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9-10-30朱玉光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0期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朱玉光

摘 要:初中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文科课程,整合了地理、历史学科,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历史意识、综合思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创新意识、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得到不断增强和提升。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21世纪初,我国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重点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一个多维度、多功能的概念。核心素养的指标成分,其主要包括“学习和创新素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素养”“生活与职业素养”三个方面,主要描述的是学生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所必须掌握的技能、知识和专业智能。核心素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涉及各类人才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比如实践创新、劳动意识、解决问题等等。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在国际竞争激烈的今天,更需要国家和社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中,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横向性的地理和纵向性的历史为基础,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特点。它是围绕着“人类生存的环境”“人类社会演变规律”“人类社会该往哪方向发展”三大主题展开的,所以历史与社会课程安排分为生活的时空、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发展的选择三大块,在教学时要明确三大主题之间的联系和各自的要达到的目标,通读课程标准,领会课程标准的目标以及教材的体系,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构建相对完整的学科教学体系。

那么在历史与社会课程具体实施过程,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首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创设民主、合作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好学、求知、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要有一个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第一,要求教师要十分用心备课,吃透教材,设计好有系列、有层次、开放的问题,围绕某一学习内容,从多角度设计系列问题,每个问题之间又有一定的梯度,层层递进,而且大多数问题是开放性,让学生具有广阔的思考空间。比如我在上初一上《稻作文化的印记》,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给水稻习性的材料)水稻生产需要哪些条件?湄公河平原是否具备这些条件?为什么?(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文条件方面分析),湄公河平原的稻作印迹(饮食、居住、交通、风俗习惯分析)。世界上还有哪些地区也可以栽种水稻?发现我们日常生活中稻作痕迹(这里进行知识迁移)。历史与社会特别强调开放与生成,既取决于历史与社会课程性质,也是“综合性学习”的必然要求。第二,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在课堂上建立民主氛围,简约的提问,深入的引导,启发学生的思考;自由的辩论与分享,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围绕学习中的某一个观点或历史知识,将各自的想法进行表述、分享、批判,同学间交流,共同探讨;也可以问题来自学生,由学生自己解决,学习成果由学生自评互评,这样课堂既灵动又富有生机。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比较、联想等多种学习方法,学会获取信息、提炼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升华,激发学生产生再学习的欲望。

其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做好评价,评价学生不仅就学业成绩方面,更重要的是课堂听课效果、自我发展方面的评价,教师要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体差异,发现和激励学生的潜能。课堂效果评价的内容很多,如能否运用恰当的高效的方式和途径,获得对历史、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把握;能否对所探究的历史现象、所考查的社会问题进行质疑、反思;能否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等。在教学评价中,学生的自我发展评价更显得重要,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获取信息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综合各学科知识能力的提高。当然,在评价每一个学生的自我发展情况不能一概而论,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学情。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能提出发展性问题,能参与激励的争论,能用独到的观点来评价历史事件或歷史人物,能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拓展延伸,能有时空理念和历史发展脉络,形成自己的历史与社会学习模式;对于中等学力的学生,要关注通过老师的启发比较专业表达地理信息和历史演进脉络,能有基本的设计地理或历史问题,并初步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则关注是否能理解老师讲的地理空间和历史发展脉络,能否记住简单的地理名称和历史事件;还有内向的不愿表达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要引导他们加入到班级团体进来,参与讨论,要激起他们的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比如,我在《连通世界的新航路》这课,拿着《新航路开辟航线图》让他们设计问题(怎样的背景下产生,为什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最早开始航行,经过哪些地方,到过哪里,新航路开辟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整体世界的形成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在让学生去思考新航路开辟给世界带来影响时,结合历史与社会图册八下的37页的“17到18世纪中期的世界贸易和人口流动”图,得出结论。我又展现了两副地图——《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让他们通过对比地图设计问题,通过讨论,明确人类在不断寻求探知外面的世界,扩大活动范围,从陆上到海上,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广,交流越来越多,这是“联系”的世界。这课教学我们要用世界范围的地理和历史视角,用发展的理念,帮助学生理解人类文明是从分散到整体、交流互鉴中发展。我在具体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组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在问题展现的评价中也是不同。比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有历史思维能力。

最后,在初中的历史与社会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在课堂上要效果,培养学生会学,好学,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的要求外,我想还有一个重要的是精心设计作业,初中历史与社会虽然是中考课目,但由于分值不大,所以基本上是在课堂完成作业,这就要求历史与社会老师在作业上要学会筛选,从省编作业本中选择。教师基于学生学情、学习目标和各地的中考要求,大胆挑选省编作业本中的习题,对一些不符合教学目标的习题,可以大脚删除。如八下的作业本第2、5、9等页的作业直接删除,重点选择了第10、12、20等页的材料题。选择思维含量高的、知识点有联系的、综合性强的、是中考重难点的习题,在九年级的历史与社会课堂上布置一些中考卷、模拟卷中习题。当然教师可以改编或自编作业,精心设计形式新颖、贴近生活实际的作业,如以地图、图表、照片、漫画、网络新闻等形式呈现。总之,初中历史与社会的课堂作业要遵循根据课标、针对性强、综合性强的原则,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课本观点分析生活实际现象。

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最重要的阵地,教师运用核心素养带领学生学习,结合历史与社会课的特点,创设民主、有层次的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牛学文 “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       浙江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与实践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