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园城市”:扬州特色小镇的发展研究

2019-10-21彭梅

青年生活 2019年16期
关键词:特色小镇扬州

彭梅

摘 要:扬州市政府目前已公布了10个特色小镇名单和15个尚在培育中的特色小镇名单。当前扬州市特色小镇的发展具有产业多元化、建设空间集约、政府大力扶持等特点。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特色不够明显、产业功能叠加不足、资金投入不足、面向市场不足。因此,在“田园城市”这一理念的启示下,寻求特色小镇中古典与现代的结合、优化整体布局、集中资金投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期更好地建设特色小镇。

关键词:田园城市;扬州;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作为一种发展理念,源起于浙江,最早在2014年的杭州云栖大会上首次被提出。2015年以来,浙江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破解空间资源瓶颈、破解有效供给不足、破解高端要素聚合度不够、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改善人居环境的战略选择加以推进,成功打造了“余杭梦想小镇”、“云栖小镇”等特色小镇。此后,特色小镇的理念从浙江走向全国。据中投顾问发布的《2019-2023年中国特色小镇建设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全国入库的特色小镇项目共计11260个,投资金额已高达13.5万亿元,落地率为31.6%。

一、扬州市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

江苏省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在2016年12月发布了《省政府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苏政发〔2016〕176号)》。扬州市也在2017年5月出台了《市政府关于加快创建特色小镇的实施意见》。扬州是江苏省的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下辖邗江区、广陵区、江都区三个市辖区和宝应县一个县,代管高邮市、仪征市两个县级市。2017年5月,江苏省公布了首批25家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扬州市的头桥医械小镇入选。2017年7月,江苏省有15个小镇入选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扬州市广陵区的杭集镇成功入选。目前,扬州首批市级特色小镇的创建名单为(共10个):教玩具小镇(曹甸)、中国好种源小镇(卸甲)、回族风情小镇(菱塘)、枣林湾户外运动小镇、邵伯运河风情小镇、智能电器制造小镇(武坚)、中国爱情小镇(甘泉)、静脉教科小镇(杨庙)、玉缘风情小镇(湾头)、医械智造小镇(头桥)。此外,还有尚在培育中的特色小镇(共15个):智绿渔光特色小镇(射阳湖)、电气小镇(汜水)、芦荡渔乡小镇(界首)、捺山颐乐小镇(仪征月塘)、中德国际友好小镇(仪征汽车工业园)、医养游小镇(新集)、花木田园小镇(丁伙)、花香小镇(仙女)、水墨春江风情小镇(大桥)、瓜州古渡小镇、绿色建筑小镇(邗江方巷)、互联网小镇(蒋王)、朴树湾席乡小镇(朴席)、唐风小镇·花田堡城、欢乐风情小镇(泰安)。

扬州特色小镇当前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产业多元化

扬州的各个特色小镇会根据本区域的地理文化条件,选择一个相对优势的、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作为其建设的方向。从以上的名单中可知,扬州市特色小镇的建设并不局限于发展旅游产业,还涉及现代农业、健康养生、创意创业、高端制造、历史经典等产业。如回族风情小镇(菱塘)、邵伯运河风情小镇属于旅游风情小镇;智能电器制造小鎮(武坚)、中国好种源小镇(卸甲)属于现代农业小镇;枣林湾户外运动小镇属于健身养生小镇;教玩具小镇(曹甸)、中国爱情小镇(甘泉)、静脉教科小镇(杨庙)属于新兴创意产业小镇;医械智造小镇(头桥)属于高端制造业小镇;玉缘风情小镇(湾头)属于历史经典产业小镇。

(二)建设空间集约

“镇”是指县和县级市以下的行政区划分单位,区域面积一般在30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在两万人以上。而用“小”字限定“镇”,更突出了“小镇”区域面积相对于城市区域面积的微小,正是因其区域面积小,才使得“特色小镇”的构建成为可能。扬州特色小镇集约建设空间,每个特色小镇的规划区域面积一般在3平方公里左右,核心区的建设面积在1平方公里左右,充分利用区域的地理优势和环境资源,合理规划空间布局。

(三)政府大力扶持

扬州市政府为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了多方位的扶持政策。一是加强用地保障,在特色小镇创建初期,由所在区域先期安排100亩用地指标。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对市级以上的特色小镇,在验收命名后3年内,市财政设立总额1亿元的专项奖补资金,市级以上特色小镇所在区域按省、市奖补资金总额以1:1的标准进行配套奖补。三是加强人才支撑,对特色小镇亟需的高端、特殊人才,实行“一人一议”。

扬州市政府对特色小镇有极高的期望,希望在3到5年内集聚一大批同业企业和中高级人才,建成一批有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色产业品牌和有较好效益的新生旅游景点,进而能够增强高端要素能力,增幅税收并带动就业。

二、扬州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大力建设的同时,扬州特色小镇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特色不“特”

特色是小镇的灵魂,而特色根植于小镇特有的人文、历史、自然资源。扬州是历史名城,文化资源丰富,但在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同质化竞争严重,兴建无中生有的“伪建筑”,人工雕琢痕迹较重,相关的旅游产品特色不突出,没有实现“旅游、历史、生态、文化、产业”五位一体协同发展。如邵伯运河风情小镇虽然综合利用美食与运河资源,但风情特色并不明显。而特色产业制造领域,虽然教玩具、医械等产业发展良好,但仍处于产业链低端,难以与江苏省或浙江省的同类别特色小镇相比。

