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腹症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的效果研究

2019-10-29河南省罗山县人民医院464200陈强支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21期
关键词:肠穿孔梗阻性出血性

河南省罗山县人民医院(464200)陈强支

1 研究资料

1.1 患者资料 本次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选取100例急腹症患者纳入研究之内,男女之比为61∶39,年龄11岁~91岁,平均年龄为(54.66±3.29)岁。按照患者的急腹症进行分类:梗阻性病变共26例,炎症性疾病共43例,穿孔性病变共12例,出血性疾病共15例,缺血性病变共4例,患者从发病至CT扫描间隔为3h~5d,患者、家属知晓治疗方案,并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

1.2 方法 患者在接受CT检查的时候,患者需取仰卧位,应用飞利浦BRILLIANCE 10排进行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层距、层厚均2mm,电流和电压分别为120KV、200mA,薄层扫描为3~5mm,共49例患者进行平扫,51例患者接受增强扫描。扫描之前需要应用高压注射器将碘普罗胺100毫升于肘静脉注射,每秒钟注射速率保持在3.0~3.5毫升,注射之后进行扫描。在进行三期扫描之中,经脉期为65s~85s,动脉期28s~35s,延迟期为150s~180s。

附表 100例患者CT扫描结果分析

1.3 统计学研究 数据均接受SPSS22.0统计,计数资料用(n%)展开表述,计量资料用的方式展开相应的表述,P<0.05时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100例急腹症患者之中,梗阻性病变共26例,炎症性疾病共43例,穿孔性病变共12例,出血性疾病共15例,缺血性病变共4例。经多层螺旋CT诊断正确的患者共95例,诊断正确率为95.0%;其中梗阻性病变、肠穿孔正确率为100.0%,出血性病变诊断正确率为93.33%,炎症病变诊断正确率为93.02%,其中1例缺血性病变因未接受增强扫描,因此诊断正确率为75.0%。见附表。

3 讨论

急腹症主要是指腹痛且需要接受外科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出现急腹症的病因十分多样,病情变化十分迅速,若患者被误诊则会耽误其病情。临床上,部分患者需要结合病史对急腹症进行判断,而大多数的患者还需要接受影像学进行辅助诊断,这样才可保障患者得到及时且针对性的治疗[1]。但是传统摄像检查难以对急腹症进行准确的诊断,在多层螺旋CT还未投入临床前,一般都是用X线和B超进行诊断,但是因为检查存有一定局限性,常会出现误诊,因此多层螺旋CT影像检查在临床中应运而生。CT被广泛的应用在不同的疾病诊断之中,有较高的分辨率,可对微小病灶进行有效检测[2]。多层螺旋CT横断面成像不会受到肠腔胀气、肥胖等因素所干扰,各个断面可清晰显示腹腔脏器大小、形态、密度和周围各种组织结构。多层螺旋CT在患者一次屏气的状态之下,可以完成全腹部检查,这样可减少因为呼吸、运动出现伪影。多层螺旋CT可经重建而得到三维图像,从多个角度多个方位选择观察,这样可明确的了解血管病变的精准类型、累及范围。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100例急腹症患者之中,经多层螺旋CT诊断正确的患者共95例,诊断正确率为95.0%;其中梗阻性病变、肠穿孔正确率为100.0%,出血性病变诊断正确率为93.33%,炎症病变诊断正确率为93.02%,其中1例缺血性病变因未接受增强扫描,因此诊断正确率为75.0%。多层螺旋CT扫描应用在急腹症患者之中,可取得良好的诊断效果,CT可对疾病部位、病因诊断、定性诊断以及外科手术指导具有很好的价值。

概而言之,急腹症患者应用CT检查,可取得良好的诊断效果,可快速诊断出急腹症疾病类型,有利于医师根据实际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肠穿孔梗阻性出血性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老年人结直肠穿孔临床分析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发肠穿孔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结肠癌术后肠穿孔中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
腹腔镜治疗老年人肠穿孔的疗效研究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
新纤维化相关因子SFTPA2在梗阻性肾组织中表达及与肾纤维化之间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