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略带来的别样魅力:《如果大雪封门》

2019-10-22刘宇华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徐则臣

刘宇华

内容摘要:徐则臣的小说具有节制的审美艺术,在其代表作《如果大雪封门》中体现明显,化为独居特色的省略手法。他通过在人物上,情节上,语言上的三重省略,为读者打造了一个独特的北漂世界,带来的独特的审美享受,也为当代作者写作提供了新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徐则臣 《如果大雪封门》 省略艺术

徐则臣小说带有省略的特色。当我们在读《如果大雪封门》时,无论是在故事情节上,还是人物语言上,总感觉缺了点什么,这“缺了点什么的感觉”就是由于徐则臣故意的省略所造成的。实际上,正是这种省略,造就了文章的耐读,我们每读一遍,都可以从众多的省略中填补上属于自己的理解。

当然,艺术创作目的在于艺术表现。省略只是为实现艺术表现而采用的手法,绝不是目的。这就需要作者在创作的时候要充分把握好省略的度,叙述太过直白,人们就不需要再去领悟,往往会有味同嚼蜡之感。叙事太过模糊,就会有不知所云之感。高明的省略应当如同海明威“冰山理论”所描述的那样“你给读者展现八分之一的水面上的部分,留下八分之七水下的冰山部分供读者领悟”。[1]给人在有限的文本空间中感受到无尽的审美享受。在《如果大雪封门》中,徐則臣展现了高超的省略艺术。他的人物塑造有节制,避开以往的老北漂形象,集中描写以林慧聪为代表的新一代北漂形象,完成了对自己的突破;他的叙事有省略,使得小说感情得以不断积蓄,如美酒经时光不断酝酿,越发醇厚;他的语言表达中的省略,依附于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采用分切交代和反复的手法,将暗示性的语句潜藏其中,如同埋下地雷,随时给读者一个意外,造成故事曲折。省略节制的手法,使得文章情感在这样一拉一伸中悄然生长,逐渐壮大,又使得文章感染力如同海浪,以柔润连绵的力道击碎读者的心灵壁垒,从而使读者迷失在文章情感的风雪中。

一.人物上的省略

作为一篇9000多字的小说,徐则臣在人物上的安排极其省略。提到明确姓名的有8个,而唯一交代完整的只有林慧聪一人。这样的安排造成的便是集中和鲜明。徐则臣是以写北漂系列而闻名,我们在看文中的“我”,行建和米箩时难免会看到边红旗、王一丁等人的影子,再把大量笔墨放到他们身上,难免有千篇一律之感,短短九千字,描绘过多的人物,也会造成人物形象的不鲜明,所以徐则臣刻意避开了自己对熟悉的人物的再写。以“我”的视角,完完整整的描写了以林慧聪为代表的新一代北漂生活,使得题材虽旧,但内核不旧。林慧聪是北漂系列中的新面孔,相比于《跑步穿过中关村》、《苍声》中的边红旗等人,他进京的目的不过是“看一场大雪”,这样毫不功利,理想化的原因,否定了新一代北漂进京功利世俗的一面,也在为徐则臣以前所写的北漂们狼狈不堪的生活开脱。在林慧聪的前辈们已经游走在违法的边缘,他选择成为了一个养鸽人这一合法职业,他工作的地方是充满秩序的广场,他所养的是代表和平的鸽子。这些不同,虽也无法使林慧聪在经济上超越他的前辈们,过上美好生活,甚至像他的鸽子一样,离开了广场等秩序之地,就会随时被人打下来,成为一盘熟肉,但是在精神上,他已经超越他的前辈,他不再像边红旗那样,吸引前人进京的“想看一眼天安门”所代表的政治内涵和吸引力已经在他身上看不见一丝痕迹,他也无法再去选择游走在灰色地带。所以当最后大雪飘飘时,“我”作为老一代北漂,感觉到还是人世间的不平等,丑陋时,林慧聪则是看到的是人世间的纯洁,圆梦的美好。从这个意义来说,林慧聪在人格上已经超脱了他的前辈,真正的带有着追梦人的理想色彩和浪漫主义情怀,并成为本文的一抹亮色。

二.情节上的省略

省略意味着在情节上要简练,文章开头第一句便是“宝来被打成了傻子回了花街,北京的冬天就来了”[2]。短短的21个字,便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那就是宝来被打以至于被送回家。至于宝来为什么会挨打,挨打时我们在做什么,宝来挨打的具体场面等等,全都被徐则臣省略掉,一笔带过。这样看上去是粗糙无比的处理,但实际上,简短的介绍更能将读者带人故事中,并迅速蒙上幽暗的基调,更好吸引读者。小说虽然讲述的是一群在北京漂泊的底层人的生活,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容易和辛酸,对于宝来来说,是一顿毒打;对林慧聪来说,是丢失的鸽子以及长辈的责备;但是作者之意并不在于宣泄这些苦难和不易,而在于表现“想看一场大雪封门”的美好愿望,在于表现小人物也能超脱现实,追求心灵上的美好,所以在这样的处理,也是出于作者想要省略苦难,突出超越困难的目的。这样的处理也并不意味着宝来和他的故事的消失,而是化为故事的幽灵,“我”和林慧聪的第一次交流,林慧聪和我们一起住的时候他说的话,以及林慧聪最后归乡的命运,都和宝来的命运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省略带来的不仅是故事的高度浓缩,更带来了情节上的空白。林慧聪的鸽子为什么会丢失?文中的女人最后去哪里?行建和她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始终没有回答过,但并不影响表达,反而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当然,空白也与文章叙事采取的人称设定有关,“我”并不是神,只是一个挣扎在北京城里的底层人物,换句话来说,我有着不知道的事情是当然的,世界对我来说,就像是哪怕是行建和米箩,“我”也因为工作不同而了解甚微。这样大面积的空白反而比很多描写事情来龙去脉详细的作品更加真实,更加深刻。换句话来说,这些省略和空白使小说作品具有了更高度的真实性和更尖锐的现实生活穿透力。[3]

