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闭合复位后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研究

2019-10-29河南省中牟县人民医院450000张新立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21期
关键词:前壁成型椎体

河南省中牟县人民医院(450000)张新立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症状,将会严重降低患者正常的生活质量,为此需要予以患者良好的手术治疗[1]。伴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临床医生主要使用闭合复位后椎体成型术进行治疗,能够使患者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2],本文将对该种手术方式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8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依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41例,男12例,女29例,年龄为47~65岁,平均年龄为(56.5±4.9)岁,术前经X线检测可知,共45个椎体受累;试验组41例,男11例,女30例,年龄为48~65岁,平均年龄为(56.9±5.1)岁,术前经X线检测可知,共46个椎体受累。纳入标准:经检测均符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未患有骨折症状。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手术禁忌症;无法积极配合治疗。患者家属在了解相应的治疗方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的开放手术治疗,即进行麻醉后,切开皮肤组织,之后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并注入骨水泥,最后对切口进行缝合。试验组予以闭合复位后椎体成型术治疗:①闭合复位。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使其采取俯卧体位,使用吊带将双下肢向上牵引,确保腹部离开床面。手术人员将手掌放置于骨折的脊椎部位上方,进行适当的按压使其复位,之后使用C型臂X光观察复位情况。若复位情况较差,则需要进行二次复位。②椎体成型术。对患者进行局麻,使用C型臂X光对椎弓根的位置进行确定,从而能够有效的对穿刺点与穿刺角度进行确定。将穿刺针经骨皮质穿入,经过椎弓根达到椎体前中部1/3的位置,通过穿刺针为患者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之后对其进行椎体内静脉造影。操作人员按比例配置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并在其中加入显影剂,利用加压注射器通过穿刺针将配制好的骨水泥注射进椎体内,之后立即拔出穿刺针。在术后12h需要为患者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且于术后2~3d内将腰带取下,从而能够使患者进行适量的活动。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术后两个月的疼痛(VAS)评分、椎体前壁高度、椎体后凸角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把研究得到的数据建立数据库,使用x2检验和t检验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方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术后两个月的VAS评分、椎体前壁高度、椎体后凸角度等情况比较 术后两个月,试验组的VAS评分、椎体后凸角度显著降低,椎体前壁高度明显提升,差异显著(P<0.05),见附表。

2.2 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的发生率(4.88%)明显低于对照组(29.27%),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多,并且由于机体原因,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并且随着病程的发展,诸多人员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仅使其产生严重的生理病痛,同时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其生活质量,为此需要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3]。由于以往手术条件与技术较差,因此开放手术方式成为主要的方式,但此种方式将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并且在注入骨水泥前未能够有效的对患者的骨折复位情况进行有效的探查,因而无法确保患者的手术效果,并且将会导致患者出现较大的术后并发症[4],为此需要不断地将手术治疗技术进行提升。

随着医学技术的较大程度发展,目前闭合复位后椎体成型术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常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闭合复位,即在无需对患者造成创伤的基础上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因而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感[5]。在C型臂X光的辅助下能够有效明确患者骨折部位的复位情况,待复位良好后便可对其予以椎体成型术[6]。该种手术方式无需对患者造成较大面积创伤,并且在C型臂X光的辅助下能够有效明确椎弓根位置,从而能够实现精准的穿刺,并且在术中对患者注入骨水泥,能够有效确保患者获得良好的愈合效果,提升患者的椎体健康程度[7][8]。经过该种手术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椎体后凸角度显著降低,椎体前壁高度明显提升,主要原因在于此种手术方式能够有效恢复患者正常的椎体形态,并且能够有效地对骨折的椎体进行强化,除此之外,由于椎体成型术在闭合复位后进行,因而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至4.88%,主要原因在于手术人员对患者实现了精准的操作,并且在术后严格观察骨水泥的渗漏情况,从而能够有效的对不良现象进行处理,术后对其进行良好的消毒,因而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附表 两组患者术后两个月的VAS评分、椎体前壁高度、椎体后凸角度等情况比较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闭合复位后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不仅能够降低VAS评分、椎体后凸角度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够提升椎体前壁高度,可作为今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首选方式。但由于该手术较易发生骨水泥渗漏现象,因此手术人员需要严格控制骨水泥的使用量,并且加强对患者术后的观察;除此之外,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操作技能,进而能够更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猜你喜欢

前壁成型椎体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热成型零件点焊对碰撞的影响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三向接头注射成型模具设计
经闭孔阴道前壁尿道悬吊术与自体阔筋膜悬吊术治疗张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比较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快速成型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微注射成型PP/ABS共混物相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