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自尊对大学生道德决策的影响

2019-10-30谢英健

大经贸 2019年8期
关键词:自尊

【摘 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自尊、性别对大学生道德决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校大学生125名作为测量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要求被试完成SES自尊人格问卷和一份8项目的道德决策情景题。回收问卷125份,其中有效问卷100份,问卷有效率80%。其中男女各50人。结果:自尊得分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道德决策中个人的道德判断故事决策得分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女生的道德判断决策得分分数高于男生。另外,道德决策总分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结论:1,男女自尊得分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2,女性在个人情境因素中相比于男性更倾向于做出直觉性道德决策。3,个体在个人情境因素中更加倾向于做出直觉性决策,在非个人情境中更加倾向于做出功利性决策。

【关键词】 自尊 性别 双加工模型 道德决策

1引言

根据多种认知神经科学的实证研究,Greene在2001时提出了道德判断的双加工模型。这种模型的观点是,个体在进行道德判断或者决策时同时激活了大脑皮层控制直觉本能的脑区和控制理性推断的脑区,而且这两者在多数情形下会进行博弈。Greene(2008)提出由自动内隐的情绪情感所诱发的道德判断称为非功利主义的(道义论)道德判断(即使是为了挽救更多的人的生命也不愿意牺牲他人性命),由认知控制过程所诱发的称为功巧主义(后果论)的道德判断(愿意为了挽救多数人而牺牲他人性命)。更确切地说,Greene等(2008)认为自动的情绪反应过程驱动道义论的道德判断和决策,控制的认知加工系统诱发后果论的道德判断和决策。双加工理论中认知推理和情绪动机是并驾齐驱的,是平行的,道德判断由它们的竞争产生。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要求被试完成SES自尊人格问卷和一份8项目的道德决策情景题。以此来探究个体自尊、性别对大学生道德决策的影响。

2方法

2.1被试

随机选取在校大学生125名作为测量对象,年龄18~23岁,回收问卷125份,其中有效问卷100份,问卷有效率80%。其中男生168人,女生182人。

2.2研究设计

实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要求被试完成SES自尊人格问卷和一份8项目的道德决策情境题。以此来研究自尊水平与道德决策的一般特点。自变量:自尊水平,因变量:道德决策类型(功利性还是直觉性,通过最后得分呈现)。

2.3研究材料

2.3.1 SES自尊量表问卷

罗森伯格于1965年编制的自尊量表(The 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RE-ES),该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测定的方便。受试者直接报告这些描述是否符合他们自己。分四级评分,1表示非常符合,2表示符合,3表示不符合,4表示很不符合。对于l,2,4,6,7题(正向记分题);对于3,5,8,9,10题(反向记分题)。总分范围是10-40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

2.3.2道德两难困境题目

本研究采用邓康乐(2012)的8项道德判断决策题,其中个人道德判断题4项,非个人道德判断题4项。正式的实验材料包括"天桥"、"人质"、"手术"、"老虎"、"山洞"、"毒烟"、"开关"和"蜜鱼"八个故事情境,这几个道德情境均为大学生所容易理解的故事情景。前四个是"个人道德判断"情境,后四个是"非个人道德判断"情境。本研究只计被试作出功利性选择的次数,即选择"会"的次数。在道德判断情境故事得分上,选择"会"记1分,选择"不会"记0分。个人道德判断与非个人道德判断情境最低分均为0,最高分为4分。道德决策总分为两类道德判断决策分数相加,最高为8分,最低为0分。

2.4研究程序

随机选取在校大学生125名作为测量对象。回收问卷125份,其中有效问卷100份,问卷有效率80%。其中男女各50人。本实验根据自尊得分,得分前30%为高自尊者,得分后30%为低自尊者。比较高低自尊者在道德决策上的差异。

3结果

3.1大学生自尊水平与道德决策的性别差异

表1是对大学生在自尊与道德决策上的性别差异分析结果,自尊得分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道德决策中个人的道德判断故事决策得分在性别上差异显著,t=-2.081, p<0.05,女生的道德判断决策得分分数高于男生。另外,道德决策总分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3.2 自尊对个人道德判断和非个人道德判断决策的不同影响

如表2,所示,对不同自尊程度的道德故事情境采用2(自尊程度:高自尊组,低自尊組)×2(情境因素:个人,非个人)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情境因素主效应达到显著水平,F(1,58)=12.083,P<0.05,性别和情境的交互作用显著,F(1,58)=4.552,P<0.05。

4讨论

4.1 性别在不同情境因素中道德决策的一般特点

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男女大学生的自尊得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道德决策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但是在情境因素中个人情境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与道德决策的有关研究结果相一致。即当情境与自己关系更密切时,自我的情感卷入度越高时,女性相对于男性更倾向于做出直觉性的判断,而男性则更倾向于功利性判断。这与我们生活中认为男性相比于女性更加理性,女性相比于男性更加感性相一致。

总体来说,相对于情感卷入度低的非个人情境因素,人们在面对个人情境因素时更加倾向于做出直觉性道德决策。

4.2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目的是探究大学生自尊水平对道德决策的影响研究,在探究过程中虽然发现自尊在个体的道德机制影响过程中存在主效应,但是并不是很显著。也许在探究方式或者所使用的实验材料需进一步改正与优化。

其次,决策情境的代表性研究中涉及多个情境,每种情境的设置是否具有典型代表性,比如个人情境以及非个人情境。可以进一步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5结论

1,男女自尊得分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

2,女性在个人情境因素中相比于男性更倾向于做出直觉性道德决策。

3,个体在个人情境因素中更加倾向于做出直觉性决策,在非个人情境中更加倾向于做出功利性决策。

【参考文献】

[1] Greene,J.D.,Sommerville,R.B.,Nystrom,L.E.,Darley,J.M.,& Cohen,J.D.(2001).An fMRI investigation of emotional engagement in moral judgment.Science,293(5537),2105-2108.

[2] Greene J D,Hadit J.How(and where)does moral judgement work?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2002,6:517—523

[3] Greene,J.D.,& Morelli,S.A.,Lowenberg,K.,Nystrom,L.E,& Cohen,J.D.(2008).Cognitive load selectively interferes with utilitarian moral judgment.Cognition,107,1144-1154.

[4] 邓康乐. 消极情绪对道德判断影响的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5] 陆瑶. 大学生自恋与道德决策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6] 栾子烟. 道德温度:身体冷暖与青少年道德决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3.

[7] 王蒙蒙.中學生自尊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J].知识经济,2019(06):158-159.

[8] 于茜.大学生自尊现状调查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08):128-131.

[9] 张明圆,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谢英健(1994—),男,汉族,山东聊城市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自尊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
巧用心理技术启迪学生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