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作苦参对当归麻口病及成药的影响

2019-10-22曹占凤樊东隆通讯作者武永陶

中兽医学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成苗苦参株数

曹占凤,樊东隆(通讯作者),武永陶

(1.甘肃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甘肃靖远730600;2.甘肃省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730600)

当归为甘肃大宗道地中药材,是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味甘、辛,性温,主产甘肃东南部,以岷县产量多,有和血、补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抗癌、抗老防老、免疫等功效。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当归的药理学、临床应用和栽培方法进行了研究。当归麻口病的危害是迄今为止仍在困扰我国当归生产并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根据研究报道,当归麻口病是由于土壤中存在的马铃薯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stor)在生长期侵入当归根部引起的。为寻求既能有效控制病害发生,提高当归产量与质量,又不能破坏归田生态环境的措施则显得尤为重要。一些植物如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var.flavescens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a L.)等,自身能产生抑制病虫害物质,并早已被人类开发利用[1、2],但鲜见在田间直接间作套这类植物用来防治病虫的报道。本研究试验观察了当归与苦参间作控制当归麻口病的田间效果,以期探索该病害生态防控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2018年在岷县麻子川乡麻子川村进行。试验区属高寒阴湿区,海拔2507m,年降水量635mm,年均气温4.3℃,无霜期105 天。试验地为川台地,前茬为蚕豆,土壤为黑土。

1.2 供试材料 供试当归苗系2017年岷县麻子川乡上沟村村民培育,苗龄约115 天,栽植前经适当挑选。供试苦参种子由岷县中药材生产技术指导站提供,播种前进行破皮及浸种处理。

1.3 试验设计与管理 按当归苗与苦参不同间作比例(植株数量比)设4 个试验处理,分别T1,当归苗:苦参苗=3:1T2,当归苗:苦参苗=2:1;T3,当归苗:苦参苗=1:1;T4,当归苗:苦参苗=1:0(CK)。试验田间随机排列,3 次重复。于2011年4月3日整地,翻耕前亩施磷酸二铵30kg、尿素15kg、24%硫酸钾20kg,腐熟农家肥1000kg(换算为hm2 用量)。翻耕耙平后做畦覆膜。畦宽300cm,长400cm,间距30cm,小区面积12m2。4月5日打孔定植,每小区3 垄,每垄定植4 行,南北行向。行距25cm,株距23 cm,每小区定植210穴。苦参种子播于当归苗株间,每穴播种2 粒。栽种后苗穴覆盖潮湿的细土5~6mm。小区间走道30cm。间作的苦参苗位置应该保持“丁”字形和相对较大的距离。垄沟间土壤及时中耕除草松土。苦参出苗后在中后期及时摘心。中后期用多福溴菌腈、代森锰锌等交替喷雾预防当归褐斑病。

1.4 试验期间的灾害及其补救5月10日,试验区发生冰雹灾害,试验当归苗和苦参苗被全部打伤,地膜破损严重,地表严重板结。采取喷洒多菌灵等进行伤口消毒、苗头覆土、破除板结、催芽补种苦参苗等措施予以补救。

2 结果与分析

2.1 间作苦对当归出苗的影响 2017年4月5日定植的当归苗,于4月25日出苗,田间调查出苗穴率达50%以上。5月5日苦参苗也达到出苗期,出苗率50%。5月10日上午统计(表1),各小区当归出苗较好,出苗穴率最低47.14%,最高96.67%,苗高5~8 cm,且试验各穴的双苗率高。但雹灾后,各小区当归出苗穴率明显下降,为最低40.95%,最高90.95%,田间调查发现当归双苗穴率明显下降。从冰雹前后当归田间成苗穴率差异看,冰雹导致试验田各小区当归不同程度受到损失,总体上原来当归苗多的小区存活苗数多,原来当归苗少的小区存活苗数也少。全试验各小区平均下降4.52 个百分点,各处理平均下降4.41个百分点。其中小区T3-1、T3-3 损失最低,成苗率下降2.38 个百分点;小区T2-3 损失最大,成苗率下降8.09 个百分点。

