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群众文化志愿者推动群众文化发展的研究

2019-10-21周世豪

青年生活 2019年13期
关键词:推动

周世豪

摘要:文化志愿者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大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群众艺术文化向前发展的主要推手,志愿者不以金钱或物质为目的,而是将公益性事业作为自己的首要工作主旨,对我国文化事业提供服务和帮助,并为群众文化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国的群众的文化发展离不开群众的参与,本文从群众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借助群众文化志愿者推动群众文化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群众文化志愿者;推动;群众文化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的追求,群众文化的发展得益于现在经济繁荣的客观推动,群众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下,会不断追求精神文化上的期许,这也是群众文化提升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的群众文化是一项社会性的开放性文化活动,以满足群众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群众文化志愿者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群众文化的推进和传播过程中都是不可代替的角色,对于群众文化志愿者的能力只要发挥得当,就可以运用最小的经济投入和人力资源,完成群众文化传播的最大能量输出[1]。

一、群众文化志愿者的概述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内涵

广大的人民群众在自身的工作结束之后,也有追求其他爱好或放松身心的需求,一般情況下群众文化就是在人们工作之余进行的文化活动,多数以文娱性质的活动为主,是群众的重要精神食粮,也是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表现。在组织形式上,有政府组织或社会组织两种,对于群众有着宣传教化、知识普及、文化传播、精神培养等诸多作用和功能。群众文化活动时自愿性的群众的文化活动,具有传承性和自娱性,群众文化活动必须符合群众的文化需求,贴合群众的内心意愿,所以说群众文化更多的是源于自发性的活动,有需求就会有发展,群众文化志愿者也就是在着这样的条件下产生的。群众文化建设和物质经济建设要同步进行,互相促进,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要促进精神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精神文化和物质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

(二)群众文化志愿者

文化志愿者一般是指不以报酬为主要目的,进行的公益性文化推广活动的人士,他们在自己个人闲暇时间里奉献着时间和精力,为广大群众提供服务,为公益事业做着贡献。文化志愿者是在文化建设领域,运用自己的特长和专业,进行活动服务的特定人群,他们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补充,对于群众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有重要意义。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优秀的国家,每一个地区的人们在精神上面的文化需求各不相同,并且经常都带有着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征。群众文化志愿者一般都是从文化爱好者群众中组织、选拔出来的,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了解本地群众的文化需求,并能够了解群众最基础的心声,以及文化诉求,所以在群众文化推广、组织、传播等方面都有着天然优势,鼓励建设群众文化志愿者机构,扩大群众文化志愿者队伍规模,对于群众文化的推进和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我国群众文化蓬勃向上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源泉。

二、群众文化志愿者对于群众文化的重要作用

(一)群众文化志愿者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

由于群众文化志愿者以一个自发性的群体,以自愿的形式来完成群众文化活动服务和工作,所以他们具有先天性较高层次的服务意识,在所面对的工作具有繁重和压力的特点时,群众文化志愿者在不以回报为基础的付出,完全是基于对群众文化事业的热爱,也没有任何怨言。同时群众文化志愿者自己也明很清楚服务意识是对群众文化推进的重要环节,他们只有保持良好的服务意识才能让更多的广大群众参与进来,才能让群众感受到文化带来的社会和谐。服务意识是群众文化志愿者的先天性工作优势,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点,为群众文化的全面健康发展贡献力量[2]。

(二)群众文化志愿者具有群众基础

群众文化最为根本性的目的是以广大群众为基础,要采用群众们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注重群众文化的主体受众是群众自身。群众文化志愿者大多数本身就是群众文化爱好者,或者在群众文化方面有自己的专长。他们作为文化志愿者,对于群众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由于他之前也参加过群众文化活动,通过群众文化志愿者组织活动、编排节目、创作作品、服务引导等等众多工作,不仅能够献计献策,还能切身的为普通群众着想,从细微处体现出关心,充分体现着群众文化源于群众,服务群众的特点,能够在拉近群众与群众文化的距离,给广大群众以亲切感和归属感[3]。

(三)群众文化志愿者具有多角度性

群众文化活动的举办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对活动进行全方面的进行考量,采用符合实际又谨慎的态度面对活动举办过程,群众文化活动属于人群较为集中的聚会活动,虽然是以文娱活动或者表演为主要的形式,但是由于人员众多,在各方面上都要进行考虑,尤其是安全方面更是重中之重。群众文化志愿者来自自各行各业,他们有着自己的专业技能,而且对于文化事业有着一腔热情,所以,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可以从多角度中进行分析。群众文化志愿者可以从自身角度出发对活动这个过程进行探讨,人多必然力量大,人多同样方案也是更多,充分发挥不同行业的不同力量,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探索最佳活动方案。

