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植修复联合口腔健康干预在慢性牙周炎中的疗效分析

2019-10-26河南省许昌京州口腔门诊部461000李宏业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7期
关键词:菌斑口腔卫生牙槽骨

河南省许昌京州口腔门诊部(461000)李宏业

慢性牙周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口腔疾病,是由长期的口腔炎症,如牙龈炎得不到有效控制,牙菌斑的滋生和扩散,导致牙槽骨逐步吸收,造成牙齿松动,最终形成牙齿缺失或缺损。随着口腔种植修复技术的发展进步,口腔种植修复能够使牙缺列患者恢复像天然牙一样的完整性及咀嚼功能,弥补了牙列缺失造成的口腔功能性障碍,而且美观、稳定且舒适性更佳。因具有良好安全性和适从性等优势,种植牙技术已被国内外口腔医学界公认为修复牙列缺失首选的理想修复方式。但是,由于慢性牙周炎患者常伴随厌氧菌导致的菌斑及慢性感染,具有较强的致病作用,因此,相对于实施种植修复的牙周健康患者修复成功率往往较差导致种植效果不佳,影响种植修复的结局,鉴于种植体周围健康情况与牙周附近健康有密切联系,而患者口腔卫生水平与牙周健康情况相互关联,所以如何维持和改善口腔健康可能是行口腔种植的慢性牙周炎患者提高种植修复成功率的重要途经,也是临床上一直致力于研究的热点,因此,我们通过对实施种植修复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实施必要的口腔健康干预和个性化指导,以期为行口腔种植的慢性牙周炎患者获得良好的种植结局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实施种植修复的慢性牙周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牙周病协会于1991年制定的牙周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文盲;②合并其他口腔疾病;③孕妇。对照组为种植修复的慢性牙周炎患者40例,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20例,年龄区间38~60岁,平均年龄(49.2±7.2)。实验组40例,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20例,年龄区间38~60岁,平均年龄(47.8±3.8)。对照组和实验组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牙周炎组种植前后进行常规慢性牙周炎治疗,清除和控制菌斑和牙结石并消除致病因子缓解炎症的相应症状,不进行口腔健康干预。

1.2.2 实验组 除了进行常规治疗外,进行口腔健康干预,如帮助患者了解牙周炎相关预防知识,了解饮食禁忌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监督定期牙周检查和口腔清洁,指导bass刷牙方法并配合牙线辅助清洁,戒烟酒和槟榔,并根据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心理类型的患者实施个性化指导。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描述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不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后Bonferroni校正,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改良菌斑指数对比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改良菌斑指数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附表1 改良菌斑指数对比

2.2 两组患者种植修复牙槽骨吸收情况比较 执行口腔健康干预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种植修复牙槽骨吸收情况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附表2 种植修复牙槽骨吸收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种植修复改良龈沟出血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而言,实验组改良龈沟出血指数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3。

附表3 两组患者种植修复改良龈沟出血情况

3 讨论

牙周炎症的主要诱发因素为口腔卫生不良导致口腔微生物菌群失调,从而引起菌斑长期聚集引发种植失败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在种植前后合理清除和控制菌斑和牙结石并消除致病因子缓解炎症,是提高种植成功率的有效方式,因此如何长期能保持和营造健康卫生的口腔微环境是牙周炎患者种植后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尝试对实施种植修复的牙周炎患者进行合理的口腔健康干预和指导,并对种植后效果进行评估,通过这些合理的口腔健康干预和指导,为提高临床实施种植修复牙周炎患者成功率提供新思路。

在本研究中菌斑指数在实验组中指数低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科学合理的口腔健康干预对于提高口腔卫生减少菌斑发生作用更优,有研究表明,牙周病是一种复杂的涉及多因素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牙菌斑是导致牙周炎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早期牙周病可通过正确的口腔卫生行为与规范化的自我口腔保健基本可以痊愈,而对于慢性牙周炎种植修复患者,怎么样改善口腔卫生和控制菌斑的产生对于种植结局尤为重要,所以在牙周炎治疗过程中如何控制牙菌斑是关键。目前清除菌斑的最简单基础的方式为刷牙,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治疗方式,而不适当的刷牙方法不仅达不到控制菌斑的目的,还会引起各种不良后果,如牙龈出血、牙列缺损等,但是单一以刷牙方式无法重根本上达到控制菌斑最佳效果,因此实验组bass刷牙法结合口腔健康干预相对于对照组常规未经干预的刷牙法,牙菌斑指数相比显著降低,效果更优,另外,在本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牙槽骨吸收程度相比,执行口腔健康干预的实验组牙槽骨和出血指数相对与对照组吸收程度更低,表明进行口腔健康干预后如,普及口腔健康知识,执行科学合理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以及定期的牙周清洁和检查,杜绝吸烟及咀嚼槟榔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通过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心理类型的患者实施个性化口腔健康干预对于维持口腔清洁,减少口腔细菌繁殖避免牙槽骨进一步吸收破坏和骨结合丧失,对于提高种植后成功率和不良并发症发生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虽然我国从80年代年末就开始开展口腔疾病的预防及口腔健康知识普及,并把9月20日列为爱牙日,尽管口腔健康己引起广泛关注,但是大部分人们对口腔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并不高,关于一项口腔卫生健康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研究显示,只有50%受访者知晓相关口腔健康知识,在医学院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也只有70%的知晓率,对于口腔健康知识低知晓率不仅直接影响自身口腔健康不利于自身口腔健康行为的有效建立,由此可见提高人群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增强其自我口腔保健意识,这对于改善口腔卫生状况及牙周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对于种植后慢性牙周炎患者不仅进行常规的消炎治疗,更需要针对患者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加以了解和指导改进,对于维持种植后牙周炎患者长期性口腔健康和建立自身口腔健康行为的建立,对于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后恢复避免种植失败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菌斑口腔卫生牙槽骨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口腔正畸中牙槽骨高度的研究进展
口腔卫生师的职业与职责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口腔卫生师
龈下菌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
968名老年人可摘局部义齿戴用及口腔卫生情况调查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