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高校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与建议

2019-10-21陆安飞

青年生活 2019年16期
关键词:安全监管

摘 要:由于高校食品监管的法律规定落实不到位,存在管理模式不合理、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高、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导致高校食品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文章总结高校食品及其监管现状,从监管部门、食品从业人员、学生自身等视角,提出转变理念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和职业培训、构建高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法律体系、建立师生共同参与高校食品监管机制等措施,以完善高校食品安全监管。

关键词:高校食品;安全监管;校园共治

一、高校食品来源及管理现状

高校食品主要来源于学校食堂、超市以及学校周边的餐饮门店和流动摊点。相较于学校外面的餐饮门店和流动摊点,食堂可供选择的餐食种类较少,越来越多高校学子不满足学校食堂的食品供应,而选择学校周边的餐饮门店或者流动摊点就餐。根据一项对四川省内部分高校的安全意识调查显示,不到40%的大学生选择在本校食堂就餐,近1/4的大学生选择学校周边餐馆及流动摊点就餐。由于高校食品来源的分散性,对周边餐饮业统一管理的难度较大,导致高校食品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一)粗放的管理漏洞多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起步较晚,对改革后的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不足,导致存在许多监管盲区。食堂方面,全部或者部分对外承包经营,多数学校放松了对承包企业的监督管理,企业自管自营导致食材的采购、保存等关键环节出现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超市方面,缺乏对食品供应商的管理,一些小型的学校超市或者校园小卖部仅仅依据价格的高低选择进货渠道,导致超市销售食品可能存在质量不合格、“三无产品”等不安全因素。特别是生鲜食品、奶制品、面包等保质期较短食品的存放,由于高校超市规模的限制,设备的配置不合标准,导致分类存放等落实不到位,不能达到食品卫生安全相关标准。

(二)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低

食堂从业人员大多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工,没有受过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对食品安全问题不够重视。且这些务工人员流动性较强,没有相关的从业培训,在加工制作食品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卫生的操作,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许多校园超市经营者的安全意识也不高,商人谋利的心理导致在经营過程中,选择性忽视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性。流动摊点的小摊贩大多是学校附近的无业人员,不具备基本食品卫生常识,没有卫生执照和经营许可证,没有卫生的加工制作条件,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学校附近外卖平台提供从餐到寝的服务也是广大学生所喜爱的,但外卖的塑料饭盒与不确定的食材来源都证明外卖员和外卖餐食制作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高。

(三)硬件设备不合格

多元化的经营模式,高校不再管理食堂的和超市的硬件设备更新,企业基于逐利的经营目的和经济成本的考量,很少会主动更新设备改善食堂条件。高校超市大多是小型超市,企业的规模较小,设施配置相对简单。校园内部的小卖部等食品零售店的硬件设施配置则更加简陋。对于校外的餐饮门店,大多是小本经营的小店,厨房的设配设施也远远不如大型的饭店餐厅。而校园周边的路边小摊贩,加工制作食品的工具都是个人制作的,其消毒杀菌等是否到位也未可知。各食品经营主体都存在硬件设备配置不达标的问题,而消毒不到位、食品储存放置不按规定,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安全问题。

二、高校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规定不完善,某些地方还存在监管盲区

现有食品安全法律的规定过于宏观,对高校食堂、超市、周边餐饮业等特殊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管没有针对性的规定,导致“钻空子”经营的情况频繁。《食品安全法》中的某些规定过于原则,不便于具体适用,对食品问题导致的损害赔偿无明确具体的规定,还需要补充规定。关于消费者维权方面的制度不完善,导致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遇到不法经营行为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做支撑,出现一些监管盲区,给不法经营行为逃脱法律制裁的机会。

(二)学生权利意识和经营者责任意识有待提高

实践中,不少同学在食堂或者餐厅吃到有头发的菜,有虫子的肉都只是扔了了事,而不会向学校反映情况,争取自身合法权益。由于权利意识淡薄,在消费过程中忽略证据的保存和收集,导致后续的维权过程艰难。一项调查显示,医学生对食品营养标签的知晓率并不高,两千多名抽样学生中只有三分一的同学会看营养标签。医学生尚且认知不到位,一般同学对食品营养安全的认知更差,大多忽视了食品包装上虚假的营养标签说明。另一方面,许多餐饮小店和小卖部的经营者文化水平不高,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不了解,没有接受过相关的职业培训和法学教育,无法清楚的意识到经营者的法律责任。

(三)监管部门不协调

校园食品安全,不仅是地方政府和食药监管部门的责任,也是教育部和学校的义务。存在多方的校园食品安全责任主体,相应地也就存在多方的监管责任。尽管《四川省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已经做各责任主体的具体职能做了区分,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界限不明的事项,而对于这些特殊的事项可能会面临“踢皮球”。政府和监管部门以及地方高校存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不同的机构和管理方式容易造成各自为政的局面,而这种分散监管模式则容易导致各方无法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在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各方因为各自的利益互相不配合,从而导致执行困难的局面。

三、完善高校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一)理念转变,提高安全意识

校园食品安全关系到千万学子和教职员工的生命健康,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既是对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要求,也是对高校党政干部的要求,更是对学生和老师的要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才会在监管过程中,严抓严打食品违法经营行为。

1.提高管理人员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既是政府监管部门的义务,也是高校领导干部的责任。因此,既要提高政府监管部门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也要提高高校党政干部的食品安全认识,保证校园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政府监管人员要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在日常监管工作对违法经营活动,依法执行,严肃处理。

