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2019-10-21陈朝英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9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学科核心素养素质教育

陈朝英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语文素养状况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关注。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立以后,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自然就成了深化教育改革的头等大事。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重任。本文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以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例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科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核心价值观

引言:

核心素养是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学生最重要的素质与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把握学科的价值体系的内核,能在学习中从这一内核出发,使学习效果得到提升。教育部也指出在新课改中,居于关键环节的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日益受到教师的关注。笔者在实践教学中,总结了部分经验,故而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探讨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含的内容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四方面,分别涉及的是语言、思维、审美以及文化传承方面。从语言方面来看,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字词的积累与运用,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在具体的情况下将字词整合,建构成句,从而能流利的沟通。从思维方面来看,需要学生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事实上,语言与思维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梳理文章内容,加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运用逻辑化的语言将所见所想所思表达出来。从审美角度来看,要求学生学会鉴赏以及创造,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文字之美,能够明白所读文章中的感情之美。从文化传承角度来看,学生需要通过语文的学习,通过语言文字这一载体,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二)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语言架构与运用上来看,可以使学生实现良好的交流沟通;从思维发展与提升角度来看,能够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能够批判性的学习,实现再创造;从审美鉴赏角度来看,这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审美,更容易使学生有高雅的品味,在感受文字之美的过程中爱上语文学习;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学生可以从历史与现实中开阔自己的视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课堂整合式教学

针对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笔者认为课堂整合式的教学更为适合。提纲挈领的整合式提问,可以加强学生的语言整合能力,在回答问题时需要对文字进行建构,从而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每一个问题都不应该孤立的被提出来,而是应当进行串联。在教学之中,不能跳跃性的提问,如上一个问题是作者感情,这一个问题是文章写作手法,下一个问题则跳跃到文章措辞之上,这种跳跃性的问题,难以形成问题链,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最终也是跳跃性的、片面的,不利于学生的整体性感悟。

(二)合作探究使学生专注思考

小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所以注意力时有缺乏,不够专一。所以教师在进行教之时,会发现学生出现“边学边忘”的情况,学生长时间被动的接受知识。虽非填鸭式教学,去产生与“填鸭式”教学一样的效果。学生没有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之中,可以在运用主题式教学或整合式提问的基础上,多多让学生合作探究,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开展主题式教学

开展主题式教学可以将小学语文的内容化为零,同时也将考试知识点容纳进去,使教学的内容涵盖范围扩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主题式教学能使学生提高审美能力。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开设专门的“古诗鉴赏”主题课。使学生掌握诗词之美,或者开设“阅读感悟”主题课,使学生从文中的字句中找出可能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再从段落的构造中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继而从整体上探究作者具体想要表达的情感。从简单到复杂,一点一点使学生有整体的感知。感知到诗词的美,感知到文章作者感情的美。

(四)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

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我们学习知识,更是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可以更好地为现实服务。通过文化传承与理解,以史鉴今,从中使自己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观的培养,可以使学生主动去探究语文的美,继而使教师的教学成效得到保障。

要树立学生正确的語文观,还要关注在新时代下学生们学习环境的变化,将传统的学习环境与当前的环境相对比,从而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学习。例如在阅读方面,传统阅读都是以纸质出版物为媒介。纸质出版物没有图文结合的形式,以经典书目的出版为主。所以更有利于读者抽象思维的培养以及阅读素养的提高。随着电子媒介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学生习惯于碎片化阅读的方式。虽有一定的优点,但是碎片化阅读与传统阅读相比。呈现阅读表层化、阅读随意化、阅读感性化以及阅读功利化的特点。对于小生来说,阅读功利化表现更为明显。所以必须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念,抛弃功利化,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发展。

三、总结与展望

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无论是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还是从教师教学效果提升的角度来看,都是极为必要的。当然不同方向的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侧重点地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提高素养,促进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松.论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J]. 才智,2012(13).

[2]  叶继生.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 [D]. 西北师范大学,2006.

[3]  陈佑清.“核心素养”研究:新意及意义何在 [J]. 课程·教材·教法,2016(09).

[4]  王宁.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特质 [J]. 读写算,2016(11).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学科核心素养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