三、借助群众文化志愿者推动群众文化发展的策略

(一)鼓励更多行业人群加入到群众文化志愿者

群众文化应该有更多的群众文化志愿者加入,只有不断壮大队伍,才有益一个群体的“血液更新”和“新旧交替”,所以我们要加大对于群众文化志愿者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群体所做的事情,鼓励更多行业人员加入到群众文化志愿者中来,单一的志愿者结构是不健康的,建立健全更丰富的群众文化志愿者结构。增加群众文化志愿者人群的行业种类,不仅可以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角度,还能在群众中增加群众文化的宣传力度,同时志愿者都是采取自愿原则,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利用最小的经济成本,并获得最好的服务质量。

(二)优化群众文化志愿者工作上的分配原则

群众文化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不仅包括文娱活动还包括前期组织、后期整理,包括但不限于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队伍建立等等,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一个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举办都事无巨细,所以我们在群众文化志愿者工作分配上要进行优化组合,针对于有具体专业的人士,要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例如,有些志愿者擅长维修设备,具有电子设备、电气化工程等专业技能,就可以让他们对于舞台的设计和搭建参与,以及音响设备、灯光舞美等方面工作进行深入展开,有的自愿者的自身工作和文化事业没有太多关联,但是由于其人脉比较广,为人热情,那么就可以对群众文化志愿者队伍进行人力资源管理,针对于招募新人以及团队管理作出贡献。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要充分认识到个体化差异并加以利用,让每一个群众文化志愿者都能发光发热。

(三)建立健全群众文化志愿者保障机制

群众文化志愿者虽然是一群以自愿为原则的公益性群体,但是也要对他们的合法权益进行保障,一个群体的良性运行不能仅仅依靠自觉性,而是要有明确的规章和制度,在人们享受着群众文化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感,也要注重这些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志愿者。群众文化活动大到大型的舞台演出,小到社区活动,都是“以人为本”的活动,志愿者要在这种社会性活动中进行工作,就需要相应的保障机制。建议政府或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群众文化志愿者的相关法律该法规,并明确其应得的权利和义务,只有强大的背后支撑,才能刺激志愿者的积极性,并对群众文化志愿者的行为统一规范,以及建立奖惩措施,以保证提升群众文化服务意识[4]。

(四)加强互联网对群众文化志愿者工作提升

我们正处于社会发展、科技蓬勃的时代,互联网和大数据是目前新型互动平台,它们正在不断的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在各行各业里都和互联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群众文化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也要跟得上时代的脚步,让群众文化和互联网进行有效的融化。例如我们在宣传上可以通过网络将更多更好的群众文化作品进行发布,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进来,在人员招募上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报名和递交资料。网络的兴起讓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快速,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和特点,为群众文化服务,还可以通过网络让工作人员和广大群众进行交流和互动,促进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广泛吸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质量做出努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志愿者是群众文化发展的原动力,他们来自群众内部,对群众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他们是一群以自身热情和对群众文化的热爱为出发点的公益性志愿者。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样的社会资源,不断扩大群众文化志愿者的招募群体,让他们可以在更多的角度和更宽泛的视野下为群众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参与到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志愿者既能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又满足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借助群众文化志愿者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是群众文化可持续性发展的最佳方式,也是让群众文化志愿者发挥自身能量的重要途径,既满足了群众文化需求,又为建立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夏建华.浅谈群众文化实践工作中文化志愿者的重要价值[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8,(7):171,173.

[2]邓栋文.借群众文化志愿者之力,提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进程[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9,(3):210-211.

[3]马林1.群众文化志愿者在群众文化实践中的作用分析[J].新一代:理论版,2018,000 (011):P.153-153.

[4]莫合买提·吐尔洪.群众文化志愿者在群众文化实践中的重要价值分析[J].青春岁月,2018(5):422-423.

猜你喜欢

推动
推进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措施分析
论大数据对高校教育的推动作用
让企业报助推企业文化发展
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推动普通纪念币参与流通的对策
试论不结盟运动推动国际裁军进程
造型设计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对高职院校绿色后勤管理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