三.语言的省略

除了在人物的选择上极其省略,在人物语言描写上,徐则臣采用了分切交待,他极力避免用长篇阔论式的解说性表达,集中交代,而是将一个人的信息,一件事情的原因分割成几次来表达。以林慧聪在回答为什么感到冷的回答为例,他一共回答四次,贯通“我”和林慧聪认识到熟知的全过程,回答分别是鸽子也冷、来自南方、没人管他只能自己管自己、住的地方没暖气。如果一下全部交代完,那么一不符合人们交往的正常心理,有谁愿意把心里话一下子说给陌生人听?二是使文章可供解读的内容变少,我们会忽略掉造成冷的原因不只是天气严寒,更是人心。三是使文章对比效果减少,如果没有在前文中反复讲解怕冷的原因以至于让我们感到冷是如此难以解决,是如此的难以忍受,那么在文章的最后,林慧聪只穿个短裤就出来在冰天雪地中高兴的嗷嗷叫所造成的冲击力会削弱许多,我们是难以理解这一刻聪慧内心到底是多么激动,梦圆的时候是多么兴奋。

这种省略还体现在遍布全文的充满暗示性的语句,它埋下一个个伏笔,从而使得文章情感的涓涓细流在流动时,仍会遇到阻塞,发出清脆的声音。文章中有一部分写我们一起聚餐的场面,前一段直言我们因寒流无法外出工作而在房间庆祝,字里行间洋溢着欢乐,只是在末位提到一句发出东西碰撞的声音,表面上可以理解是主人公们喝酒弄出的声音,实际却暗示着屋外是何等恶劣的天气,万物在风中,雪中碰撞,为第二天早上迎来鸽子冻死的悲剧埋下伏笔,主人公在大喜中马上又经历大悲。文章的感情就是在这样的大喜大悲轮回中不断洗涤,反复锻造,从而越发醇厚。

徐则臣的省略富有积极意义,徐则臣通过这样一种节制,努力践行着超越意识和节制意识的统一。徐则臣的创作具有强烈的超越意识。他将目光放下,变大史诗为小纪实,并最终达到“形式上回归古典,意蕴上趋于现代”的艺术效果。但是如果只讲超越,就容易迈步过快,徐则臣通过省略来实现节制,有效处理了在“讲故事”和“讲道理”中取舍的矛盾,处理了“讲清楚”和“讲漂亮”中的矛盾,完成了自我突破。

徐则臣的写作多次涉及到北漂们的灰色生活和苦难境地,但通过省略,人们能够以第三者的客观理性精神来审视书中的人物,理性的去分析造成书中人物困顿的原因,省略避免了过度的情绪化,避免了控诉,徐则臣的写作不一定是让人“身临其境”,但一定是引入深思的,在文本中,徐则臣隐匿了自己的看法和感情,有利于读者更多独立的思考和冷静分析,维护了文学自身的独立性。另一方面“隐秀”增强了文章的内涵和可读性。当前底层写作有一种方向就是以“苦难”为卖点,这样的创作实际上是对底层人民的侮辱和丑化,本文的主人公也生活在挣扎生存的边缘上,但作者写作的重点并不是这里,他没有落入俗套,相反却是主动的省略掉部分苦难,将更多笔墨停留在人物魁丽气壮的精神世界,就如同孙海燕写到那样,文中中林慧聪“想看一场大雪封门的美好愿望超脱了现实和苦难,使得小说“英豪阔大”,一派疏朗,”,也展现出草根们虽身处底层,但仍满怀美好初心,努力拼搏奋斗的时代新精神。[4]从这点来看,他为底层写作找出积极可行的方向,一改以前底层文学中“受害者”和“迫害者”二元对立的结构,将二者放在一个更加多元的环境,为打造自己的北漂世界留出了更多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国申.“空白”折射出的魅力--析海明威文學创作中省略的尺度[J].外国文学,2005,5(3):81-84.

[27徐则臣,如果大雪封门[J].《收获》2012,第5期.

[3]张清芳 省略和空白的叙事美学——论徐则臣小说的叙事特点[J].当代文坛,2007,6(6):32-34.

[4]孙海燕.论徐则臣《如果大雪封门》的疏朗品格[J].中国图书评论,2017,4:13-15

猜你喜欢

徐则臣
在文化和历史的场中
“宝藏男孩”徐则臣
北漂青年徐则臣: 首位70后茅盾文学奖得主
北漂青年徐则臣:首位70后茅盾文学奖得主
徐则臣自称写《北上》靠的是“现实感”
历史·道具·跨界
徐则臣称运河一直是自己写作的重要背景
徐则臣长篇新作《北上》出版
徐则臣京漂小说的叙事张力
别用假嗓子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