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及切口感染的影响

2019-10-26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463000南方方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7期
关键词:胃肠道手术室切口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463000)南方方

切口感染作为胃肠道手术后并发症之一,有较高的发生率。林素羽[1]等研究中,通过强化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因此,本研究探讨了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及切口感染的影响。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胃肠道手术患者100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及家属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28~61岁,平均年龄(43.87±8.65)岁。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6~60岁,平均年龄(43.74±8.58)岁。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胃肠道手术的常规护理措施,如术前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做好准备工作;术后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变化,观察引流管情况,保持引流通畅。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术前访视。①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加强心理疏导,缓解患者恐惧等情绪。②介绍手术室环境,讲解手术流程、麻醉方式及手术过程中的配合要点和注意事项。(2)加强手术室管理。应严格空气和物品消毒,特殊感染患者应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严格遵守无菌原则。(3)切口消毒及护理。①手术区皮肤消毒面积应超过切口周围18~22cm,避免消毒盲区,切口周围使用保护膜。②腹腔打开后应立即使用保护器和洁净袋保护切口,以防感染。③腹膜缝合前应用碘伏或聚维酮碘进行冲洗,吸净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

1.3 观察指标 依据切口愈合等级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分为三级,即甲级(愈合良好,无不良反应)、乙级(愈合欠佳,出现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裂开等情况,但切口未化脓)、丙级(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统计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切口愈合情况 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对比[n(%)]

2.2 切口感染发生率 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发生8例(16.00%)、2例(4.00%)切口感染。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较低(P<0.05)。

3 讨论

本研究对胃肠道手术患者予以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率较高,切口感染发生率较低,说明通过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甲级愈合率,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这也与张妮[2]等研究结果一致。因胃肠道手术是一项多人参与的有创性操作,患者极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加之传统的护理模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术后容易发生切口感染、切口疝等并发症,不利于术后康复。因此,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即强化手术室干预,并贯彻以患者为护理主体的核心理念,通过全方位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质量。分析其具体原因在于通过术前访视,可减轻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应激反应,树立手术的信心,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促进手术的正常开展;通过加强手术室管理,严格无菌操作,能明显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通过改良切口消毒,能有效切断细菌感染途径,进一步避免感染的发生,有利于促进伤口愈合。但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实施前应加强护理人员操作技能的培训,以确保护理质量。

总之,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切口愈合,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胃肠道手术室切口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