表1 当归间作苦参试验各小区当归出苗情况

2.2 间作苦参对当归早期抽薹的影响 由于5月10日冰雹灾害,使当归苗头受损,试验各小区当归苗重新萌发后抽薹期推迟。因此对抽薹调查时间做出相应调整。经7月2日、7月26日和8月30日先后三次调查(见表2),可见抽薹主要发生在前期,且多数双苗穴有1 株抽薹。

表2 当归间作苦参试验各小区不同阶段当归抽薹情况

从最终抽薹情况(见表3)看,全试验各小区平均抽薹率为67.8%。其中,在不同处理间比较,当归苗与苦参苗按3:1 间作的处理(T1)抽薹穴率最低为62.9%,当归苗与苦参苗按2:1 间作的处理(T2)抽薹穴率为66.9%,当归苗与苦参苗按1:1间作的处理(T3)抽薹穴率为75.2%,不间作苦参苗的处理(T4)抽薹穴率最高达66.7%;在不同处理各小区间比较,以T1-2 抽薹穴率最低47.7%,T3-2 抽薹穴率最高达79.8%。总体上看,试验田当归抽薹率较正常年份偏高很多。分析认为,这与“5·10”雹灾造成大面积当归苗头创伤有很大关系。

表3 间作苦参试验各小区最终存活当归情况

各小区在剪除抽薹株后,于8月30日统计了各小区当归实有穴数和实有株数(不包括套种的苦参苗)。从最终存活当归苗情况(见表3)看,全试验各小区当归平均存活73.9 穴,占每个小区定植穴数210 穴的35.2%。从最终成苗穴率看,处理T1 最终成苗穴率为68.5%,处理T2 最终成苗穴率为60.3%,处理T3 最终成苗穴率为57.3%,处理T4 最终成苗穴率为50.3%。这说明,间作使当归苗率本来就低,再受特大雹灾、高抽薹率影响,最终当归成苗比例很低。

2.3 间作苦参对当归麻口病的影响试验在采挖时对各小区当归产量、麻口病和水烂(根腐)病发病情况进行了分级统计(表4)。试验最终采挖1111 株当归,其中感染水烂病株13株,全试验当归水烂病株率为1.17%;不同程度感染麻口病株240 株,全试验当归麻口病株率为21.6%。从发病程度看,在全部感染麻口病240 株当归中,有28 株为全麻当归,占11.67%;有141株为半麻当归,占58.75%;有58 株为有约1/3 根表麻当归,占24.17%;有13 株为有约不足1/3 根表麻当归,占5.42%。

表4 间作苦参试验各小区当归麻口病发病情况

*注:0 级=无麻口病;1 级=根表面1/3 以下麻口;2 级=根表面1/3 麻口;3 级=根表面1/2 以下麻口;4 级=根表面全麻口。** 注: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该病级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值)×100

从不同处理看,处理T1 当归苗与苦参苗按3:1 间作,麻口病发病株数71、病株率29.58%;处理T2 当归苗与苦参苗按2:1 间作,麻口病发病株数34 最少、病株率最低为14.17%;处理T3 当归苗与苦参苗按1:1 间作,麻口病发病株数57、病株率为23.75%;处理T4 不间作苦参,麻口病发病株数78、病株率最高为32.5%。T1、T2、T3 麻口病发病率依次比对照T4 降低2.9 个百分点、18.3个百分点、8.8 个百分点。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间作苦参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当归麻口病发病率。

2.4 间作苦参对当归商品等级的影响

试验在采挖后对各小区当归商品等级情况进行了分级统计(表5)。从不同处理看,处理T1各小区平均特等归出成率24.0%、一等归出成率14.7%、二等归出成率34.3%、三等归出成率24.4%;表现出以二等到归出成率最高,以一等归出成率最低。处理T2 各小区平均特等归出成率26.3%、一等归出成率27.5%、二等归出成率30.1%、三等归出成率6.5%;表现出以二等归出成率最高,以三等归出成率最低。处理T3 各小区平均特等归出成率25.1%、一等归出成率18.0%、二等归出成率31.3%、三等归出成率15.9%;表现出以二等归出成率最高,以三等归出成率最低。处理T4 各小区平均特等归出成率24.0%、一等归出成率16.3%、二等归出成率37.7%、三等归出成率12.0%;表现出以二等归出成率最高,以三等归出成率最低。从各处理的平均值看,特等归出成率24.9%、一等归出成率19.1%、二等归出成率33.3%、三等归出成率14.7%;也表现出以二等归出成率最高,以三等归出成率最低。

