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看日本战时经济政策对东南亚农业矿业发展影响(以1941至1944年为例)

2019-10-21柳思涛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期

柳思涛

关键词:日本战时经济政策;东南亚农业与矿业;产权与经济发展

一、回顾

(一)论证原理

从空间上来看,日本在东南亚实行的经济统制政策是以平衡海外殖民地、占领区与本土经济关系为目标的。与中国、朝鲜等地不同,日本在占领东南亚后实行了完全不同的经济统制方式从而也形成了不同的产权确定形式。从日本自身的角度出发,它也试图结合东南亚地区不同的资源、人文等“特性”,但当实际运行时却产生了诸多的问题,本文也将着眼于这些问题。

从时间上来看,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分阶段进行的。东南亚地区在日本占领前,虽然处于西方殖民者的殖民统治之下,却也形成了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甚至拥有成体系的贸易循环,有自己的产权归属。在被日本占领后,单一的经济统制则打破了原有的经济模式,日本将土地、矿山的产权均在一定意义上收归政权所有,在日本模式下,东南亚地区经济呈现了产出上增长,而发展却停滞的现象。本文也将重点探究这部分原因。

从内容上来看,日本对东南亚经济的统制涉及农业、矿业、交通业、金融业……本文只选择其中的农业与矿业两部门进行分析。

(二)产权

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的属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产权具有经济实体性、产权具有可分离性、产权流动具有独立性。产权的功能包括:激励功能、约束功能、资源配置功能、协调功能。以法权形式体现所有制关系的科学合理的产权制度,是用来巩固和规范商品经济中财产关系,约束人的经济行为,维护商品经济秩序,保证商品经济顺利运行的法权工具。

在本文中,由于日本的占领,经济统制之下并没有市场经济条件因此我们并不选用产权的属性作为判定标准。在本文中我们会着重关注产权的功能,从产权功能出发来研究日本的战时经济统制政策在消灭原有產权后对东南亚经济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从而指出日本战时经济统制政策在制度经济学理论上的不足之处。

(三)文献回顾

《论战时体制下日本对东北战争资源的掠夺(1941年-1945年)》,作者张敏。此文从金属掠夺、粮食掠夺、资金掠夺三个方面入手,集中研究了日本通过三大运动在东北地区推行以战养战政策的过程。从中可以获取许多关于满洲占领区战略资源获取的数据。

《日本太平洋战争失败原因研究——以战时经济为中心》,作者谢耀辉。此文从整体人手剖析日本战时经济,分为战时经济开始、衰落、加速衰落和崩溃四个阶段。此文引进了日本的主要对手—美国的大量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

《浅析日本战时经济的特征》,作者申康林。该文从日本经济的总特征角度分析日本战时经济的特征。较为直接的提出日本以战养战政策的不合理之处。

二、实证

2.1农业

在西方殖民统治时期,东南亚地区的农业大多面向世界市场进行生产。1942年上半年,日军陆续攻占东南亚各地,便面临东南亚农业发展格局的选择问题。如若让东南亚地区农业发展恢复到原来的战前水平,则必然面临农产品过剩的现象。从日本战时经济的角度出发,日本需要的是粮食、棉花等战略农业资源,而东南亚所大量出产的类似咖啡、甘蔗等农产品则不是日本的主要消费品。为了将东南亚置入战时经济体系,则必须对东南亚地区大大小小的种植园进行农产品改种。

从1942年7月出台的《关于东南亚农业的方针》,日本要求东南亚地区农业做出的调整有“增产:棉花、麻类作物与烟草“”维持原有水平生产:橡胶、椰子、油椰子“”主要供应日本:大米、玉米、油类作物“”减产替代种植:甘蔗、咖啡、茶“这套方针直接传达给了南方军机构,以保证强制性。

除此之外,单一的农业经济统制还爆发了诸多问题。日本强制性的改种作物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眭。例如由台湾引进的蓬莱米,就因气候等特性不符而颗粒无收;为了大规模增产,日本强征当地居民开荒种田,其农业耕作效率极低;难以及时改变的甘蔗、茶等农业资源由于难以消费则多数在仓库中存放浪费。

2.2矿业

日本对于东南亚地区矿业主要采取了以下政策:第一是军政接管,通过当地占领军强制接收,其重要的战略资源更是由就地驻军监督生产;第二,由日本本土的财阀介入,负责生产、管理与运输;成立矿业协会,与军政当局对接协调;制定详细的矿产资源开采计划。这两项政策赋予了矿山产权二元制的模式,将管理与利用分开处理。

日本的矿业统制活动也给东南亚地区矿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日本企业在撤退过程中破坏了所有无法带走的机械设备,炸毁了坑道等基础设施。战后,仅有少量的矿山得以迅速恢复了生产。

三、结论

在日本所设计出的资源分配圈中,始终以满足日本本土资源需要为核心目标。但是不能完全的认定日本不希望东南亚持续的为日本提供资源,不能片面地从侵略者角度出发将日本看作本意上的破坏者。从日本在占领期发布的一系列计划与方针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虽然迫切地需要东南亚地区提供大量的农、矿业资源,可其也意识到了建立一个长期获取资源的经济模式的重要性。只不过在这一系列的政策与现实冲击下,这一目标没有得到有效的实现。

日本对于东南亚地区掠夺式开发的失败证明了片面追求产出而忽略地区综合发展是错误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采取完全管制的政府干预将给农业和矿业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日本的掠夺式开发其实就是这种思路的扩大化呈现。战争给予了这种思路一片试验田,也证明了这种思路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