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登山临水乐如何,好梦焉能长作

2019-10-21张萍

青年生活 2019年16期

张萍

摘 要:梦是人潜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既是虚无缥缈的泡影,却又能引发人无穷尽的创造灵感。尤其对于文人来讲,这种由梦境带来的创作灵感表现的更为明显,本文就清代满族女词人顾太清仅存的七阙记梦词进行分析,试图探索词人梦中所体现出来的隐性情感。

关键词:顾太清;记梦词;梦中人;梦中事;梦中景;暮年之梦

梦以它特有的神秘感受到古今文人的青睐,他们对梦情有独钟,借其创作大量的文学作品来表达情感,这些与梦有关的文学作品是创作者主体思想和生存状态的一种反映。顾春,清代女词人,姓西林觉罗氏,因系鄂昌之裔,改姓顾氏,字梅仙,号太清。常自署名太清春,晚年也自署太清老人椿。有记梦词七阙。

一、悠悠往事,不堪回首:记梦中人

顾春虽作词较晚,其词情却毫不逊色。这首《鹊桥仙·梦石榴婢》是她最早的一首记梦词,亦是悼亡词。

一年死别,千年幽恨,尚憶垂髫初会。眼前难忘小腰身,侍儿裏,此儿为最。

悠悠往事,不堪回首,空墮伤心清泪。夜深时有梦魂来,梦觉后、话多难记。鹊桥仙,为这首词的词牌名,《钦定词谱》中说“鹊迎桥路接天津”“始自欧阳修,因词中有句,取为调名。”又有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六引《淮南子》,谓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石榴是顾春的侍婢,因性情与她相近,得其厚爱。石榴年纪不大却聪慧,能略懂顾春诗的精妙处,有意向其习诗,却恶疾缠身早逝,顾春有诗《哭石榴婢》,石榴过世一年,顾春时常挂念,这首《鹊桥仙·梦石榴婢》“行文柔,婉似水,笔致缠绵,悠悠相思中,包含着浓浓之意。”体现出顾春与石榴在阶级等级明显的封建社会中难能可贵的主仆情谊。往事不堪回首,失去一位日夜陪伴的贴心人,空闲寂寞诗都无人诉说。词人只能在梦中与之娓娓相谈,怎奈“梦觉后,话难记”,这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

二、半生尝尽苦酸辛:记梦中事

顾春的祖父鄂昌系雍正朝权臣鄂文泰之侄,乾隆朝因文字狱受株连,被抄家赐死。因此,顾太清一出生便是“罪人之后”,她早年生活困苦,又因为家世出身等问题,虽与奕绘贝勒两情相悦,却受到各方阻挠,假托为荣亲王府护卫顾文星之女,上报宗人府,才得以嫁给奕绘作侧福晋。太清词大多清丽唯美,而这首《定风波·恶梦》读来使人一惊,伤怀且萎靡。

事事思量竟有因,半生尝尽苦酸辛。望断雁行无定处,日暮,鹡鸰原上泪沾巾。

欲写愁怀心已醉,憔悴,混混不似少年身。噩梦醒来心更怕,窗下,花飞叶落总惊人。

她祖父鄂昌受到胡中藻文字狱牵连被诛,此后家道中落,太清幼年流落江南,漂泊异乡,备尝艰辛。“事事思量竟有因,半生尝尽苦酸辛”就少年时期的困顿生活究其原因,“望断雁行无定处”,凄苦之情难以言表。《诗经·鹿鸣之什·常棣》中“鹡鸰在原,兄弟急难”说鹡鸰飞落在原野上,兄弟相救急难中。太清有兄鄂少峰,妹西林霞仙,在这里便是对手足心怀不安的深沉想念。上阙是词人对梦的追忆,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下阙是词人稍清醒后的思绪,种种复杂的心绪凝结成“欲写愁怀心已醉”,表现出词人内心愁闷却写不出来的无奈及受过创伤后的麻木心境。这首词就是对苦难生活的回忆,来自对生活本身体验,没有任何特意的修饰,在她内心里年少的漂泊生活及导致她漂泊的事件就是她的“恶梦”,读来令人凄然且生怆然之心。

三、烟笼寒水月笼沙:记梦中景

太清的词多写别致的景物,这与她喜游山水的性情有关,这首《江城子·记梦》生动地写出了词人的梦中景致。

烟笼寒水月笼沙。泛灵槎,访仙家。一路清溪双桨破烟划。才过小桥风景变,明月下,见梅花。

梅花万树影交加,山之涯,水之涯。澹宕湖天韶秀总堪夸。我欲遍游香雪海,惊梦醒,怨啼鸦。

此时词人身处北方,却梦回江南,引唐人杜牧《夜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写出了薄烟雾绕下的秦淮河夜景,诗情画意深入人心。“泛灵槎,访仙家”,晋张华《博物致》:“年年八月,有浮槎来去不失期。”此后便有浮海寻仙求道之说,这里用作典故。“灵槎”即仙船,词人乘仙船访仙人。“一路清溪双桨破烟划”,词人乘着小船,荡着双桨,冲破水面的烟雨一路前行。“才过小桥风景变,明月下,见梅花”,实际上在梦中人通常会把平日里的期望带进来,以实现白天看不到的景象,整篇词都没有交代梦中的时间,词人在梦境是忽略了时间季节的规律性的,这并非不合理,因为梦本来就是复杂交错的,开篇似在写春雨江南夜,而后又写“见梅花”,在这里可以看到词人年少时在江南待了不少时间,见了江南冬春各季各景,都留下了很美好的印象,而这种朦胧夜色烟雨行舟看梅花的场景在北方是见不到的,因此一下子都涌入到梦中来,由此看来,梦的开始便是个美梦了。下阙首句“梅花万树影交加”,姑苏邓尉山遍植梅树,在溶溶月色下,梅的花影与树影倒映在水里层层相叠,美不胜收,赞慨之情油然而生。邓尉面临太湖,左近太平山,所以说“山之涯,水之涯”“澹宕湖天韶秀总堪夸”,月、梅、山、水、扁舟、孤人,一篇静谧祥和之景宛如一幅画卷,美不胜收。词人沉醉于这夜色江南烟雨中怡然自得,难以自拔,“我欲遍游香雪海”,邓尉山盛产梅花,飘香数里,清康熙时江苏巡抚題“香雪海”刻石于此,得此名。词人正想好好畅游一番,却不料“惊梦醒,怨啼鸦”,真是扰兴致。好梦不常做,如此美梦更是难得。再有《浪淘沙》一阙:

