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彦涵的艺术研究

2019-10-21陈婷婷

青年生活 2019年16期

陈婷婷

摘 要:彦涵先生的一生是充满曲折和磨难的,他坎坷而又传奇的经历造就了激烈奔放、坚强不屈的性格。这种性格与经历也是他艺术思想形成的根源。在他浩瀚的艺术生涯中,始终凝聚着我们民族的不屈精神。他崭新的艺术观念和奇迹般地创造,使他从“永远的不变,就是永远的改变”中获得向世界现代艺术的跨越。像彦涵先生这样具有时代精神、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艺术家,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崇高地位,以及他所获得的巨大艺术成就,在中国是极少见到的。

关键词:彦涵;现代意识;艺术研究

一、彦涵坎坷传奇的人生

彦涵一生的命运,跌宕起伏。很少有像他这样的艺术家在漫长的人生中,经历了如此多的苦难。他在逆境中顽强地拼搏,并用自己的作品在呐喊,这使得他成为中国最具反抗精神的艺术家。几乎是在历史上的每一重要时刻,命运都会将他推到政治的风口浪尖上,如此多舛的命运在他所有时期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从这些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是我们民族的不屈精神。

(一)苦难的童年时代

彦涵出生在江苏省一个贫寒的家庭,他的童年是在苦难中度过的,贫穷和饥饿始终都伴随着他的童年时代。在彦涵深远的记忆中,他的父亲总是靠借债度日。彦涵对童年的记忆充满痛苦,家境的贫寒使得他不得不时常挨饿。

(二)反叛的少年时代

彦涵的父亲在彦涵七岁的时候把他送进了村里的“私塾”学馆,此期间,为他的书法和古文打下了基础。几年之后,不安于现状的彦涵接受了“洋学堂”式的正规教育。除了正常的学业以外,彦涵最喜欢的就是美术课。他得到了王老师的栽培,初步接受了石膏画的训练。由此,他在艺术方面的天分开始展露出来。

1931年,抗战爆发,东北三省相继沦陷,彻底改变了彦涵的命运。彦涵被学校开除,破灭了他想当小学教员的梦想,这样彦涵就走上了艺术的道路。

(三)热血的青年时代

彦涵在杭州艺专的预科学习期间,接受了现代的美术教育,系统的进行了西画和中国画的学习,这为他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7年,正当彦涵读完预科三年级的时候,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了。他的爱国热情又一次高涨起来。1938年的夏天,彦涵迈出了人生中具有决定性的一步,他秘密投奔了延安,最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二、彦涵艺术的演变

彦涵他的一生都在不懈地追求,他的艺术永远都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中,他始终将自己的艺术紧密地和时代结合在一起,并且从中折射出我们民族的命运。最重要的是,在彦涵的一生中,他的作品始终贯穿着深厚的“人民性”。他将自己对现实的关注,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命运的思考和抗争,都融入到其作品中去。在绘画的形式上,那些曲折而传奇的人生经历,成为了艺术演变的推动力。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激越的个性和特殊的心理结构,以及画面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面貌,使得彦涵的艺术研究充满了魅力。

根据彦涵创作作品的时间顺序,以及每一阶段中作品内容和风格的近似性,大致上可以将彦涵的艺术分为五个时期。这五个时期的作品之间既有明确的阶段性,又有内在的联系,既有风格上的差异,又有内在个性的统一性,由此构成了一个不断升华、完整的艺术体系。在这些作品的思想内涵上既有歌颂,也有思考,既有象征比喻,同时又有揭露和批判。总体上呈现出一种从具象走向抽象,从现实主义走向象征、比喻的发展过程,最终它们达到了哲理的高度。但是无论在哪个时期,在彦涵的作品里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始终贯穿其中的“时代性”和“人民性”。尽管他一生坎坷,但是蕴含在作品中巨大的人性,却依然散发出夺目的光彩。他的性格和生活經历,再加之种种的突发事件,使彦涵的艺术创作中包含了一种特殊的社会责任感。彦涵对现实的关切,以及对人性中“善”的张扬,和对“恶”的批判,都成为了他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就是彦涵不断演进和变化的艺术个性。

三、彦涵作品分析

纵观彦涵一生的艺术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是在每一次重大的历史变革都有彦涵的参与,几乎所有发生在中国的重大事件都与他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并且都会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来。

首先出现的第一个时期是他的“朴素时期”,这一时期跨越了整个20世纪的40年代,它集中反映在彦涵亲身经历过的战争环境、太行山抗日前线以及在延安民主改革时期的“解放区木刻”中,主要内容都是以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民主改革为主题的作品。他的经典木刻作品《豆选》是以最原始的方式,集中而又典型地表现出中国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以及人民“民主意识”的觉醒。《豆选》在艺术处理上也颇具特色,除了选材奇特外,还有情节上的特殊安排。一个妇女俯下身子去捡掉落在地上的豆子,表达出农民对民主权利的珍视。彦涵利用选举人在碗里丢豆子这一原始的方式,深刻地揭示出“民主”的公正性。

第二个时期是彦涵的“写实主义时期”,内容上大多以表现和平建设和战争回忆为主,其风格开始带有学院派的痕迹。其中最具代表性是套色版画《刚刚摘下苹果》,作品把残酷的战争描绘得充满了诗意,以朝鲜的苹果园为环境,一个骑马的志愿军通讯兵与朝鲜少女相遇,她送上了刚刚摘下的苹果。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彦涵进入到了他的“黑色时期”,在这一时期里他的作品情感深沉,画面色调浓重,除回忆战争外,大多数作品表现出了人性的感悟以及人民和自己的命运,这些作品明显带有悲剧性的气氛。木刻《老羊倌》是一幅感人肺腑的作品,以老人和羊羔之间的抚爱,勾画了人类心灵中最真挚的怜爱。作品的思想内涵已不仅仅是题目上的意义了,它还包含着作者情感上的抚慰和人生的价值观。

改革开放以后的80年代,是彦涵作品的“浪漫主义时期”,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解放带来了他艺术上的升华。此时彦涵的作品趋于简洁和概括,象征和比喻成为了他创作的主旋律,他作品的风格再一次发生了巨变。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意识的加入,彦涵的绘画充满了激情,他的创造力完全被激活。《春潮》揭开了“浪漫主义”时期的序幕,它是这一时期最早的作品,也是经典之作。

20世纪90年代以后,也就是彦涵艺术的最后一个时期,他绘画的风格发展到了极致,以几何形态出现的“抽象构成”开始大量地涌现在他的作品里。彩墨画《迸裂》是他人格魅力的再现,作品采用“放射架构”,展现出焰火般的辉煌,寓意再用自己的“毁灭”留给人世间最后的灿烂。

参考文献:

[1]王燕萍.艺术家彦涵:《讲话》精神的践行者[J].党史文汇,2012.

[2]吴长江.凝聚时代的艺术与人生[J].美术,2011.

[3]王琦.艺术——艺术革新中的一员闯将[J].美术,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