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

2019-10-21孙雅琪

青年生活 2019年13期

孙雅琪

摘要:1815年签订的《最后议定书》标志着维也纳体系的形成。维也纳体系在英奥等大国的极力推动下,以协调谈判等方式解决大国争端,期望各国达成共识,共建欧洲的均势体系。由于其维持了近代欧洲最长一段时期的总体和平,因此维也纳体系被认为是外交均势的经典之作。但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的瓦解也同样值得仔细探讨。本文根据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的运行机制,着重分析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均势的瓦解时间与原因。

关键词:维也纳体系;均势;瓦解;近代欧洲

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瓦解后,维也纳会议上通过的《最后议定书》使维也纳体系在列强相互妥协退让的基础上被确立。维也纳体系是以恢复欧洲旧秩序,并以和谈的形式缓和各大国之间的矛盾为目的,具有统筹性、整体性以及全局性的国际体系。维也纳体系最大的成就是在欧洲地区建立恢复了欧洲均势,因此也有学者将维也纳体系称为“均势体系”。维也纳体系实际上是以维持欧洲各大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实力相对均衡的方式,使欧洲得以免于发生全面大战。“均势体系”最终想要实现的是区域内的局势稳定,使大国之间紧张关系趋于缓和。维也纳体系使得欧洲的均势外交进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由于当时各大国的利益或多或少与海外殖民地有关,因此维也纳体系本身也具有了一种世界性质,深刻影响了此后大国之间的交往,对研究国际关系的变化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和世界大环境形势的不断变化,经过各国不断努力维系的维也纳体系逐渐衰落并最终瓦解。本文着重对维也纳体系瓦解的时间及原因进行分析。

一、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的时间

维也纳体系最大的成就是在欧洲地区建立恢复了欧洲均势,因此也有学者将维也纳体系称为“均势体系”。维也纳体系实际上是以维持欧洲各大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实力相对均衡的方式,使欧洲得以免于发生全面大战。“均势体系”最终想要实现的是区域内的局势稳定,使大国之间紧张关系趋于缓和。维也纳体系使得欧洲的均势外交进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1]由于当时各大国的利益或多或少与海外殖民地有关,因此维也纳体系本身也具有了一种世界性质,深刻影响了此后大国之间的交往,对研究国际关系的变化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维也纳体系瓦解的时间,有很多专家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很大一部分学者认为维也纳体系的瓦解时间应在1848年欧洲革命后。[2]还有专家认为维也纳体系时期,之所以原有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原因在于德国强大后所产生了称霸的企图,但英国作为老牌强国,必定要加以阻拦。由此所产生的无法避免的冲突,究其根源还是德意志统一后的崛起。即虽然德意志统一后各国综合国力的变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归根结底是因此造成的现象,所以因为维也纳体系下均势格局的崩溃源自德意志的统一。[3]

虽然上述说法从具体运作方式上看是有其合理性的:在经历了 1848年欧洲大范围的革命、克里米亚战争后神圣同盟的瓦解包括英法關系拉近等一系列事件后,各大国之前的所形成的联盟名存实亡,之后德国以及意大利的统一更是导致欧洲各国在领土面积和国家实力方面被重新洗牌,在维也纳体系中各国费心结成的各种联盟以及实力相对均衡的局面早就不复存在。但从体系中说,虽然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后,欧洲势力分配已经出现了巨大变动,但在维也纳会议中的抑制自由主义扩张以及限制资本主义革命的目的依旧存在并一直得到贯彻。因此,虽然欧洲秩序被打乱,可各国的民主革命确实是一直处于被压制的状态。这种状态被一直延续到一战结束后凡尔赛体系建立,以至于欧洲小国中的民主化浪潮一直没有泛起波浪。鉴于此,本文认为维也纳体系下的均势应瓦解于1914年一战爆发。

二、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的原因

(一)内部约束力缺失

自维也纳体系建立伊始,体系内约束力的缺失便一直是一颗定时炸弹,这也成为了维也纳体系最后崩溃的原因之一。维也纳体系的运行机制是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其中尤以反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神圣同盟为核心。由于英国奉行孤立主义并且海外贸易发达,国内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从其政体便能看出,实际奉行自由主义的英国显然并不能融入神圣同盟中。而英国之后参加反法同盟,以及配合其他大国的行动分配也只是为了防止法国(或欧洲大陆上任意一国)过分强大进而损害英国在欧洲的地位以及海外殖民地的利益,这与欧洲封建君主个对于欧洲大陆各国实力保持均衡的目标不谋而合。但除此之外,欧洲封建君主国另一个迫切想要实现的关于抑制民主革命,维持封建统治的目标却不能得到英国的认同。因此自由资本主义的英国与封建君主专制的欧洲大国从一开始就没有能站在统一立场上,这也为后面各国的矛盾埋下了伏笔。比如在有关西班牙独立等事情上,英国和欧洲传统王国站在完全相反的两个阵营中,以及之后英国与普奥俄等欧洲封建大国在希腊问题以及法国菲利浦王朝资格等问题的争端都证明了通过神圣同盟建立起来的欧洲协调彻底失灵。

