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院校参与科技精准扶贫对策探析

2019-10-24黄宦霖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优势农户精准

【摘 要】本文分析地方院校参与科技精准扶贫力量整合不充分、优势特色不明显、绩效评价欠缺等问题,提出地方院校参与科技精准扶贫的对策:加强联合,形成合力科技精准扶贫;发挥自身优势,因校制宜开展科技精准扶贫;运用大数据,加强科技精准扶贫绩效评价。

【关键词】地方院校  科技精准扶贫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5C-0008-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内容论述,明确提出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新思想新要求新策略,为新时代精准扶贫指明了目标方向,要求“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8年以来,我国精准扶贫深入推进,扶贫力量加强,资金投入加大,社会帮扶强化,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稳步提高,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386万人。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任务艰巨,脱贫难度加大。地方院校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应当发挥优势,整合力量,积极参与科技精准扶贫并优化绩效评估,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致富奔小康做出新贡献。

一、地方院校参与科技精准扶贫的意义

(一)科技精准扶贫是地方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地方院校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人才培养方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文化教育方面,利用知识分子集中的优势,引领地方文化发展,传承地方文化,丰富地方文化,增强地方的文化自信;在科学技术研发方面,发挥科研人员智慧,发挥实验室作用,改革创新,改进生产技术,促进生产技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展实施,地方院校成为科技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农业增效,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突出作用。

(二)科技精准扶贫是地方院校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必然选择。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地方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路。科技精准扶贫强调科技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积极作用,使科技服务于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同时,在科技推广应用中实现科技创新。地方院校产学研深度融合要求产业、院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等多方面力量相互配合协调,发挥产业链相关主体优势,转化技术,融通创新。科技精准扶贫面向农村,农村发展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在参与科技精准扶贫过程中,地方院校促进了地方产业发展和自身发展,也促进了科技应用和科技进步创新。可以说,科技精准扶贫是地方院校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必然选择。

(三)科技精准扶贫是地方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地方院校生存之本。只有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地方院校才能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美誉度,真正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队伍是关键。科技精准扶贫使地方院校教师走出校门,走进农村,走近农户,扩大了教育教学范围,不仅锻炼了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而且促进了教师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把科学研究与生产有机结合,积累了生产实际经验,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

二、地方院校參与科技精准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力量整合不充分。科技精准扶贫涉及多方面主体,比如地方院校、地方政府、研究机构、相关企业等,是多方面力量共同作用、共同促进的实践活动。实际上,地方院校参与科技扶贫往往是“唱独角戏”,缺乏地方政府、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的积极参与,形成“地方院校+农户”的尴尬局面。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不高,其他研究机构的智力优势、企业的资源优势等无法发挥,力量整合不充分,直接影响着科技精准扶贫的效果。

(二)优势特色不突出。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地方院校形成了各自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但就参与科技精准扶贫而言,各院校的优势特色并不突出。一方面,文科院校优势特色不突出,由于文科院校缺乏科技研发与推广基础,在科技精准扶贫上并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工作缺乏特色,多数局限于教育扶贫。另一方面,理工科院校虽然有着良好的科技研发基础与推广经验,但为了求得科技精准扶贫更大效益,忽视了凝练自身的优势与特色,精准扶贫实效并不明显。

(三)绩效评价欠缺。在科技精准扶贫上,地方院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但相关的绩效评价却相对欠缺。一方面,对投入的资金缺乏绩效评价,也即对投入的资金缺乏有效监管,出现资金的浪费或者挪用,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影响了科技精准扶贫相关项目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缺乏科技精准扶贫的大数据档案,对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需求了解不全面,缺乏专门的数据库,和政府机构、企业、研究机构等缺乏信息共享。另外,对科技精准扶贫成效也缺乏评价,在贫困人口减少数量、贫困户收入水平提高、贫困人口思想转化、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生态环境状况等方面缺乏绩效评价。

三、地方院校参与科技精准扶贫的对策

(一)加强联合,形成合力科技精准扶贫。地方院校参与科技精准扶贫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注意加强联合,形成以地方院校为核心、与其他主体互通互联的格局,继而形成科技精准扶贫的巨大合力。科技精准扶贫的主体主要包括高等院校、地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科研机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等,它们是科技精准扶贫的主要力量,共同担负着精准扶贫的主要任务,是广大农户和农村精准扶贫的强调推动力量。因此,地方院校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集中、与地方联系密切的优势,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企业、社会组织、科研机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联合,促进地方相关政策制度的出台,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调动相关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与科研机构加强技术研发,综合运用农业推广技术,优化科技精准扶贫项目。

