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身体育教育与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相关分析

2019-10-21蔡琳娜

关键词:教育目标高校体育

蔡琳娜

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的素质教育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为了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许多老师开始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以终身体育教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的采取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对此本文以高校体育教学为分析对象,了解终身体育教育与高校体育教育目标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终身体育教育;高校体育;教育目标

一、引言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育对培养综合的专业人才意义重大,学校必须要围绕学生的主体发展需求,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实践工作,明确清晰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保障后期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中终身体育教育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老师需要抓住这一教学环节的具体情况明确高校体育教育的实现目标,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策略与时代发展需求之间的紧密对接。

二、体育的实际意义与需求

体育对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保证学生树立良好的锻炼意识、主动的参与不同的体育实践活动意义重大,在体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高校必须要立足于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现实条件,保证学生能够养成这种体育理念,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技巧和要求,在主动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之中实现自身的良性成长和发展。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的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在落实体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学校必须要关注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实现身体锻炼过程的重复利用,保障学生在主动参与和锻炼的过程中掌握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稳定提升,以此来更好的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大力落实。

三、终身体育教育目标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发展的今天,终身体育教育备受关注,终身体育教育主要包括三种不同的形式,第一种是以传统竞技体育为主题,积极的构建完善的终身体育教育体系,在这种体育教育模式中,大部分以乒乓球、篮球和足球为主题,其中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最为关键。为了保障学生养成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老师必须要注重体育锻炼方法和技能的优秀传授,保障学生能够在完成学业之后有一个更加强健的体魄,顺利的走向工作岗位,积极的参与不同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有效的应对来自于生活的挑战和压力。第二种则是以快乐体育为主题的终身体育教育,这种体育教育所涉及的项目比较多,具体有健美操、健身操和舞蹈,这些体育项目的娱乐性比较强,对学生的吸引力较高,因此我国高校在体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可以严格按照这一教学的现实条件,积极的将各种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融入其中,采取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的教育形式和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以此来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稳定提升。第三种则是以健康常识、人体知识和卫生保健教育为主题的体育教学模式,这种体育教学模式主要围绕家庭体育、传统体育和娱乐体育来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将理论教学与實践教学相联系,保障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对健康体育意识有一个宏观的认知,掌握基础的体育锻炼技巧,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在落实高校体育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老师必须要明确中学体育教学的核心要求,严格按照体育教学的大纲提炼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综合体育锻炼技能的提升上,激发学生体育的兴趣,保障性其能够更好的参与不同的体育实践活动,通过个人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来实现自身综合身体素质的稳定提升。

四、终身体育教育与高校体育教育目标

终身体育教育与高校体育教育目标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在落实这两大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之前,首先需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保障学生能够做到坚持锻炼,在个人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引导之下实现良性成长和发展。老师需要根据目前教育教学的现实条件,处理好学生体育兴趣与教学任务之间的矛盾,正视学生的主观发展需求,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前提之上充分为学生提供更多情感体验的机会,保障学生能够大胆的表达个人的意见和看法,在体育活动参与实践的过程之中释放个人的个性。最后,体育老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终身体育观念意识的树立,让学生能够充分的体验到体育的魅力,在主动参与和实践是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和发展,真正的将体育锻炼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五、结语

终身体育教育与高校体育教育目标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许多的一致性和相同之处,老师和学校需要关注终身体育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根据该体育教育理念的具体要求,明确前期的体育教学目标,以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为核心,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实现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稳定提升。

参考文献:

[1]孙玉金. 终身体育教育与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相关分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5).

[2]严永军. 终身体育教育与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相关性分析[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2):76-77.

[3]黄伟业. 高等院校体育俱乐部制与终身体育教育的相关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1):78-80.

猜你喜欢

教育目标高校体育
论教育目标如何契合社会需要
高职教育中课程设置若干问题的思考
教育目标多元化与基础英语教育改革分析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中韩历史教育目标比较
舞蹈艺术表演教育目标及方法探讨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