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高中政治教材,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2019-10-21张梦华

青年生活 2019年13期
关键词:政治课政治素养

张梦华

摘要:思想政治课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是相关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主要从施良方的课程组织原则这一角度来对高中教材《政治生活》进行学理分析,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式培育。

关键词:课程组织原则、核心素养

在教学设计中,其中有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分析教材,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本文试图通过施良方的《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里课程组织原则这一原理对《政治生活》这本教材进行学理分析,来揣摩把握编者的意图,从而总结出教学的规律,从而对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主要研究如下:

一、基于课程组织原则对教材进行分析

1.《政治生活》教材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

根据施良方的《课程理论》中的第四章第三节进行分析,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主要是以整合性为主,顺序性为辅。所谓整合性就是各个课程内容之间横向联系,让学生获得统一观点。本教材四个单元分别对应四个主体“公民”、“政府”、“制度”和“国际社会”。这四个主体主要是横向联系。从宏观层面上讲,前三个单元是讲述我国的内政,也就是国内环境的概述;最后一个单元主要是讲述外交,也就是国际环境。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就是让学生对四个单元的学习,实现一个统一的整体目标:形成政治认同,并且这种认同不是毫不根据的,是科学合理的,由内政和外交共同作用以此让学生产生认同感,让学生树立起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让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有其更充分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积极投身于政治生活中。体现出高中思想政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所谓以顺序性为辅,通过上述的单元的结构图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本书的核心词是“公民”,也就是第一单元出现了这一核心词。后面的政府、党、政治制度以及外交政策都是为“公民“服务,体现出以人为本,这就意味着第一单元所涉及到的内容在后面的学习中反复出现,体现出课程组织原则的顺序性。

本教材在单元的设置上对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都有所体现,主要以横向组织为主。横向组织为主也正好应了前面的整合性的课程组织原则。本教材服务的对象是高中生,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而更多地追求知识的广度,这也符合高中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本教材最终目标就是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这种政治认同并非盲目的,而是理性的。达到目标即可,并不需要师生耗时耗力地深钻。纵向认同也并非就没有体现,本教材的第一单元是以“公民入手”,很显然是切中了学生最熟悉的角色入手,这样会让学生学习起来没有“代入感”,从学生自身开始学起;第二单元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三单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四单元是当代国际社会。后面的内容离学生越来越“遥远”,越来越“复杂”,好在都是为“公民”服务,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体现出纵向组织原则。对思想政治教师的启示,关注学生对生活经验的认知。建构主义认为真正的学习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完成,而是学习者在原有的经验的基础上意义建构和自主发展。所以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情感基础,抓住“最近发展区”,搭建“学习支架”。

2.《政治生活》教材单元内课程组织原则

下面以施良方的《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和问题》为依据来分析思想政治2必修《政治生活》单元内,课与课、框与框以及目与目之间的逻辑组织关系。以第一单元为例:首先,从课与课之间关系来看,从第一课和第二课的关系来看,主要是宏观和微观的关系。第二课的内容是以第一课的为基础,由此可见,是采用顺序性的组织原则。也因为是本教材的第一单元,编者为了让学生易于理解,采用纵向组织原则,心理顺序以及直线式。

其次,从框与框的关系来看,以第一单元第二课为例。本课中框与框之间的关系就是这种即并列又有些交集的关系。交集的部分是:意义类似、参与主体相同。所以遵循的课程组织原则是:以整合性为主,顺序性为辅。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相结合螺旋式为主,直线式为辅。既然框与框之间有交集的部分,那就带来两个方面的影响,风险和机遇。风险是学生容易形成迷思概念,机遇是学会前面两框的内容可以很容易的推导出后面两框的内容,形成知识正迁移。

最后,从目与目的关系来看,以第二课第一目为例。如图所示: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里目与目之间是有明显的推理关系,民主选举的面面观—选举方式的选择—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其遵循逻辑原则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民主选举的面面观—选举方式的选择—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逻辑层次清楚明白,由简单到复杂,有浅入深。遵循的课程内容组织原则是:顺序性,纵向组织,逻辑顺序和直线式。

二、以教材分析为依据,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1.教师立意要高远,教学方法要落地生根

本教材整体性组织原则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是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逐步内化的,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立意高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最终目标是培养的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培养国家战略所需要的人。青少年是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内容既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同时又要落地生根,立足于真实的情境中,用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养成素养,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2.教学设计中问题设置要有梯度。

既然本教材课程内容多以直线式的方式呈现,逻辑性为辅。就意味着螺旋式课程内容组织形式的优点难以兼顾到。所以这带给我们启示,问题与问题之间最好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有现象到本质、思维步步推进,承载起学生知识的调动、思维的碰撞、价值观的体验和智慧的生成。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如何落实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其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在问题设置上要体现逻辑性,要有梯度和维度,使得学生的思维水平也逐步上升,以此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以学生为主体

本书课程组织原则是以顺序性和心理顺序为主,体现以人为本。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关注人性,体现人文关怀,避免功利化和急功近利。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对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教育,其重要区别在于,培养什么的人,如何成为这样的人,使人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始终是思想政治课的内在主线。对课堂教学的启示就是本书承担起除政治认同之外的另一重要学科核心素养“公共参与“。而解决的途径则是:组织活动型学科课程,做到课程内容活动化,多设置议题。课堂的活力来自于学生。利用好先行组织者,引导学生产生更高层次或不同角度的新问题,进而继续探索。知识不应该是教师单方面地传授给学生,应该是由学生自己“生产”出来,借助的课堂形式还是活动型学科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维要新,学会辩證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如何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还是要以学生的为主体,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学生的需要和心理发展特点,设置出有内涵有温度有高度和维度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

3月18日,习近平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有必要从学理的角度对教材或者所教内容进行严谨客观地分析,从而更好地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教学,以此来实现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114页—第119页

猜你喜欢

政治课政治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高中政治课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策略
答案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谈谈“诱思导学”教学模式在农村中学政治课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