一是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科技精准扶贫需要良好的政策制度设计,需要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也需要风清气正、服务高效的政府。因此,地方院校应当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发挥自身智力集中、社会调查分析的优势,积极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为地方脱贫攻坚政策研究制定提供严谨的理论分析和翔实可靠的调研报告,促进服务精准扶贫尤其是科技精准扶贫的政策制度出台,为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出谋划策,促进形成服务于科技精准扶贫的良好的政治环境、政策制度环境、经济社会环境。

二是要加强与相关企业、社会组织的联系,如加强与农业加工企业、零售商、科技企业的联系,弥补自身科技服务能力不足之处,促进农业综合开发,为农户产品搭建销售平台。促进农户增产增收是科技精准扶贫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农户增产增收必然要走向市场,与相关企业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地方院校应发挥校企合作优势,与相关产业、行业、企业紧密协作,促进农户融入产业链供应链。科技精准扶贫不仅要促进农户家庭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且要促进农户精神文化心理的提升转化,使他们始终有干劲、有力量、有憧憬,成为新时代的追梦人,因此,地方院校也要加强与社会组织的联系,如加强与扶贫工作组织、学术团体、医院、社会工作组织等的沟通合作,凝聚集体智慧,促进农户身心发展。

三是加强与科研机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联系。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加强加快科技研发,才能跟上科技发展步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地方院校有着良好的科技研发与技术推广能力,但还应加强与科研机构的联系,壮大科技研发队伍,优化科技研发流程,加快提升自身科技研发能力,尤其是加快提升农业科技研发能力和水平,研究出适应贫困地区土壤、气候的优良品种,以及先进的农作物、经济作物栽培技术。科技精准扶贫关键是服务农业农村农民,使农民增产增收,使农业综合开发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加快乡村振兴,促进实现全面小康。因此,地方院校还要加强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联系,借鉴工作经验与模式,借助其技术推广渠道平台,整理技术推广力量,促进相关农业技术在贫困地区的推广与服务。

(二)发挥自身优势,因校制宜开展科技精准扶贫。地方院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在多方面因素的积极作用下,形成了自身的办学优势,在良种培育、技术推广、调查研究、政策研究与咨询、校企合作、学科与专业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建成了一批精品。地方院校参与科技精准扶贫要注意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把办学精品融入科技精准扶贫,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在关键环节,有效开展精准扶贫。

一是综合性院校要依托学科和专业建设基础发挥整体优势,在“研”字上下功夫,做好综合性和基础性研究文章。地方院校中的综合性院校办学时间长、规模大、社会影响力大、综合实力强,应注意发挥整体优势推进科技精准扶贫。一方面要发挥社会科学研究的优势,尤其是政策研究与咨询优势,发挥调查研究优势,为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可靠调研报告,提供高质量的政策咨询服务,发挥科学文化积淀优势,积极向贫困地区传播科技文化、科技思想,培育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另一方面要发挥自然科学研究的优势,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提高科技研发能力水平,加快科技开发,提高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转化能力和转化效率,为科技精准扶贫提供良好的科学技术研究基础。尤其要注意发挥环境科学研究优势,为科技精准扶贫提供良好的环境技术支撑。

二是农业类院校要依托农业技术推广平台渠道发挥密切联系农村的优势和培育优良品种、栽培技术优势,在“农”字上下功夫,做好农业文章。地方院校中的农业类院校长期面向农村,和广大农户有着密切联系,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地方农业稳定、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方面要坚持密切聯系农村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深入了解农村,了解农民在脱贫致富奔小康路上的农业科技需求,成长为农户种植养殖的“智库”。另一方面,要发挥培育优良品种和栽培技术优势,适应不同贫困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实际,选育培育和推广农业优良品种,带给农户先进科学的栽培技术,鼓励农户发展规模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生产经营。同时,农业类院校还要发挥农业技术培训优势,加大培训新型农民力度,传播农业生产经营新知识,促进农户种植养殖新转变,帮助农户掌握应对农业风险的新能力。

三是经贸类院校要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在“商”字上下功夫,做好经济文章。与其他地方院校相比,经贸类院校缺乏科学技术研究基础,缺乏科学技术研究人员与设备,缺乏高效高质量服务农村发展的渠道,长期以来与农村的联系也不够紧密,在科技精准扶贫中往往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但是,经贸类院校并非毫无作为。只要注意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就可以在科技精准扶贫中为广大农户搭建起高效、优质的农产品商贸服务渠道与平台,促进农业经济贸易,为农业农村带来新面貌。

