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论析

2019-10-21刘香玉赵茜雅

青年生活 2019年16期
关键词:人民改革开放意义

刘香玉 赵茜雅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将唯物史观作为哲学基础,它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化了共产党对于执政规律的认识。从过程维度来看,该执政理念的表现形式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多样的演变历程。执政理念关系到执政活动的合理与否,关乎到党的执政地位甚至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带来重要影响。历史和实践证明,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是正确的,新时代下,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和践行。多维探析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人民;哲学基础;意义;总体性逻辑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的哲学基础及表现形式

历史唯物主义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的始源。唯物史观从物质生产方式出发,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阐明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性作用,从而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确立自己的执政理念指明了方向。“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党,始终坚持“唯物史观为吾党哲学的根据。”[2]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时期不同,执政理念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邓小平时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对马克思主义最高价值取向的践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助力执政理念的践行,“三个有利于”检验执政理念的成果。江泽民时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与深化邓小平理论,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理念成为其关键“内核”。“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执政理念的落实。胡锦涛时期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谁执政”的时代主题。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回答了坚持与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新时代下,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矢志不渝地得到践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党的十九大指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3]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的重要意义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创新性地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最终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共同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终极关怀的实践,无论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无论是科学发展观还是共享发展等,以人为中心始终构成这些思想的根本内核,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使得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生机勃勃。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执政理念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动力因子和合理内核。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邓小平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确立,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江泽民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障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基点,也是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根本途径。”[5]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时期,“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倡导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它站在整个人类命运发展的高度强调发展的科学性。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四十年来,无论哪个时期的改革与发展都是围绕着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恒久不变的主题展开的,它作为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发展的“火车头”,它作为合理内核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谋求人民幸福的“最大公约数”,无不彰显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的方法论自觉

(一)坚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人民群众的充分积极性包括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自觉能动性和主体认知性。马克思主义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从物质生产的视角出发,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实质上,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人民群众遵循一定的规律从事实践活动以推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去带领人民群众实现民族复兴,执政的成效如何,人民群众是最终的“裁判者”。人民群众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动者,应该增强自身的主体认知性,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党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一方面,作为主体,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政党所提出的利国利民的政策在态度上要积极拥护,在行动上要积极配合落实。另一方面,人民群众要增强自身的政治意识,要做敢于发言的行动派。执政理念在落实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小的偏差,人民群众应该积极地敢于指出不足,以便执政理念真正造福于人民。发挥人民群众的充分积极性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的根本一步。

(二)坚持实现执政理念践行方式时代化

所谓的执政理念践行方式时代化是指中国共产党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所采取的方式要坚持与时俱进。四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能够取的如此大的成就,离不开党不断创新执政理念践行方式。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时代下,中国共产党坚持促进理念践行方式的时代化。例如,精准扶贫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抓手,是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为实现精准扶贫,我们党创新式的践行执政理念。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来助力精准扶贫战略,实现扶贫手段的创新性和执政理念践行的现代化。新时代,我们将要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不会减少,在理念践行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此,一方面,我们党要不断增强自身执政本领,促进执政方式现代化。另一方面,在推进执政理念时代化的同时要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从而使得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真正得到落实。实现执政理念践行方式时代化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的有力一步。

四、结语

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全部执政活动的“中枢系统”。新时代下,贸易保护主义凸显,国际竞争激烈,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挑战和风险并存。为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从而带领广大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

[2]毛澤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

[3]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2.

[5]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45.

猜你喜欢

人民改革开放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依法治国”的哲学思考
浅论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