(二)产业功能叠加不足

扬州特色小镇在产业功能叠加方面力度不足,产业与旅游、文化、社区三方面的融合不够。特色小镇的目的不是建设开发区、产业园区,而是要建设功能复合型的未来社区。从浙江省成功的实践经验和全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看,发展较好的小镇都同时具备产业优势明显、区位条件较好的特点。与此对比,扬州市有些特色小镇并不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的条件,要么是产业基础薄弱,要么是区位偏远、人气集聚不够。而且,有些条件较好的乡镇片面地认为“特色小镇”的扶持政策对其发展益处不大,害怕创建考核任务,不愿申报创建。而另一些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并不优越的小镇,申报的积极性很高,希望能够搭上特色小镇创建的顺风车,争取更多资源,改善发展现状。

(三)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扬州市政府要求每个特色小镇明确投资主体,投资主体可以是国有投资公司、民营企业或混合所有制企业。对申报市级特色小镇的区域要求其3年内项目投资达到20亿元以上,对申报省级高端制造业类特色小镇要求其3年内要完成投资40亿元,而对申报省级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意创业、健康养老、现代农业、历史经典类的小镇要求其3年要完成投资30亿元。并且,已申报的特色小镇其第一年完成投资须不少于总投资额的20%,投资于特色主导产业的占比不低于70%,且以上投资均不含住宅项目。但现实情况是“扬州市民营企业产业资本运作能力不足,用于发展的财政保障水平也较低,造成大多数特色小镇建设停留在‘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的传统模式上。”[1]政府大包大揽之下,各个特色小镇面对高强度的投资要求不知道如何融资,没有引入第三方的管理机构,无法为入驻的企业提供市场推广、技术孵化、供应链整合等服务。一些已与央企、知名企业合作的特色小镇没有凭借企业所给的资源综合发展。如枣林湾与中体产业集团的合作,项目规划建设十分粗放,小镇中与户外运动相关的户外运动专业培训、户外运动装备制造及销售、户外运动伤病修养等项目进展缓慢。

(四)面向市场不足

特色小镇建设中“找市场”还是“找市长”,是实际操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在建设特色小镇的热潮之下,大到国家,小到省市,各级政府都相继公布了一批“特色小镇”名单。基层政府对特色小镇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充分,往往在还没搞清“为什么建”的情况下,就想要去争一块“特色小镇”的牌子。存在将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指标任务逐级下派的倾向,通过将特色小镇划分指标进行逐级分配,盲目追求短期的政绩。

三、田园城市:对扬州特色小镇的一种构想

城市相较于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发展机遇多,就业机会多,工资高,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但也面临着高房价、高物价、空气污染等问题。而特色小镇像一块磁铁,一端吸引着城市,另一端吸引着乡村,它有利于人才、资本的合理流动。尼泽·霍华德(1850-1928)在《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中提出“田园城市”这一概念,倡议建设一种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田园城市。这一“田园城市”的构想对扬州的特色小镇建设具有启示作用。

(一)寻求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充分挖掘扬州当地的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扬州本地的工艺品,如玉器、漆器,從而彰显扬州底蕴厚重的传统文化。同时,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要注重各种建筑物的装饰和现代材料的使用,追求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之美,在体现出传统文化色彩的同时,更全面地体现人们对现代文化的追求和向往,塑造富有标识性的特色文化。

(二)优化整体布局

以小镇的“特色”为中心,优化整个扬州市特色小镇的整体布局,紧邻乡村的特色小镇既要保持田园风光,合理利用和保护当地的自然资源,同时也要配以配以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三)集中资金投入

扬州政府要协助各个特色小镇做好融资工作,引入第三方的管理机构,引进金融人才,对相关从业人员做好培训工作,为入驻的企业提供市场推广、技术孵化、供应链整合等服务,争取改变某些特色小镇融资难、成本高的现状。同时,各级政府要严控金融风险。特色小镇的资金投入大,而回报周期长,因而要防范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因投资不足而出现烂尾的情况。也要防止地方政府在创建特色小镇的过程中,不顾风险的过度投资,而形成不良负债。

(四)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政府在特色小镇中要做的不是“主导”,而是“引导”。各级政府应该统领全局,合理布局,引导相关企业、社会组织加入到特色小镇的建设中。但特色小镇更重要的是要面向市场,接受市场的检验,得到市场的认可。建设特色小镇的主体也应利用旅游网、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渠道,积极宣传,做好特色小镇的品牌营销。

四、结语

扬州特色小镇仍在创建和培育之中,虽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特色不“特”、产业功能叠加不足、资金投入不足、面向市场不足等问题,但在“田园城市”这一理念的启示之下,扬州特色小镇未来的发展仍是值得期待的。

参考文献:

[1]程兆君、徐飞.打造特色小镇“扬州样本”:为何建在哪建怎么建[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9

[2]周莉雅、李晓清.江苏特色小镇创建的思考与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17:5

[3]高永宏.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扬州邵伯旅游特色小镇为例[J].河南农业.2018:12

[4]尼泽·霍华德.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M].1898

[5]李小兰.“田园城市理论”视域下浙江特色小镇发展探究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7:6

猜你喜欢

特色小镇扬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蹉跎至暮年的初见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扬州绒花”
遣怀
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与发展探索
德国名镇哥廷根的建设对中国特色小镇创建的启示
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特色小镇”切莫成为“房地产小镇”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