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自画像勾绘人生

2019-10-21张子洋

青年生活 2019年13期
关键词:伦勃朗自画像张大千

张子洋

摘要: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作为17世纪最重要的荷兰艺术家,伦勃朗这一生留下了太多的绘画巨作。 张大千则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就是这看似毫无瓜葛的两位艺术家,却都对自画像情有独钟,二者在有生之年都创作了大量的自画肖像,尤其是伦勃朗,他的自画像数量几乎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匹敌。他们每个人都有对于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二者的自画像中,都能够感受到强烈的自我意识,能够反映出他们各自的生活经历。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国度,但每个人对于自我的肯定都是有相似之处的,这也决定了他们两个人在自画像上的成就。从自画像的角度出发,二者将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比较。

关键词:伦勃朗;张大千;自画像;比较

一、伦勃朗与张大千自画像之比较

(一)、自画像表现出二者强烈的自我意识

首先是伦勃朗,在伦勃朗早期的自画像创作中,不大能够看得到他的身影,他一般都把自己安排在画面中一个非常无关紧要的位置,比如在在1633年的《下十字架》一画中,那个回过头来朝前看的就是伦勃朗他自己,是在一个非常不显眼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画技的进步,名声的鹊起,他逐渐把自己置身于画面的中央位置。在他的《画室中的自画像》中,他手持绘画工具,画架在他一旁,伦勃朗凸显出了自己画家的身份,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再来说一下张大千,对自己摹学、临仿及伪赝石涛作品,是有相当自信的,他无意或刻意之中俨然是“石涛再世”或“石涛复生”。曾熙在张大千《临石濤山水手卷》题跋中亦有云:“季爰写石涛,能摄石涛之魂魄至腕下,其才不在石涛下。他年所进,尚不知如何耳。”所以张大千运用石涛的笔墨将自己塑造成“今之石涛”的形象。随着身份地位的提高,张大千也把自己画作别的形象,由此来凸显自己。或自拟为东坡居士,或自拟为钟馗。比如他的《己巳自写小像》就是为了纪念自己“三十而立”的一幅自画像。

二、自画像都反映出二者的生活经历

(一)、伦勃朗

伦勃朗的一系列自画像展现了艺术家的绘画技法,揭示了他所处的时代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地位的变迁,表现了伦勃朗复杂的内心情感。伦勃朗一生简单分为三个时期。

莱顿时期。这一时期的伦勃朗,无论是在事业上、家庭上还是物质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的声名鹊起,又在这一时期遇见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伦勃朗走上事业爱情双丰收的巅峰时期。在这一时期创作的《画家和他的妻子沙士基亚》明显的展现出了伦勃朗的生活美满,事业顺利。画中的他春风得意,身穿昂贵的衣服,带着漂亮的长鹅毛贝雷帽,一把华丽的长剑别在腰间。而沙士基亚则坐在他的腿上,身穿绸缎长裙,佩戴着闪闪发光的首饰,两人同时回头,意味着对美好生活的满足。

阿姆斯特丹时期。伦勃朗1637年创作的,他身着黑色的毛绒大衣,头戴黑色的帽子,帽檐有一条金色的丝带,搭配衣领上的金色装饰,显得很抢眼。而他蓬松的头发被帽子遮盖的恰到好处,整个画面看起来非常和谐,映衬着人物背后的深色背景,彰显出了一种安于现状的精神面貌。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年轻时的趾高气扬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犹豫和彷徨。

中晚年时期。1642年对伦勃朗来说,是极其痛苦的一年,一方面爱妻沙士基亚的逝世使他悲痛万分,另一方面《夜巡》的问世使他背负舆论,这双重的打击让伦勃朗一下子看清了世态炎凉。他的订画单逐渐减少,生活也变得拮据起来。如在他44岁时创作的《自画像》中,明显的可以看出,他的容颜已经衰老了许多,两鬓的头发已经变白,皱纹也爬上了他的额头,虽然衣着看起来依旧华丽,却也没有了年轻时的光彩夺目。目之所及已经不会被衣服所吸引了,而是把焦点都聚集在了他的脸上,以及脸庞上被岁月拂过的痕迹。

(二)、张大千

张大千则是通过一系列的自画像加题诗对自己的生活变迁和经历加以描绘。比如在他自贺三十周岁生日而作的画中,作者把自己换成了钟馗。而其题诗“乌帽红袍底样装,无人不笑此君狂。他年谢却人间世,合向终南作鬼王。世上漫言皆傀儡,何妨粉墨自登场。天中假得菖蒲剑,长向人间祓不祥”则暗含自勉自励自傲之意。又如在1937年,"7.7"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时,张大千创作《三十九岁自画像》,画中他汉装长衫;正面长髯,盘腿而坐,手置膝部,眉宇冷峻,左上角题词一首,其词气势磅礴,胸怀坦荡,掷地有声。视死如归,高风亮节,跃然纸上。再如他1975年画的《乞食图》,自己身穿破旧的衣服,左手持一个破碗,右手拄一根拐杖,像是在乞讨食物,因为在这时张大千以卖自己的画作为生,所以把自己看做是乞讨的生活。

由此可见,通过二者的自画像,可以折射出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遭遇,甚至是内心的世界。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伦勃朗与张大千这两位绘画大师,他们的生活年代、国度不同,其文化背景,艺术传统也相差甚远。但他们对自我的审视,对艺术的创新与追求,正跨越茫茫时空,在艺术世界的美妙殿堂里亲密接触了。

这表明,不同形式的绘画艺术,不同国度的艺术大师,他们在创作的某个高度上是会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的,我们只要用联系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比较他们,定会从中获取更多的艺术养分。

猜你喜欢

伦勃朗自画像张大千
对名誉最好的维护
伦勃朗的“败笔”
伦勃朗的“败笔”
张大千收藏古书画述略
张大千:“这个娃儿不赎了”
自画像
我的自画像
伦勃朗的生年争议
我的最牛老爸
张自启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