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内镜随访对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癌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作用

2019-10-29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451191李向阳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21期
关键词:癌变典型重度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451191)李向阳

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多指细胞在数量上存在增长,同时也在形态上发生相应变化;在临床中不典型增生通常被认定为癌前病变的重要征兆,二者之间关联密切,因此,可确定非典型增生为轻度症状,不属于重症治疗范畴,但仍旧具有定期检查的必要。本次研究在此背景下,选择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与重度不典型增生执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自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将其作为随访组,其中男性80例,女性40例,年龄32~80岁,平均年龄(48.5±4.5)岁;取重度不典型增生执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85例,女性35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5.5±4.5)岁;所有患者均通过胃镜检查与病理证实病情,排除其他恶性肿瘤患者,由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比其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由同一医疗小组(医师)进行内镜检测与随访,活检取病理标本标准操作如下:初诊且内镜下无病损者于胃窦至幽门处3cm,大小弯侧取组织3块,有病损者取5块,复诊时于相同位置取5块;针对活检标本给予10%重型甲醛溶液进行固定,并给予常规石蜡包埋,同期开展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等;经病理诊断后,予以随访记录观察。针对轻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开展1次/年的随访调查;针对中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开展1次/3个月的随访调查;针对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开展1次/1~3周的随访调查;持续1年后逐渐延长其随访周期,记录相关数据;观察组经病理诊断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后执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随后执行三年随访。随访结束后,确定其观察结果[1]。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逆转与癌变情况,逆转判断标准:不典型增生病变程度明显缓解,病灶组织完全消失或局部消失;癌变判断标准:活检标本经病理检测,检出癌细胞组织。同时观察观察组治疗效果,分析观察组与随访组胃癌癌变率。

1.4 统计学意义 数据均采用SPSS18.0分析,以百分比进行描述数据,x2检验计数资料,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随访组患者随访结果分析 随访组患者持续1~3年的随访调查,平均时间(2.5±0.5)年,平均每例复查内镜3次,共检出发生逆转的患者85例,逆转率为70.8%;检出胃癌12例,癌变率为10.0%;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患者逆转率及癌变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见附表。

2.2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观察组患者给予1~3年的随访调查,平均时间(2.5±0.5)年,平均每例复查内镜3.3次,共检出胃癌1例,癌变率为0.8%;癌变率相较于随访组有明显差异,(x2=6.587,P=0.007),P<0.05,有统计学意义。

附表 随访组患者随访结果分析(n,%)

3 讨论

不典型增生属于典型的癌前病变征兆,中、重度增生状况可准确显示其病变过程,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观察价值。随着医疗研究进展,传统观念中的胃癌癌前不可逆转理论已被打破,全反堆A酸与丁酸钠的研究发现,其能够有效抑制大鼠胃癌前病变向胃癌发展,此研究奠定了病变可逆性的基础,经多年研究发现,我国中度不典型增生的好转率已达80%。因不同病情程度的不典型增生患者具有不同的转归,因此,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加重,转归率与其呈反比关系,与此同时,癌变率与其呈正比关系[2]。根据相关研究显示,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癌变率约为正常组织的120倍左右,本次研究发现,随访患者癌变率为10%;显著高于观察组,因此对胃癌前病变的随访调查具有十分积极的研究意义;同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能够有效降低癌变率,可作为治疗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的首选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猜你喜欢

癌变典型重度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癌变·畸变·突变》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癌变 ·畸变 ·突变》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变1例
宫斗剧重度中毒
LC3和beclinl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意义
典型催开百花香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
有壹手快修:钣金领域的重度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