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供应链建设研究

2019-10-21马一鸣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22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马一鸣

【摘  要】伴随着国内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AI”“UR”以及“互联网+”等技术也开始逐渐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并成为人生工作与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使得传统的供应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的物流发展需求。文中针对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智慧供应链建设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提出了加强智慧供应链建设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供应链;供应链模式

新技术时代下,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渗人各行各业中,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商业模式等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而2018年4月10日,我国商务部等8部门印发了“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重点任务之首依然是“构建完善全产业链各环节相互衔接配套的绿色可追溯农业供应链体系”,更是将智慧供应链的构建列为了国家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加强对智慧供应链的建设,便成为当前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1 智慧供应链技术

1.1可视化技术

可视化一词源于英文Visualization,词义是:将不可见的、不能表达的或抽象的一些东西,转变为可以看到的或者大脑可以想象的图形图像。早在20世纪初,人们己经将表格和统计图等原始的可视化技术应用到了科学数据分析中。1986年10月,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图形、图像处理和工作站讨论会上,提出了科学计算可视化概念,从此可视化技术被正式提出。现代可视化技术的概念更为宽泛,指的是以计算机图形技术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生成对人体视觉刺激的图像,以便于人们接受、理解原始数据、信息的技术方法。它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涵盖了许多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辅助设计、几何学、感知心理学和人机交互等技术[1]。

1.2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的定义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感知手段将物的属性转化为信息,在相关标准规范的约束下通过传输介质进行物与物之间的控制与管理的一种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物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须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包括射频识别技术(RF1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等,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Internet相连接,在Internet基础上延伸的一种网络,其用户端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2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智慧供应链构建的主要问题

2.1供应链管理体系不健全,影响运作效率

智慧供应链体系需要交通运输、政府机关、商户、合作社、分销商等众多实体参与,且需要信息系统、物流管理、数据分析等技术领域的支持。但是,各实体和领域之间缺乏信息的互通互联,容易形成信息孤岛现象,使得在供应链体系智慧化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资源配置分布不均、缺乏统一有序的市场和龙头企业的带动等问题,影响了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2.2信息平台不完善,无法实现各节点信息共享

目前,一些智慧化的产品如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得不到普及。大数据技术在供应链和物流方面缺乏应用,供应链云平台使用较少,缺乏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撑,使得整个供应链体系的信息整合程度不高,无法实现各个供应链节点之间的信息共享。

2.3关键技术成本较高,标准体系不健全

以RFID为例,RFID编码规则混乱,缺少统一标准。此外,现在国内射频识别标签价格仍然较高,应用在价格较低的农产品上,使用成本太高。但要想实现供应链的全程可控,类似于RFID标签的使用又是必须的,因此,技术成本的降低和标准体系的健全,也是实现智慧供应链的关键问题之一。

3 互联网+背景下构建智慧供应链的有效措施

3.1完善生产计划系统

作为供应链的成员,企业需要从整体出发,努力构建完整的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使不同产品能够与相适应的计划模式、物料需求及配送模式进行匹配,从而拉动物料需求计划。实现ERP系统与SCM系统完美对接,增强销售过程的可视化和规范化,营造涵盖客户交易执行流程与监控的平台,动态控制过程,及时掌握相关重要信息,以便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2]。

3.2实现财务管理体系标准化和一体化

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标准化管理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财务管理工作历来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更需要标准化。处于供应链中的成员,迫切需要建立标准化的财务管理。在日常工作中,供应链中的企业可以通过查看财务数据来及时了解企业的运营信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企业需要利用ERP系统来实现企业的财务业务的一体化,从传统记账财务业务分析转向价值创造财务分析。在成功实施ERP后,可以构建基于数据仓库平台数据分析及商业智能应用。通过财务管理的标准化和统一化,增强供应链的可视性和共享性。

3.3定制化的供应链可靠性设计

供应链管理也被称为需求管理,其中一大难题就是不断扩大的客户需求。在智慧供应链管理下,企业能与客户保持紧密关系,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在智慧供应链中,客户将被视为供应链系统难以分割的一部分。作为供应链管理人员,一方面,设身处地地站在客户角度来思考问题,以客户需求为根本,融入供应链管理;另一方面,激励客户参与供应链系统设计、运行和管理。智慧供应链着眼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都与客户紧密联系。通过大量的信

息交互,智慧供应链对客户进行细分,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从供应链可靠性角度来看,客户需求是一种需要关注与整合的资源,合理利用客户需求将有助于平衡供求关系,从而确保供应链系统的供应可靠性;从客户角度来看,可以通过参与供应链的设计、运行和管理,从而改善自己的购买方式,购买切合自身需求的产品。但是客户对于服务标准是不一样的,智慧型供应链管理需依据不同标准合理区分顾客,提供可靠的个性化服务解决方案。

3.4可以借助标尺竞争,提升供应链可靠性

标尺竞争理论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引入相同类型的企业,并以此作为参照对象,需要监管企业成本和资金投入分别由类型相同企业的成本和资金投入决定。在标尺竞争监管情况下,由于价格取决于同类企业的成本,监管企业要获得较多利润,就必须努力做到使自身成本低于同类企业的平均水平,这样就达到激励待监管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務的目的。

最终,待监管企业选择同类企业的平均效率水平,从而达到纳什均衡状态[3]。智慧供应链通过正确地运用标尺竞争理论,供应链管理者可以不需要全面了解各成员企业的成本与投入等相关信息。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监管机构对被监管成员企业的信息依赖问题,而且解决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监管问题。对价格采用价格上限监管方式,服务可靠性监管从供应可靠度与产品合格率两方面进行控制,采用相应的数学分析方法建立了相应的监管数学模型,促使成员企业提高各自的服务可靠性,从而达到提升供应链整体可靠性的目的。

结束语

“互联网+”的核心不是在于简单地讨论互联网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或将企业的日常运营贴上“互联网+这个标签,而是如何更好地结合新技术、新手段去改良和优化产业,实现更优化的运作方案,更高效的、运作效率、更开阔的服务空间、更透明的结构流程,如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构建智慧供应链。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每一个企业深人思考产业或行业的状态、挑战、阻碍,以及发展的规律和方向,去探索创新的战略、工具、技术、流程和组织,真正带动产业、企业和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白.浅谈“互联网+”背景下智慧供应链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02):74-75.

[2]陶璐璐,范宇麟,周咏梅.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研究——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智慧供应链金融为例[J].商业会计,2018(15):75-77.

[3]樊莲花.“互联网+”背景下智慧供应链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21):152-153.

(作者单位: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物资分公司)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