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与角膜组织刮片检查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2019-10-26河南省焦作市五官医院454000杨浩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7期
关键词:刮片角膜炎显微镜

河南省焦作市五官医院(454000)杨浩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454000)杨桂强

河南省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454000)王国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接收的60例拟诊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为例,开展临床对比研究,分别予以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测与角膜组织刮片检测方式,对比其图像特点,男32例,女28例,年龄18~68岁,平均(42.5±4.5)岁;共有患眼60眼,均为单眼,病程4~50d,平均病程(11.5±3.5)d;视力:光感0~0.4,病变范围为2mm至全角膜,同时其角膜炎深度为1/5~2/3,角膜深度,其中60例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植物外伤,现已通过植物性角膜外伤诊断,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分别给予不同检测方式,检测前,刮取角膜溃疡组织,将其接种于培养基中,以试管中培养,确保环境为25℃,放置于温箱中,孵育5~18d,确定其菌丝与孢子可直接观测。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1.2.1 角膜组织刮片检测方式 给予检测前准备,确保无菌化标准,选择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进行麻醉,选择开睑器打开眼睑,并利用一次性手术圆刀刮取溃疡,持续期浸润致密部位,尽量减少对角膜方向施加压力,将坏死组织选取,并涂抹于载玻片上,将其铺开,滴KOH液,1~2滴(10ml/L),随后覆盖玻片,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孢子及菌丝情况[1]。

1.2.2 共同焦激光显微镜检测方式 仪器选择HRI-Ⅱ型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同时选择4g/L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进行局部麻醉,选择开睑器打开眼睑,将患者下颌、前额以托架进行固定,随后在共焦显微镜表面涂抹眼部凝胶,调整微距,指导患者注视集中于前方固定点,选定角膜病灶的情绪图像,记录保存,随后自角膜上皮细胞层进行扫描,以顺序逐层扫描,并记录实时图像信息[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检测方式的检查结果,其中包括直径、排列、角膜坏死组织细节等情况,通过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其临床检出率与不同菌丝密度、荧光含量及炎性细胞密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由SPSS20.0数据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与百分比进行数据描述,t检验计量资料,x2检验计数资料。

2 结果

2.1 不同检测方式的检查结果 经研究分析可见,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测方式中,检测出黑暗背景下真菌菌丝结构为强烈反光线型,其直径为2~4um,且呈现出长短不一的情况,其排列无规律,交错杂乱,部分菌丝有分节。角膜组织刮片检测方式中,其部分菌丝可见其呈现为溶解状,孢子清晰且呈椭圆形,无分解,具有折光反应。

2.2 不同检测方式检出结果分析 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共计60眼,通过激光显微镜检出阳性52眼,阴性8眼,综合检出率为86.7%。通过角膜组织刮片检测发现,其阳性确诊45眼,阴性15眼,检出率为75.0%。组间对比,x2=6.697,P=0.004,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测方式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角膜组织刮片检测方式,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同密度、荧光含量、直径、长度及炎性细胞密度情况对比 通过临床研究分析可见,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测方式与角膜组织刮片对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详见附表1、附表2。

附表1 不同密度、荧光含量、直径、长度情况对比()

附表1 不同密度、荧光含量、直径、长度情况对比()

菌丝类型 密度(n/mm2) 荧光含量 直径(um) 长度(um)树枝状 2542.54±135.52 566.54±68.54 - 376.58±87.55线状 1954.24±155.54 354.27±84.36 3.67±1.05 264.65±84.64段状 1654.52±203.14 265.67±84.45 4.08±1.65 46.57±84.25真菌孢子 1001.75±186.65 184.67±84.14 16.35±1.32 -t 9.654 10.654 44.681 20.650 P 0.001 0.001 0.001 0.001

附表2 不同炎性细胞密度对比()

附表2 不同炎性细胞密度对比()

菌丝类型 炎性细胞密度(n/mm2)树枝状 38.65±9.67线状 48.65±8.26段状 70.67±8.15真菌孢子 108.67±12.67 t 13.648 P 0.001

3 讨论

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mycotic keratitis)或角膜真菌病(keratomycosis)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同时又较难诊断,误诊率较高,通常因治疗不当而造成患者失明。该症病情顽固,病程冗长,且近年以来其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因此,采取一项有效的诊断措施,再完善早期控制效果,是降低病情恶化,避免失明的有效途径。

经临床研究得知,大部分角膜炎均是由外部感染所致,由于角膜受损,细菌及病毒侵入角膜,从而诱发炎症反应,因此,单纯用眼过度不会引起角膜炎;同时,角膜炎通常会出现疼痛、畏光、流泪等严重刺激症状,不但存在睫状充血,同时伴随有虹膜充血,严重患者的球结膜甚至眼睑都会发生水肿[3]。临床上又将角膜炎分为溃疡性角膜炎、非溃疡性角膜炎两类;由内因,外因不同因素影响,其疾病表现也存在一定差异,因角膜外伤,细菌及病毒侵入角膜引起炎症;同时,患眼有异物感,刺痛甚至烧灼感;球结膜表面混合性充血,伴有畏光、迎风流泪、视力障碍及分泌物增加等症状。角膜炎的危害最主要的是会使视力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尤以炎症侵犯瞳孔区域者更为严重。其次角膜炎的危害是溃疡愈合后形成的角膜瘢痕不但阻碍光线进入眼内,并能使角膜表面弯曲度和屈光折射力发生改变,使物体不能在视网膜上聚焦形成清晰物像,因而视力降低。视力的受累程度完全取决于瘢痕所在的位置,如果位于角膜正中,纵然瘢痕很小但影响视力却很大。另外,因虹膜血管的炎症性挛缩,可引起红眼、流泪、眼睑痉挛等,严重者角膜混浊,根据上述分析,细菌或真菌引起的化脓性角膜炎,将导致不同性状严重多脓性分泌物;但病毒性角膜炎分泌物并不多,只造成单纯性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若病变位于瞳孔区,则视力下降更明显。本次研究发现,通过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其临床检测效果,所耗时间较短,相较于角膜刮片检测方式,其具有无创性优势,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病理组织的辨别能力相对较高,更加容易被临床接受[4]。

综上所述,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与角膜组织刮片检查方式应用于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诊断中各有优势,相较之下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测方式具有无创性、所耗时间低、诊断率高等优势,具有更加理想的临床应用前景,综合两种检测方式的优势进行联合诊断,是提升临床检测率的有效途径,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猜你喜欢

刮片角膜炎显微镜
《用显微镜看大象》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体会
你会使用显微镜吗
浅谈汽车雨刮片全过程管理
显微镜
宫颈病变筛查中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测与TCT的应用意义探析
显微镜下看沙
蒙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治疗丝状角膜炎应用的临床分析
野鸡冠花子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