四是医科类院校要发挥医疗服务优势,在“医”字上下功夫,做好康养文章。医科类院校集中了大量优质医疗资源,是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重要支柱,也是延伸康养产业的重要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农村进城务工、居住,农村老龄人口、低龄人口普遍存在,在贫困地区尤其如此,他们需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这不仅是他们自身的需求,也是外出务工的亲人们的需求。因此,医科院校要发挥自身独特优势,积极运用医学技术与设备,深入了解广大农户康养需求,优化康养供给,服务于广大农户提高生命质量。

(三)运用大数据,加强科技精准扶贫绩效评价。随着科技精准扶贫的深入实施,脱贫攻坚进一步取得成效,相对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逐渐脱贫致富,脱贫攻坚进入攻坚的关键阶段,减贫的难度增加。这就需要对科技精准扶贫进行绩效评估,增进对实际情况和成效的了解,总结经验,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良好的指导。科技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涉及政策制度、经济社会发展、生产力发展、就业创业、生态环保、文化教育卫生等多方面,涉及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涉及定性和定量分析,等等,用传统手段和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需要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处理,为提出精准对策提供参考。因此,地方院校应当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对科技精准扶贫进行绩效评估,促进提高各项相关工作质量。

一是对科技精准扶贫的经济建设成效进行绩效评估。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和贫困人口经济收入增加是衡量科技精准扶贫成效的主要方面。经济发展成效的绩效评价主要包括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率、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人均存款余额及增长率、减贫人口数量等进行评估,既要与上一阶段的工作成效进行比较,又要与其他贫困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通过运用大数据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取得了多大成效,在哪方面取得了成效,存在哪些差距等,相关数据将成为下一阶段科技精准扶贫工作决策的重要参考。

二是对科技精准扶贫的政治建设成效进行绩效评估。良好的政治环境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保障。科技精准扶贫的重点虽然不是政治建设领域,但着实离不开政治建设,如果政治建设成效不明显,不仅科技精准扶贫难以开展,而且脱贫攻坚整体工作也难以有效推进。如果离开了对政治建设领域的绩效评估,将严重阻碍可持续开展科技精准扶贫。对政治建设成效进行绩效评估主要涉及党的领导、政治风气、法治环境、基层群众自治、政商环境、反腐倡廉等方面。如果科技精准扶贫带来了地方政治风气好转,推动了政治建设,就能促进科技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反之,在减贫难度加大的环境下,包括科技精准扶贫在内的脱贫攻坚整体工程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三是对科技精准扶贫的文化建设成效进行绩效评估。先进文化是贫困农村发展的灵魂,是贫困农村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精神食粮,给予贫困农村和贫困人口强大的精神动力,促使他们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撸起袖子加油干”。对科技精准扶贫的文化成效进行绩效评估,主要包括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发展成果共享、文化传播等方面。也即要对科技是否给当地文化建设带来了新变化、新机遇、新发展进行绩效评估,以期通过发挥科技力量作用,促进当地文化建設不断走上新台阶,为脱贫攻坚带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坚强的精神支撑。

四是对科技精准扶贫的社会建设成效进行绩效评估。社会建设是贫困农村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条件。良好的社会建设成效将大大促进脱贫攻坚,增强贫困人口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宿感。对社会建设成效进行绩效评估主要涉及“学”(学有所教)、“劳”(劳有所得)、“医”(病有所医)、“养”(老有所养)、“住”(住有所居)等方面,要注意考察有效、正确、及时处理了人民内部矛盾,是否增强了广大农户的获得感,是否提高了广大农户的幸福指数。

五是对科技精准扶贫的生态成效进行绩效评估。生态环境是脱贫攻坚走向全面小康的根本基础。在2018年5月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明确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六大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说,对的生态成效进行绩效评估是新时代科技精准扶贫的极其重要的一方面。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精准扶贫,忽视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精准扶贫,无法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都必将遭受失败。对科技精准扶贫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估主要涉及草原、森林覆盖率、退耕还林情况、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湿地保护等多方面。只有加强维护贫困地区的生态安全屏障,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建设新格局,才能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带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喇娟娟,阙光新,李倩.西部地区精准扶贫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8(1)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科技精准扶贫模式与示范推广研究”(2018KY1270)

【作者简介】黄宦霖(1982— ),男,广西玉林人,硕士,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信息管理系副教授,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优势农户精准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矮的优势
精准的打铁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画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