻而死亡,温度在25℃以上时,植株生长受到明显影响,在30℃左右,地上部生长停止,茎叶变细,叶面积缩小,茎叶枯黄。马铃薯块茎的膨大需要较低的温度,最适宜的土温是16~18℃,当土温为22℃时,块茎生长缓慢,25℃时块茎几乎停止膨大,当土温达30℃左右时,块茎完全停止生长。

(2)对光照的要求 马铃薯是喜光植物,在生育期间若长期光照不足或种植于过于隐蔽缺光的地方,茎叶容易徒长,延迟块茎形成。在长日照条件下,茎叶、花果及匍匐枝都生长较快,而短日照有利于块茎的形成。所以,马铃薯茎叶生长对光照长短的要求与块茎形成的要求不同。但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目前已形成对光照适应性较广的品种。一般早熟品种对日长反应不敏感,晚熟品种对短日条件要求较高。

(3)对水分的要求 生产上马铃薯采用无性繁殖。从播种到出苗可利用薯块中贮存的水分,所以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发芽后如果土壤缺乏水分,则对植株的生长有不良影响。发棵期土壤湿度应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促使茎叶旺盛生长,但即将转入结薯期时应适当控制水分,土壤湿度应由80%降低到60%。结薯期要求土壤水分充足且供应均匀,此期要求土壤湿度达到80%~85%,结薯后期则应控制土壤水分,以免因土壤水分过多导致块茎腐烂。

(4)对土壤和营养的要求马铃薯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但以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通气良好、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最为适宜。疏松肥沃的土壤是保证马铃薯根系发育和块茎膨大的重要条件。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H值)5.5~6.5。在碱性土壤中则易发生疮痂病。

马铃薯在全生育过程中,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以钾最多,其次是氮和磷。养分供应状况对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氮素充足时,茎叶生长繁茂,块茎的蛋白质含量也高,但氮肥过多,易导致徒长,成熟延迟,品质下降;磷肥充足,有利于提高块茎品质和贮藏性,但磷肥少,植株小,叶柄和叶向上直立生长,淀粉积累减少;钾可以促进块茎中养分的积累,增强抗病力,反之,则导致植株节间缩短,叶面积缩小。

2.大棚马铃薯早熟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适合冬季大棚栽培的马铃薯要求块茎休眠期短、块茎形成早、结薯集中、株形小及茎直立等。目前比较理想的品种有“张薯一号”(甘肃张掖地区农科所选育)、“东农303”(原东北农学院选育)、“克新2号”(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选育)、“克新4号”(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等,一些地方品种(如杭州的“红眼睛”)也可越冬早熟栽培。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相关规定,马铃薯属于国家“登记”作物,任何品种的推广必须通过国家登记。因此,马铃薯品种选择上不能盲目。

(2)种薯处理 为了保证发芽整齐,提高产量,播种前10~15天必须对马铃薯进行种薯处理。首先挑选无病种薯,剔除有病种薯和过小种薯(薯块20克以下),100克以上的薯块需切成小块,每块至少带2个芽眼。为防止种薯带病播种,在播种前要进行消毒处理。可用福尔马林溶液(40%的甲醛1份,加水99份配制而成)浸种20~30分钟,捞出后用薄膜覆盖6~8小时。其次,用赤霉素处理打破休眠,即整薯用5~10毫克/升(5~10ppm)的赤霉素浸种30分钟、切开的薯块用0.5~1毫克/升(0.5~1ppm)浸10分钟,凉干表面水分后置于湿沙土中催芽。一般一层种薯一层沙土,堆放2~3层,上部覆盖稻草并加盖薄膜,保持15~20℃的温度(不可超过25℃,否则容易腐烂);沙土应干湿适宜,掌握在手捏成团,撒手即散的原则,严禁湿度过高和积水。人工催芽过程中,每5~7天检查一次,剔除腐烂种薯。一般10天后就能出芽。芽长1~2厘米左右将种薯取出,在有光的地方放置3~5天,使芽变绿、粗壮,然后播种。

(3)整地施基肥 马铃薯应严格轮作(与茄果类、马铃薯轮作2~3年),并避免碱性土栽培。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pH值5.5~6.5)沙壤土。播种前10天以上应扣好棚膜,整地作畦施基肥,为马铃薯根系的生长和块茎的膨大创造良好条件。

一般畦宽1.5米(连沟),畦高25~30厘米。由于早熟马铃薯生长期短,播种密度高,且覆盖地膜栽培后不便追肥,在播种前应一次性施足基肥。可采用集中沟施或整地前撒施,每亩施有机肥2 000~3 000千克,复合肥45~60千克,硫酸钾40~5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

(4)播种 播种期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一般长江以南地区可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播种,长江以北地区可延迟20~30天。每亩大棚用种量为150~200千克。株行距为25厘米×30厘米,每亩大棚5 000~6 000株。经过预处理的种薯芽长1~2厘米时即可播种,可穴播或开沟播种。播种后覆盖草木灰或其它质地疏松的面肥(如砻糠灰与细土的混合物、木屑),并覆盖地膜。

(5)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着重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破膜引苗。播种2~3天后,要经常检查,当有30%左右出苗时应及时破膜引苗。破口要小,周围用土封口。二是温度管理。播种后应密闭大棚,出苗后,若外界气温较低,最好搭小拱棚进行多层覆盖,或用遮阳网、无纺布浮面覆盖。白天大棚内温度在20℃以上时应通风降温。12月以后,外界气温降低到0℃左右时更应注意多层覆盖,做到朝揭夜盖。三是生长调控。冬季马铃薯在施足基肥后一般不再追肥,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即可。但在生长期间有时会出现茎叶过度旺盛的情况,这时为协调地上部生长与块茎膨大的关系,可用50毫克/升烯效唑叶面喷洒。四是肥水管理。冬季栽培马铃薯如植株生长缓慢,出现明显缺肥情况,则可叶面追肥,可用0.35%磷酸二氢钾每7~10天喷一次,连续2次。在水分管理上,应根据土壤湿度灵活掌握。由于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加上此时温度较低,一般不会出现水分不足问题。若需要补充水分(特别是进入结薯期后),则可在适当浇水或沟中淌水,水分的补充必须在晴天中午进行,并加强通风降湿。结薯后期,则应控制水分,防止土壤水分过多。五是病虫害防治。马铃薯生长期间的主要病害是病毒病、青枯病、晚疫病、灰霉病等,虫害主要是蚜虫、小地老虎、蝼蛄、二十八星瓢虫等,应及时防治。

(6)及时采收 马铃薯的采收期应根据市场行情、块茎大小及消费嗜好灵活掌握。冬季栽培的马铃薯一般在元旦开始即可连续采收,并通常在3月中旬前后结束。产量因品种及采收期而有较大的差异,一般为500~1 500千克。

猜你喜欢

结薯土壤湿度块茎
椰糠与草炭配比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综合技术分析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土壤湿度传感器在园林绿化灌溉上的应用初探
基于随机权重粒子群优化极限学习机的土壤湿度预测
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试管薯形成能力比较及遗传位点分析
基于51单片机控制花盆土壤湿度
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叶面调控对马铃薯新品种微型薯结薯的影响
贵州喀斯特区域土壤湿度变化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