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2019-10-30胡艾娜

大经贸 2019年8期
关键词:逆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路径

【摘 要】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受到重大挫折、全球化进程放缓,一些全球性问题开始蔓延,解决这些问题亟需世界各国共同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世界多极化局势的发展趋势、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全球问题治理应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应当积极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安全格局,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目前,在逆全球化背景下,进一步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挑战因素、思想来源及实现路径,对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全球化 逆全球化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实现路径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地区及其所有人民组成的生存与共、命运相连的整体。基于全球化时代的背景和对于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刻考量,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提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此,习近平同志以统筹全局的战略性眼光多次向世界人民呼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开启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

一、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逆全球化”挑战

1、“逆全球化”现象的兴起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和趋势,但近年来,受欧美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逆全球化”潮流不断涌现,所谓“逆全球化”是一种与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重新赋权于地方和国家层面的思潮。例如2016年6月,英国举行脱欧公投,决定退出欧盟;特朗普上台执政后推行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采取非常规方式开展对外合作,这些都是逆全球化的产物。逆全球化思潮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一定危害。“首先,它阻碍了国家之间贸易、投资、货币与金融联系的深化,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一些国家的宏观财政与货币政策工具运转效果不佳,不仅导致国际贸易摩擦与冲突增多,而且造成全球经济波动。其次,它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全球市场公平竞争秩序,部分发达国家的保守主义策略降低了全球资源配置效率。另外,部分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国家或利益集团采取的措施还可能激化国家间的矛盾,为解决全球治理难题制造障碍。”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寻求全球治理理念同时代发展的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与世界各国积极开展多合作,为全球治理的方案创新贡献中国智慧。

2、现代恐怖主义的延续与新民粹主义的泛滥

产生于19世纪70-80年代的现代国际恐怖主义,从兴起之日起,就具有较高的国际化程度,并在特定的区域乃至世界各地掀起恐怖主义的浪潮,发端于冷战后期,活跃至今的“基地组织”、“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在全球化时代,仍然利用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各种便利,建立起紧密或者松散的跨国联系,并在世界范围为内展开活动,推动了暴力的全球化进程。国际恐怖主义搭乘全球化进程“顺风车”的同时,形成一股反全球化进程的强大力量,而且近年来,又呈现出恐怖主义网络化的特征,比如“独狼式恐怖袭击”,在世界范围内明显增多。因此,要避免恐怖主义对全球化进程造成越来越大的冲击,“需要同时关注全球化在结构层面和资源维度对恐怖主义的影响并采取整合性措施有效打击恐怖主义,遏止其对全球化的利用和对全球化时代各种资源的动员。”

如果说恐怖主义是逆全球化的“助推器”,那么新民粹主义便是政府逆全球化的“传感器”,自20世纪90年代形成,在金融危機后全球范围内广泛蔓延,据数据显示:“在欧洲,民粹主义政党在大多数国家的议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在16个欧洲国家,至少有一个民粹主义政党在过去5年的国内选举中得到了超过10%的选票。在希腊、匈牙利、意大利、波兰、斯洛伐克和瑞士等6个欧洲国家中,民粹主义政党占据议会多数席位。”在美国,新民粹主义已经成为特朗普获胜的政治和社会基础,主张排外、民族保护主义、本国优先的“右翼”民粹主义,在经济政策上主张反对移民,实施贸易保护注意、“维护”国内就业、鼓励产业和资本的的“回流”,在政治上反对外来移民,强化本土认同和种族认同,因而反对贸易全球化,鼓吹设置贸易壁垒。

3、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西方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增长缓慢和停滞的状态,中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为应对来自中国的经济挑战,发达国家以保护国内商品竞争力及国民就业等问题为借口,由传统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转向新贸易保护主义,保护措施所涉及的领域由传统商品贸易领域扩展至中高端产品领域,而且保护范围不断扩展。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也成为阻碍经济全球化的一股逆全球化力量。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经连续十几年成为全世界面临垄断和倾销指控最多的国家,据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调查报告显示,1995年-2010年,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反倾销调查3752起,其中,涉及中国商品的有784起,占比高达20.92%。据WTO贸易政策审议机构(TPRB)2016年7月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5年10月15日至2016年5月15日,WTO成员每个月都会出台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平均数量为每月22项。”习近平对此持鲜明的反对态度,他说:“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打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逆全球化现象本质上体现了全球化进程中积累的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而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趋势,世界已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融为一体。中国作为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支持者,面对逆全球化现象,中国需要提出和建立新的全球一体化机制,需要和世界各国共同合作,维护世界经济合作的公平、强化国际组织处理国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二、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在深刻把握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基础上而得出的必然结论,自提出以来,凭借其深刻的价值意蕴获得世界各国的广泛欢迎和支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倡导的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有助于在逆全球化现象此起彼伏的国际社会中,推动全球治理的深入发展,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以下将从思想起源、价值意蕴和国际影响三个方面深刻阐述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1、思想起源: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代延展

自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向世界人民传递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充分继承了马克思关于共同体思想的精髓,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代延展。

回顾马克思思想在不同时期的演变轨迹,对“共同体”思想也有着不同的阐释,按照低级到高级的划分,可以依次划分为原始的“自然共同体”、过渡性的“虚幻共同体”、以及自由人联合的“真正共同体”。“自然共同体”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生产力水平不足,迫于生存的需求,人们以血缘、地域等为纽带来形成相依赖的群体,以达到共同抵抗恶劣的自然环境的目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继续向前发展,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新的“虚幻共同体”共同体逐渐取代了自然形成的共同体,以社会、国家为基础的共同体逐渐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但马克思对这种资本主义社会下“虚幻共同体”予以深刻批判,深刻地揭示了处于这样共同体下人的生存状态的悲惨性,马克思试图建立一种真正的共同体,即自由人联合体,这也是马克思毕生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马克思眼中,所谓真正的共同体其实质就是“人本共同体”,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下人的生存发展的理想状态。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所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马克思建立真正的共同体,即“人本共同体”思想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当代延展。

