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血清hs-CRP、IL-6水平变化分析

2019-10-29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1000周江朝刘保茹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21期
关键词:开颅血肿微创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1000)周江朝 刘保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案90例患者,均选自2016年5月~2018年4月我院所接收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研究组45例,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54~77岁,平均年龄(69.1±3.9)岁。参照组45例,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在50~75岁,平均年龄为(69.5±3.4)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对该组患者予以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首先通过CT,对血肿最大层面的所在位置予以定位,且对血肿中心距头皮距离、血肿中心点距OM加以测定;将头皮OM线作为基础,对穿刺点和穿刺深度予以确定,在此过程中,需绕开大脑内部的一些重要功能区域以及大血管处。随后,以粉碎穿刺针予以穿刺处理,且将穿刺针刺入血肿中心区域,以注射器对液态血肿予以抽吸处理,同时采用血肿粉碎器,对其中所存在的液态血肿或半固态血肿予以冲洗。选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冲洗液,等到冲洗液颜色由浑浊变清晰后,为患者注入2~4万U尿激酶、0.9氯化钠注射液(2ml),夹管4h之后,将引流打开[1]。依据CT复查情况,对患者再予以2~3次冲洗,待血肿清除3~5天后,拔管。对于穿破脑室者,可对其予以侧脑室引流手术治疗。

参照组:对该组患者予以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即对患者予以全身麻醉,且实施气管插管处理;将血肿距离头皮最近的位置作为开颅手术的切口,并随脑回方向,将头皮质切开,并将其中的血肿予以清除。随后,为患者插上引流管,并对切口予以缝合。

1.3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NIHSS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加以评估,并分为基本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hs-CRP、IL-6水平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

1.5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所得出的相应数据展开分析,其中,分别采取(%)、代表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再分别以χ2、t检验。如果P<0.05,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析 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9%(40/45),参照组总有效率为64.4%(29/45)(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IL-6水平分析 如附表所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s-CRP、IL-6水平均比本组治疗前低(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hs-CRP、IL-6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

附表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IL-6水平变化比较

附表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IL-6水平变化比较

组别 hs-CRP(mg/L) IL-6(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17.11±3.05 6.88±1.58 48.12±4.36 15.14±2.57参照组 16.98±3.17 7.79±1.82 47.65±3.94 29.74±3.45 t 0.517 3.671 0.664 4.152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一般采取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虽可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因该术式带有创伤性,不利于疾病的康复,且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伴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上,也获得了较好的成效。相较于传统开颅手术而言,该术式具有微创、术中出血量小、对患者神经损伤少的特点,不但可提高疾病治疗的效果,还能加快患者的康复,提升预后[2]。

在本次研究中,采取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其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即88.9%vs64.4%,差异明显;此外,在血清指标方面,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hs-CRP、IL-6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参照组治疗后。由此可见,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予以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血清指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使用。

猜你喜欢

开颅血肿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