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QC小组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质量管理》课程教学考核环节中的应用研究

2019-10-21吴志新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2期
关键词:质量管理

吴志新

摘要:课程考核评定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目前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这一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如何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质量管理》课程中的教学评价模式,使之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这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本论文将结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就《质量管理》该课程的教学考核和评价环节进行了方法和方式上的探索,以其对应用型建设添砖加瓦。

关键词:应用型建设;QC小组;质量管理;项目驱动法

众所周知,《质量管理》课程是极其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高度契合,强调专业知识在岗位中的具体应用,它是一门典型的具有极强应用性的工商管理类的专业课程。工商管理专业也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专业,它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实训来巩固课堂知识。在此,笔者就《质量管理》课程教学考核环节中的评价方法进行一定的探索,提出QC小组能够在该课程教学评价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质量管理》课程教学评价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的《质量管理》课程教学环节偏重于满堂灌,过分地强调了知识的输入,但却导致了学生缺少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在缺乏与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的条件下,导致了学生们对知识的学习不太感兴趣。

(1)考核内容单一。《质量管理》课程考核评定环节,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依然存在成绩评定单一,以理论考试为主,实际应用较少等问题。因此,如何改革《质量管理》课程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模式,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2)考核重点与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笔试是《质量管理》课程教育中大量使用的考核评价方法。这样的考核方式与现代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训方案不协调。因为笔试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基本上临考前以划重点的形式让学生死记硬逼,这样就大大地削弱了学生平时在教師授课时的听课积极性,而且学生在课堂中接受的知识非常被动,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3)考核环节理论与实践分离。这不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现有教学计划中常常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课程内容极少,这种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环节分离,理论课程单纯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确实实践课程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情况。

二、QC小组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过程分析

在《质量管理》课程开始时,教师要首先介绍本专业如工商企业管理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能力、核心能力及主要就业岗位要求,然后介绍《质量管理》课程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要求,然后结合该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的具体要求。笔者认为《质量管理》课程内容的确定,应与本专业,也就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相结合,培养服务于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质量管理》的课程内容既要能反映专业特色,又要让学生学到能够满足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

那么如何改变改变以往的教学考核模式呢?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在《质量管理》课程的考核环节里导入QC小组的方法和工具。QC小组又称品质管理小组,是日本企业在上个世纪就提出来的一套工具和方法,它是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为了能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进一步提高工人的素质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而组织起来的一些质量攻关小组,他们始终围绕着本公司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积极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各类质量管理活动的小组。正因为QC小组在日本企业生产现场中的大量应用,使日本的产品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经过调查发现,目前QC小组在全国各大企业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制造业。那么QC小组同样也可以应用到《质量管理》课程的教学评价环节中,事实证明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质量管理》课程开始之后,教师要重点介绍QC小组的新老七种工具,以及这些工具的应用步骤等基本知识,要求学生以小组(一般是3-5人为一组)进行组合,主要由个人意愿,结合考虑小组成员的特长、兴趣爱好等进行组队。任课教师要求每组针对身边的事情,如:宿舍、课堂、学校相关部门等,当然也可以开展校外的调研,针对社会上,企业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这样的目的是在完成实际QC小组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能较好的引导学生对单项技能进行锻炼。

为更好地检验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笔者认为在整个考核评价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弱化对记忆性知识的考核,加大力度对过程性的考核。过程性考核主要是指学生在进行QC小组项目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进行合理、公平、公正、全面的定性及定量的评定,这里就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课堂提问的积极性、各关键过程的完成情况、QC成果展出、最终书面报告等内容。

在QC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要在课堂上,定期汇报交流组织成果,小组内推举一位发言人进行交流汇报团队成果,成果要求用PPT的形式展示,要求PPT的页数控制在10-15页左右,教师要及时记录学生的QC小组成绩。学期结束时最终成绩评定采用QC小组项目答辩的方式进行,每小组汇报8-10分钟,留下5分钟小组交流答辩,回答老师和学生提出的问题,各小组成员的实际表现做出最终的考核成绩。QC小组成果评价标准如下表所示。

三、《质量管理》课程评价模式改革效果展示

1.QC小组运作形式及课题选择

笔者抽取2016-2017级共计6个班级物流专业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样本进行分析,以下数据均针对该6个班级学生做出。每个班级学生人数在40人~55人不等,小组成员要求3人~6人。2016级物流管理专业,物流1、2、3班,分为9组、8组和10组,2017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工商1、2、3班分为10组、11组和10组

在分组的基础之后,各小组结合具体情况选择身边的Qc改善课题,当然也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进入企业开展质量管理相关的调研。从这几年的选题来看,主要集中在对学校周边、教学、后勤等方面的改善,也有部分学生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去周边及老家的企业进行了相应的调研,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课题如下表3所示。

2.学生最终成绩比例构成

采用将QC小组引入到《质量管理》课程评价中去,在学习成绩评定体系方面,笔者认为要在评定内容上,高度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同时还要重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向上的学習热情等方面的表现。教师应积极评价学生中出现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在整个《质量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接受知识,并且在QC小组项目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及时地与实际QC小组的项目相结合,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能够锻炼学生如团队合作,双向沟通,数据收集与整理,校内外的调查与统计,QC新老七种工具的应用与相关软件的操作,汇报答辩时的表达能等,并体现在教学考核成果的评价体系中。

笔者在《质量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将学生的最终成绩比例分成了三大模块,第一部分如全面质量管理、IS09000族标准、卓越绩效模式、质量管理工具(如QFD、FMEA、DOE、TRIZ等)等知识的考核方式采用期末考试的形式来开展,考试时间为1_5小时,以50%计入最终成绩。第二部分为Qc小组活动分,成绩评定主要包含QC小组活动全过程中的综合测评分。围绕Qc小组活动过程:“QC小组组建团队阶段一选择课题阶段一设定目标阶段一原因分析一要因确定一对策制定一对策实施一效果检查一制定巩固措施一总结”。QC小组活动成绩共占总成绩的50%。第三部分包括平时的小测验、平时的到课情况、缺勤率、课堂提问积分等多种方式占10%。以上三部分构成100分的期末综合成绩。

四、小结

将QC小组融入《质量管理》课程的授课及考核过程中去,笔者认为这不仅有利于教学环节的整合,而且还可以大大地促进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掌握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对学习效果有了更好的评价。通过两年来的验证,笔者发现QC小组在《质量管理》课程的应用,带来了如下效果:通过让学生在期初进行质量管理基本知识的学习,更好地让每位学生尽快地融入到企业质量改善小组的角色中去,更好地让学生对今后可能从事的岗位有一个具体的认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小组任务中去,教师能及时地在小组任务进行的过程中灌输知识,做到“学中用,用中学”,无论从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是从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来看,都远远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通过实践引导促进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猜你喜欢

质量管理
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现场质量管理浅析
标准与核电质量管理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