2.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食堂和超市的负责人要开展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的活动,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在招录食堂工作的员工时,就要求办理健康证,确保从业人员身体健康,减少食品加工制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对从业人员做必要的职业培训和道德教育,增强食堂和超市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另外,学校作为教育培养的机构,可以定期为食堂和超市员工提供食品安全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和咨询。

3.向学生灌输食品安全知识和理念

学生作为校园食品最主要的消费者,应当重视校园食品安全存在问题,积极参与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认真学习有关的食品安全知识,提高自身对校园食品安全的认知,监督校园食品违法经营行为,一旦发现有违法情况,积极向学校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积极协助处理食品安全事件。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要鼓励学生课上课下学好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帮助父母朋友维权,积极利用学到的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行动转变,加强安全管理

保障校园食品安全,需要政府和学校共同探索改革,寻求最恰当的高校食品安全卫生监督管理方案。合理引进经营学校食堂和超市企业,制定详细的准入标准,只有达到相关条件的企业和个人方能在学校范围内经营食堂或者校园超市。既要重引进也要重管理,设立统一标准,实现对学校食堂和超市的规范化管理。

1.构建高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法律体系

第一,政府细化高校食品安全监管法律规定

对于高校内部的食品安全监管,政府可通过立法明确高校引进企业经营学校食堂和超市的条件,设立合理的准入门槛,规范高校引进市场主体经营学校食堂和超市的程序和步骤。对于校内经营的食堂和餐饮门店以及校园超市和小卖部等,监管部门也要严格依照食品卫生安全的相关法律规定,定时定期进行检查或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定期检查超市食品是否达标。基于学校的特殊性,校内经营的服务群体特殊性,必要时可以比一般餐饮业更加严格。对于高校外部的餐饮业的监管,须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联合卫生部门、工商部门等加强对学校周边餐饮门店的抽查检测,对于不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采取撤销从业许可证、缴纳罚款等方式严肃处理。同时,与城管部门联合协作,严格对流动摊点的管理,对不符合标准的违法经营行为,做到違法必究。

第二,学校制定规章制度规范校园食品经营

除了立法的规定之外,高校自身应该制定有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学校食堂和超市的经营活动。食品安全相关法律规定是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依据,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食品安全法律良好实施的保障。对于校内食堂的管理,高校依法严格落实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而对于校内超市和小卖部的管理制度制定则需要依据《超市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试行)》的规定进行,严格规范校内超市和小卖部的经营活动,建立校园超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第三,政府与学校联合协作监管

高校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的建立仅仅依靠地方政府的立法规定和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监管部门与学校联合协作,共同保障校园食品的卫生和安全。政府立法需要科学的评议论证,高校的教授学者可以为食品安全监管建言献策。而高校制定有关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需要参考政府监管部门提供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作为参考。因此,政府和学校联合协作监管,是食品安全卫生法律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也是保障校园食品安全的必然选择。

2.建立师生共同参与高校食品监管机制

第一,立法为师生共同参与高校食品监管提供法律依据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十二条,任何组织和个人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有举报权,对监管工作有建议权。《关于加强高等院校食堂工作的报告》也提到了监督权的问题。这些规定是宪法中公民的批评建议权利在食品安全领域的体现,也是高校学生和教职员工参与高校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支撑。但仅有法律条文是不足以保障公民监督权利得以实现的,还需要健全明确具体的监管制度,以便师生能够真正有效的行使这项权利,在实际生活中,发挥师生共同参与监督的最大作用。

第二,地方政府和高校合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难以预估。在这个高校师生人人上网的时代,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到传播只需要几分钟,如果官方平台不能及时做好信息公开,单纯的事件就会在传播过程中演化成社会问题。地方政府部门与高校合作建立高校食品安全监管的信息共享平台,既有助于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及时掌握高校食品安全事件相关的真实信息,做好相应的应急救助工作,避免事件影响产生更多不利的社会恐慌,又能帮助学校在第一时间采取最恰当的应急措施,紧急处理有关食品安全的事件。

第三,推动师生主动参与食品安全监管

高校师生作为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发现食堂、超市等校内食品经营者存在违反食品安全法的经营行为时,要积极检举揭发,主动配合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学生作为校园主力军,可以对学校中的各项问题进行监督,通过手机拍摄保留证据,向校园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官方媒体爆料揭发,为学校和政府的监管部门安全执法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证据。鼓励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的行为,向其提供一定的荣誉奖励或者实务奖励,引导更多的同学参与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的良好风气。

3.建立校园共治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安全无小事”,食品安全问题从古至今都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热点问题。做好食品安全监管,保障校园食品安全需多方的协调配合。工商部门应当严格对校园食品经营者的营业执照和资格登记审核,质检部门应当不定时对校园食堂和超市以及校园周边餐饮业展开抽查,学校要加强对校园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高校师生要积极参与校园食品安全监督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反映,避免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总之,监管部门之间要通力合作,实现对校园食品的“严防”、“严控”、“严管”。既要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管主导作用,还需要学校教职工和学生个人的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校园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

参考文献:

[1]王郑浩,闫桂玲,朱晓丹,等.四川部分高校食品安全意识调查[J].食品安全导刊,2015(5).

[2]陆安飞.网购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与对策[J].医学与法学,2017(2).

[3]段再冉,李亚苹,杨艳.医学生对食品营养标签的知识与态度调查,2017(2).

猜你喜欢

安全监管
内河船舶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
浅谈乡镇畜监所在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存在问题与对策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问题探究
上饶市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与对策探析
从安全监管的角度试析影响我国电梯安全运行的原因及对策初探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海上散装液体化学品运输安全监管方法
内河船舶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
探析内河航道通航安全问题和安全监管
北斗定位系统在客运车辆安全监管中的应用
物联网在暂时进出口气瓶安全监管中的研究和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