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19-10-26河南省许昌市中医院461000郝利霞王侠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7期
关键词:延续性偏瘫出院

河南省许昌市中医院(461000)郝利霞 王侠

河南省许昌市口腔医院(461000)谢新礼

脑卒中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脑血管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临床治疗难度较大。调查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即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失语、偏瘫等后遗症,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1]。因此,治疗后配合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在该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在临床上开展了延续性护理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2月~2018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为45~80岁,平均年龄为(62.17±5.65)岁;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为45~79岁,平均年龄为(62.05±5.5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出院指导,包括用药指导、康复锻炼、饮食指导、定期复查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延续性护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自护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自护能力使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进行评估,日常生活能力使用Barthel指数(BI)评估[2]。生活质量使用36条目-简明健康情况调查量表(SF-36)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最终结果,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P<0.05则表明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ESCA评分、BI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自护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附表 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自护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分组 ESCA评分 BI评分 SF-36评分出院时 出院后3个月 出院时 出院后3个月 出院时 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n=40) 62.44±8.85 80.65±9.06 66.82±8.95 88.16±10.02 60.14±5.85 82.18±8.05对照组(n=40) 62.88±8.92 68.75±8.18 66.89±9.17 75.91±9.89 60.33±6.01 70.02±7.47 t 0.314 8.307 0.049 7.732 0.205 9.554 P 0.702 0.014 0.942 0.022 0.811 0.011

3 讨论

延续性护理是近几年逐渐流行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要特点为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疾病患者的不同需求为其提供从医院到家庭的全方位护理,从而提升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效果[3]。国内研究报道也对延续性护理在满足患者出院后康复需求和技术指导需求方面的显著作用。我院实施的延续性护理包括:①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组长为护士长,组员由工作经验的康复理疗师、专科护士等组成,在护士长领导下进行延续性护理计划拟定和实施,定期讨论延续性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优化延续性护理计划。②评估和建档。出院时对患者自护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评估,建立电子档案,通过QQ或微信与患者进行日常交流,询问康复状态和康复中遇到的问题,所有信息及时录入档案中,为调整延续性护理计划提供指导。③自护技能和健康知识指导。定期通过QQ或微信向患者发送自护技巧和健康知识,组织患者在QQ群或微信群进行相互交流,增长康复经验,增强康复信心。④定期随访。每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每月进行1次上门随访,抽查患者对自护技能、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度以及遵医嘱用药和锻炼情况,加强沟通,对患者的疑惑进行解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ESCA评分、BI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证实了延续性护理在提升康复效果方面的显著作用。

总之,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自护能力,提升出院后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荐。

猜你喜欢

延续性偏瘫出院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延伸护理在出院糖尿病患者中的实践研究
第五回 痊愈出院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
非延续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之间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