2、价值意蕴:“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诉求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给世界各地带来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也导致发达国家与边缘化国家的发展速度不一致,利益分配不均衡;以发达国家的代表美国为例,中下层社会群体贫富差距拉大,社会财富聚集在少数人手中,随之兴起的新民粹主义要求政府采取逆全球化政策,而中国凭借全球化使自身得到迅速发展,作为世界上新兴经济体与美国的实力相抗衡,加深了两国之间的矛盾,2017年4月,习近平书记与特朗普在海湖庄园会晤时表示:“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这一表述深刻阐释了中国秉持一贯的义利相兼观,即“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其核心要义就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愿做世界和平发展的参与者、引领者,将坚定不移做好维护和平发展的实践者与共谋共同发展的推动者,与此同时,世界的其他国家也都坚持和平、合作、互利的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中国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义利兼顾的利益观,也符合在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和中国智慧。

3、国际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

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和发展都不能独善其身,面对难民危机、区域贸易问题、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错综复杂的全球性问题,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态度和理解,决定了不同国家在全球性问题的处理中所能达成的共识和合作的程度。而解决全球性问题,必须从整体上谋求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能力的现代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时代。”因此,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治理理念才能获得有效的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准确把握了时代发展的脉搏,找准了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表达了中国愿意与其他国家一起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的坚定信心以及致力于实现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也进一步向世界阐明了我国对人类真正利益和需求的关注,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三、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路径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着眼于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充分体现着中国的大国担当与责任意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面对逆全球化现象的频繁出现,倡导构建更加平等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格局,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政策上采取积极行动,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实现路径。

1、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使得全球性问题不断增多,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靠个别的主权国家已经力不从心,在当前全球化发展的低潮时期,习总书记指出:“当前国际形势下,世界各国利益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很多问题不再局限于一国内部,很多挑战也不再是一国之力所能应对,仅依靠某一个国家或者集团组织是不现实的。”此后,习总书记在多次场合中就全球化治理问题发表讲话,积极倡导共建共商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不断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参与全球治理的各类主体也应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平等相待,精诚合作,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义务,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大国要发挥在全球治理中的发挥引领作用,做出更多贡献;同时要兼顾中小国家利益,实现各国合作共治。各国、各地区共同谋划保障全球利益的全局性事业,不断推进全球治理朝着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

2、建立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在联合国70周年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论述,主张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再次强调,“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应本着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原则,树立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的新面貌,实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其核心思想“合作共赢”的寓意是指“在全球化、多极化交错纵生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独霸全球治理话语权,独霸国际规则、秩序的制定权将不再可能,一切全球性事务必须由所有治理参与方共建共享新兴国际关系的提出”,因此,与过去传统的国际关系中此赢彼输、赢者通吃的不公平局面相比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并且在时间和空间上突破了传统国际关系的局限,推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3、营造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国际安全格局

构建人类命運共同体,营造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国际安全格局,将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及国际外交带来巨大革新和改变。“共同安全”会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综合安全”可以应对全球范围内可能面临的安全问题;“合作安全”突破西方以武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惯例,使合作成为处理国际问题的最主要方式;“可持续安全”旨在通过发展和安全并重的新思维开展国际合作,各国能够达成持久安全的共识和成果。新型的国际安全格局,是我国在安全世界安全主体方面的新突破,打破了西方零和博弈的思维,实现了由一个国家的安全发展到所有国家的共同安全发展的跨越,将所有国家的命运联合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营造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格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保障,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长期目标,国际安全更是实现国家总体安全的依托和支撑。

4、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在当今形势下,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共同面对的事实,在文化全球化日益加深的形势下,国与国之间的“界线”开始变得日趋模糊,不同文明间接触的机会日益增多,文明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强,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文化融合与文明交流,很有可能导致文明冲突。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我们一直秉持“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主张,既能允许文明多样性的存在,又能接受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1月秘鲁国会演讲时指出:“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各国文明都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做出了贡献,不同文明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应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因此,只有各国人民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包容心态促进文明间的共享和交流,才能有效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以文明、融合与交流,代替抵抗、战争和冲突。

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中国的外交战略,也是中国引领世界和平发展、共享共建共赢理念的展现,更是在逆全球化背景下贡献出的伟大的实践活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将越来越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我们能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也能为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29.

[2] 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人民日报》2014-06-29(02).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年版,第96页.

[5]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有利条件》,《人民日报》,2015年11月14日.

[6] 习近平:《同舟共济、扬帆远航,共创中拉关系美好未来》,《人民日报》(海外版).

[7] 吴志成,《理性认识西方国家逆全球化思潮》,《人民日报》,2017-11-02日(07).

[8] 曾向红:全球化、逆全球化与恐怖主义新浪潮,《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9] 崔建民:西方新民粹主义泛滥的警示意义和重要启迪,《红旗文稿》2018年08期.

[10] 饶维嘉.中国企业近年来面临的主要贸易纠纷研究[J].对外经贸,2012(1):23-26.

[11] 王耀辉,苗绿.全球化VS逆全球化政府与企业的挑战与机遇[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7.

[1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2.

[13]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16年新年贺词》,《人民日报》,2016.1.1.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15] 周银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指导下的中国国际话语权重塑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35-2.

作者简介:胡艾娜,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逆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路径
“逆全球化”浪潮来袭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逆全球化”的警号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