表5 间作苦参试验各小区当归产量和商品等级情况10月27日调查

T2 T3 T4 T2-1 10.96 27.0 32.1 27 10.4 T2-2 16.28 27.8 24.4 25.2 7.2 T2-3 9.01 24.0 26.0 38.0 2.0平均 12.08 26.3 27.5 30.1 6.5 T3-1 9.49 28.8 20.0 28.0 13.2 T3-2 8.42 27.6 21.0 30.0 11.4 T3-3 6.82 19.0 13.0 36.0 23.0平均 8.24 25.1 18.0 31.3 15.9 T4-1 11.85 27.0 20.0 34.0 9.0 T4-2 11.47 24.0 16.0 40.0 10.0 T4-3 11.72 21.0 13.0 39.0 17.0平均 11.68 24.0 16.3 37.7 12.0平均 122.24(合计) 24.9 19.1 33.3 14.7

2.5 间作苦参对当归产量的影响

试验在采挖后对各小区当归产量进行了统计(表6)。从不同处理看,处理T1 各小区平均产量8.74 kg,折合亩产量161.69 kg(按3:1 折算干重,下同);处理T1 产量小计26.22 kg,占总产量的21.45%。处理T2 小区平均产量最高为12.08 kg,折合亩产量223.48kg;处理T2 产量小计36.25 kg,占总产量的29.65%。处理T3 小区平均产量最低为8.24 kg,折合亩产量152.44kg;处理T3 产量小计24.73 kg,占总产量的20.23%。处理T4 小区平均产量11.68 kg,折合亩产量216.08 kg;处理T4 产量小计35.04 kg,占总产量的28.66%。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归间作苦参,最终当归亩产量在对当归最终产量152.44~223.48kg,间作与否对当归产量没有明显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得出如下结论:(1)全试验平均抽薹率67.8%。其中,当归苗与苦参苗按3:1 间作抽薹穴率最低为62.9%,按2:1 间作抽薹穴率为66.9%,按1:1 间作抽薹穴率为75.2%,以不间作的当归苗抽薹穴率66.7%。间作与否对当归早期抽薹无明显影响。(2)当归苗与苦参苗按3:1 间作当归麻口病发病株率为29.58%,按2:1 间作当归麻口病发病株率最低为14.17%,按1:1 间作当归麻口病发病株数率为23.75%;而不间作时当归麻口病发病株率最高为32.5%。因此,间作苦参能降低当归麻口病发病率2.9~18.3 个百分点。(3) 全试验各处理平均特等归出成率24.9%、一等归出成率19.1%、二等归出成率33.3%、三等归出成率14.7%。(4)间作苦参,最终当归亩产量152.44~223.48kg,间作与否对当归产量没有明显影响。由于雹灾影响当归苗正常生长,虽然采取措施补救,但二次萌发后,仍使当归出苗率、成苗率下降,有效株数不足,抽薹率增高,影响最终产量。雹灾致土壤板结,影响苦参出苗生长,部分苗头受伤死株,补种后防病作用减弱,也会影响试验效果。秋季降水偏多、高温高湿等,导致褐斑病、根腐病等偏重发生,也影响试验效果。因此,以上结论也需进一步试验验证。

猜你喜欢

成苗苦参株数
苦参可缓解帕金森病症状
Efficacy of Kushen decoction (苦参汤) on high-fat-diet-induced hyperlipidemia in rats
近3成苗企难以维持!规格越大越亏,2022如何让泥鳅赚钱?
子午岭细裂槭天然分布及其重要性研究
日照对安康飞播油松成苗效果的影响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不同品种苎麻新麻分株力差异比较及其与农艺性状指标的相关性
不同因素对早熟陆地棉离体胚成苗的影响
苦参及其提取液中的重金属污染分析及其初步风险评估
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