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云教育平台的移动学习模式研究

2019-10-21黄乐辉盛艳微罗英

现代信息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学习模式移动学习

黄乐辉 盛艳微 罗英

摘  要:云技术的大规模应用,网络传输速度的提升,以及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移动学习带来了新的教学价值。除了给个人、学校、社会带来更多的移动学习应用,还创新性地变革了以往的学习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基于云教育平台的移动学习由过去单一的呈现信息的网站,变成了一个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大大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效率。

关键词:云教育平台;移动学习;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21-0115-03

Abstract:The large-scale application of cloud technology,the improvement of network transmission speed,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 bring new teaching value to traditional mobile learning. In addition to bringing more mobile learning applications to individuals,schools and society,it also innovatively changes the previous learning and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s. Mobile learning based on cloud education platform has changed from a single website presenting information in the past to an educ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greatly improving learnerslearning initiative and learning efficiency.

Keywords:cloud education platform;mobile learning;learning mode

0  引  言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变革,在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公平、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学习型社会和贯彻人才强国战略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基于云教育平台的移动学习。云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基于云计算的思想,将信息从移动终端传输到互联网上,并通过云计算的核心技术,连接所有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库的共享。

移动学习推崇的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方能够学习到任何知识”。“任何人”指的是学习者不受年龄、身份的限制,只要愿意学习、需要学习就能满足学习的需求;“任何时间”指学习者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学习时间依学习者的实际情况而定;“任何地方”指学习地点不再局限于学校,意味着不受地域限制,只要有智能移动终端,只要有移动网络,就能学习;“任何知识”指知识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从“云端”获取知识。

1  基于云教育平台的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

1.1  基于云教育平台的移动学习新知识观

1.1.1  知识的建构性

客观与建构是知识的两个重要维度。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上同化新知识,在感知、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同化新知识,在同化的过程中,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发生重组改变。这意味着知识不再只是单方面传递,而是需要学习者自己去加工、整合与建构。

1.1.2  知识的社会性

个体与社会是知识的又一个重要维度。前者认为知识存在于个人头脑中,是大脑内部的产物;后者认为知识是零散的,分散在社会生活或学习社区中,学习者参与社会活动,通过有意识的活动来获取新知识。

1.1.3  知识的情境性

知识的情境性认为知识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个体与社会或物理情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要求知识的获得与应用要依据真实情境,并受情境的影响。情境理论认为,学习不再是学习者内化的过程,而是发生在实践中、合作中、反思中、真实情境中。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学习者现场学习,基于真实情境、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提供了可能。

1.1.4  知識的复杂性与内隐性

知识的复杂性强调知识不再只是客观的,还包括学习者对客观世界的理解、质疑,融入了主观色彩以及知识所发生的复杂的真实情境。知识的内隐性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它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无法用语言直接表达或传递的知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学习者使用显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越来越少,因为显性知识能够的解决问题,人工智能也完全可以。所以,人类开始着重学习复杂性和隐性的知识。

1.2  基于云教育平台的移动学习新学习观

1.2.1  联通主义

加拿大人乔治·西蒙斯(GeorgeSiemens)在《Connec- tivism: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一文中最早提出联通主义的概念。西蒙斯认为,网络时代新的学习工具出现,学习方式与学习目的都发生了变化,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比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其次,学习不再是个人活动,而是在网络时代连接知识节点的过程。

联通主义认为:

(1)知识是非结构性与动态发展的,网络时代的知识充斥在网络的各个结点中,并比以往任何一个阶段增长速度都要更快。

(2)学习的重心不再是学习知识内容本身,而是在知识网络中高效连接新的知识,扩展、丰富学习者原有知识体系的能力。

1.2.2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水平上接受新的知识,改变原有认知结构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一定的真实情境下,通过交流协作而实现的。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环境的四大属性,也因而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所学的知识都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基于真实情境发生的学习活动才是有意义的学习,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类似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往往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都涉及很多方面,综合性很强,学习者无法独立完成,需要通过协作与会话来完成学习任务。而兼具开放与共享特点的互联网,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分享学习经验、奉献智慧、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合作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平台。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习者建构意义。意义建构将有效解决互联网知识碎片化的问题,学习者拥有整合碎片化知识,并将其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的能力。这与传统教学单传递知识具有根本性的不同。