梦游一处,曰天籁寺。壁间有词,牢记半阙,醒即笔之于简。盖《浪淘沙》也,足成一首。

楼外雨初晴,人倚云屏。月华如水照吹笙。多事夜寒添半臂,春也无情。

残烛尚荧荧,好梦初惊。纱窗晓色已平明。天籁不知何处寺,一片虚灵。

据作者小序,词人在梦中游至一处名叫天籁的寺,寺壁有词半阙,醒后就立即写下并补下阙使成为一首完整的词。上阙是梦中词,下阙是词人补笔,词人写下阙以上阙为据,作补遗,上阙中提到一女子靠着屏风回想昨夜的皎皎月光及春夜寒冷自己还添了衣裳,原是夜里下了雨加剧了寒冷。下阙词人以该女子的口吻继续说荧荧烛火,好梦初醒,恐是太清做了个梦中梦,还仔细回味着这梦中天籁寺是在何处何寺?想了良久也只是“一片虚灵”,徒留这虚幻缥缈的美好回忆。这如同庄周梦蝶,不知是“人梦蝶”还是“蝶梦人”,又如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太清在这里记述的是一个很美的梦境,只是梦境再美终究是梦,醒后一切都化为泡影。在她看来,对于美好的事物不必刻意追求,一切皆不过是过眼云烟。

四、好梦流连怕醒:暮年之梦

顾春学词是在和奕绘成婚十之后,她少年颠沛,未必能有系统的学习,所以她的词以新奇敏锐的触觉为上,对夫对友,对景对物都有极深厚的感情。太清孀居几十年,经历了人世大喜大悲,至晚年对人生更是淡然。这首《醉太平》是太清七十三岁所作:

辛未十二月初六日,夜梦一丽人,貌甚美。时样宫妆,坐磐石对月鼓琴。声音清脆,指法圆活,俟其曲终,予请其字,即转琴背,有径寸金字图章一方,篆“华轩”二字,傍有小金字行书两行,月下不甚了了。指其图章以示曰:“即此也。”予叩其所传,答以“曹和尚”,俯笑曰:“非僧也。因年老脱发,故有和尚之称。”言毕,欲行再鼓,忽被啼鸟惊觉,醒来谱此小令,以记其事。

风清月清,鸾鸣凤鸣。谁家绣阁娉婷,借冰丝写情。

云声水声,鱼听鹤听。恼人好梦偏惊,是山灵化成。

据首词序可知太清夜里梦见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坐在石头上对月抚琴,女子指法灵活,琴声清脆婉转,等她弹完一曲,词人上前去问她的名字,她转过琴背,指上面的图章说,这就是了,词人答“曹和尚”,她笑说不是曹和尚,只不过是年纪大头发掉了而已。因是梦境,梦又与主体的现实生活相关联。暮年的太清嗜读《红楼梦》,《红楼梦》是以一僧一道为故事开端,这便成了太清梦境的构成要素。另外一首《西江月》[13]:

光绪二年午日,梦游夕阳寺

寻得夕阳小寺,梅花初放厓阿。一弯流水绕陂陀,西路斜通略约。

好梦流连怕醒,偏教时刻无多。登山临水乐如何,好梦焉能长作。

太清的梦有色彩,有味道,有感情,还与她的人生境遇息息相关。这首词作于光绪二年端午节,这时的太清已年近耄耋,年老体弱、双目失明,不能走出家门去游览寺庙,然而在梦里,寺庙的场景真实地呈现在眼前。太清在中年时,曾游览过京城的夕照寺,这时年迈的太清时常怀念与丈夫、好友结伴同游的情景,因此在这个梦中,她游览了夕阳小寺,梅花初放在“厓阿”,有一弯流水绕过斜坡。“好梦流连怕醒,偏教时刻无多”,好梦使人沉浸其中生怕惊醒被打断,醒后还细细回味梦中美景,叫人流连忘返,可是梦终有醒的时候,就好像人的一生,此时太清年事已高,已然觉察到自己时日无多,人生这场梦也该醒了。此后不久,太清便过世了,这首词作便成了她的绝世之作。“登山临水乐如何”太清从年轻时就喜欢游山玩水,一生之中游了不少山水风景。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风景让人心情开阔舒朗,太清的性情里便充满了乐观,睿智,豁达,这些都使她度过了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痛苦的时刻,這时的太清已至暮年,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好领悟,登山有水再好也有尽,“好梦焉能长作”既说的是此时太清做的游寺美梦,也是人生这场梦,都会醒。

顾春一生过得闲淡豁达,少年时期度过流离飘零的生活;青年时期嫁得心上郎君,夫妻琴瑟和鸣,感情笃欢;丈夫离世后,她艰辛抚养子女。不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她都能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近四十年的孀居生活里,她经历了各种世事无常,若非有豁达舒朗的心境怎熬得过这漫漫年岁。

参考文献:

[1]郭延礼.近代文学发展史[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