(二)科技革命带来的冲击以及德国的崛起

科学技术的飞跃也使得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的瓦解变为现实。科技发展对于国家来说最直观的影响就是生产力的大发展以及经济实力的增强。资本主义在运行中存在着所谓的一般规律—即自资本主义在生产的周期性,再加上科技革命的兴起,各国的综合国力对比有了明显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应是德国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以及英、法等老牌强国实力的大幅缩水。至此,欧洲各国之间实力对比失去平衡。至第二次技术革命后,美、德的工业产值以绝对的优势占据了世界的前两名,可他们的殖民地面积之和却不足当时英国殖民地面积的十分之一。[4]新兴国家亟需通过推翻旧体系所规定的条条框框为本国争取崛起所需的宝贵的生存空间;而老牌强国为了不让自己的地盘受到冲击,势必需要极力打压新兴国家。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旧的国际关系与国际体系的崩溃,而新的国际体系则应运而生。维也纳体系自建立之初,其核心与精神便是在欧洲地区建立和恢复均势局面,可这一核心却随着德国的逐步崛起而发生变化。德国依靠统一战争的胜利,削弱了奥地利和法国的实力,从而开始使得欧洲建立起来的均势关系出现了一些变化。而德国统一后更是将其彻底打破——占据了中欧广大地区的独立而完整的德国,必不可能甘愿被欧洲各国再次“挟持”瓜分,维也纳体系中的重要“缓冲地带”就此消失。

(三)自由主义及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

此外,造成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的直接原因便是自由主义的发展。上文提到英国虽然始终推崇欧洲均势,但对于维也纳体系中一直强调的核心,即对自由主义的遏制却并不认同。而法国大革命后,法国的意识形态与英国逐渐接近。对于法国来说,维也纳体系的存在始终是在提醒他作为一个失败者的经历,即使这个体系对于作为战败国的法国已经足够宽容,但一个老牌霸主的尊严时刻催促着政府尽快对维也纳体系进行挑战(实际上,在德国和意大利统一战争之后的欧洲领土划分问题上,法国政府也的确尽己所能的这样做了)。出于上述原因,英法在维也纳体系下的百年时间中一直在试图对维也纳体系形成冲击,两大国在一战中获胜,并使三大欧洲传统王朝覆灭,加剧了维也纳体系的崩溃。[5]

除自由主义外,民族主义的迅速发展也在客观上加剧了欧洲均势格局的瓦解。在维也纳体系建立之初,凭借其强有力的约束力和神圣同盟对于意识形态的有效干预,包括1848年大革命以内的诸多起义均被欧洲封建传统大国所镇压。但之后随着神圣同盟的瓦解以及德意的统一,一直被压抑着的民族主义迎来了井喷式的爆发。直到塞尔维亚民族主义情绪激化,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并成为了一战的导火索。此后兩个阵营僵持对抗,战争爆发。与此同时,战后一大批如奥地利、保加利亚、波兰等民族国家相继出现,维也纳体系也走向了彻底终结。

三、小结

自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各传统大国按照自己的心意,对欧洲进行了重新安排,并最终建立起维也纳体系。作为欧洲均势的黄金时代,虽然其运行机制及维持手段都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的印记,但维也纳体系依靠大国之间的相互妥协和一系列的国际和谈在欧洲范围内营造了近百年的和平环境。之后维也纳体系又再次终结于一战的炮火。始于战争,却又终于战争的维也纳体系向我们证明了,任何试图凭借武力和强权建立起来的国际体系或霸权是无法长期维持下去的;任何非正义的,甚至肆意将国际公平进行践踏的行为终将失败。

参考文献

[1] 唐贤兴.近现代国际关系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3-205.

[2] 姜安.均势外交的历史流变[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3(4):36-40.

[3] 吴木生.试论1815年维也纳均势体系的特点[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4] 金重远.欧洲均势与世界稳定[J].学术月刊,1995,(10).

[5] 许博.浅述维也纳体系的多极格局—理论与现实[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