2  基于云教育平台的移动学习新模式

2.1  知识传递与情境学习

互联网技术Web1.0阶段,信息浏览为主要任务,移动服务技术、因特网技术、终端技术功能体现在信息呈现上。这一阶段的理论基础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外部环境对学习者刺激的作用。移动学习依靠移动设备的便捷性、移动性和无处不在的通信,将传统教育中的课件迁移到移动设备中,使学习者作答并提供适当反馈,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基于行为主义的移动学习通过强化学习者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来促进学习。

互联网技术Web2.0阶段,侧重用户创造网络内容和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这一阶段,移动学习设计强调依据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进行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环境设计和教学策略设计。这一阶段的理论基础主要为认知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否定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关系,认为学习是由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头脑共同作用而实现的。体现在移动学习设计上就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考虑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以及学习者的态度、需要和兴趣。由于学习者有自己的意识,因此他们对学习环境的不同部分是有选择地注意,所以需针对多样的学习者进行多样的学习环境、教学策略的设计。

情境学习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内容、习得的技能发生在应用情境中,是社会性、实践性的过程,对客观世界的理解由学习者个人决定,这种学习过程是由学习者与真实情境相互作用主动加工建构而成。

目前,基于情境学习的移动学习主要包括:

(1)基于问题解决的移動学习。强调呈现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学习者利用移动设备与同伴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有利于进行更有深度、更有广度的学习。促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习者的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小组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2)移动技术支持的探究性学习。移动技术不仅可以构建一个趋于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还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检索、查询、记录、交流等学习工具,有利于开展更深入的探究性学习,帮助学习者在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学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3)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体验式学习。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体验式学习,可以让学习者参与到虚拟系统中,帮助学习者完成从课堂知识到生活工作等实际问题的迁移。在体验式学习中,学习者可以体验多种角色,以一种角色代入,思考自己的行为以及学习的经验。

2.2  个性化学习与社会性学习

个性化学习,与传统教育不同,学习不再以班级形式出现,而是以个体的形式存在,具有不同学习风格和认知策略的学习者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方式,能动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活动。传统教育模式中,学习者被统一安排在一个教室里,拿着相同的教材,教师也无法关注到每一位学习者。但在移动技术的支持下,学习者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和控制权,大数据的普遍应用,使得数据可以监测到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分析其学习行为。

在社会性学习中,学习并非只发生在学习者内部,而是与学习者生活的社会环境一起起作用,只有与社会活动密切联系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而移动技术提供了可共享的数据库、供交流的平台以及真实的情境。

2.3  非正式学习

正式学习指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由外界(学校)发起、组织的,通常由教师主导,学习过程是系统的、有组织的,主体以个人为主。非正式学习是在非正式的时间、场所发生的学习,发起者为学习者,是学习者自我调控的学习,非正式学习是主动的、个性化的,过程是自发的,融于工作、生活,主体是社会性(通过社会交往获取)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由学历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非正式学习几乎无处不在。正式学习,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师。非正式学习可以发生在网络、图书馆和咖啡店中,发生在与朋友、同事、邻居甚至陌生人的交往中。共享性是非正式学习的一大特征,而云教育平台恰恰提供了可共享的学习资源;非正式学习的另一大特征是个性化、自主化。在非正式学习中,学习者通常都是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进行学习,而基于云教育平台的移动学习可以在大数据的帮助下,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定制学习内容,或学习者自行选择学习内容。

3  结  论

云教育平台作为一个新的技术应用,很好地解决了移动学习中移动学习资源不足、教育资源“孤岛”现象、学习者交互性不强、学习泛在性不足等问题,为移动学习提供包括教学、学习、管理、评价、交互、娱乐功能的“一站式”服务。有效地实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多边交互。但如何发挥其更大的价值,使其成为非正式学习的重要方式,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吴刚,于文浩,戴丽兰.基于移动云学习技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7,35(4):30-41.

[2] 乔治·西蒙斯.网络时代的知识与学习——走向连通 [M].詹青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姜丹丹.移动学习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黄乐辉(1972-),男,汉族,江西宜黄人,副教授,硕导,本科,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盛艳微(1996-),女,汉族,江西赣州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罗英(1974-),女,汉族,江西南昌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

猜你喜欢

学习模式移动学习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优势?探索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
智能手机APP支持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