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在中国画创作实践中的研究

2019-10-21宋春雨马荣冀雪莹

大东方 2019年7期

宋春雨 马荣 冀雪莹

摘 要:在中国绘画史上,中国画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数千年不断的演变发展、完善和继承之后,先民们通过劳动智慧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和博大精深的艺术特征。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资源丰富且具有鲜明特色,为海洋文化中国画创作研究提供优质的创作源泉。在“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发展战略的大环境下,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更加紧密,有关海洋文化中国画的应用价值也将展现出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北部湾海洋文化;中国画创作;技法表现

一、北部湾海洋文化中的生态植物

广西北部湾位于中国的南疆,沿海各地的自然生态资源极其丰富,给中国画创作研究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表现形式。在海洋自然生态的多种植物中,红树林在海洋植物生态中最为突出,不仅运用于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其根系的形态变化多端、疏密变化的自然状态。给中国画艺术创作带来丰富的创作灵感。广西北部湾的红树林植物在全国分布面积也很广。主要在北海市的合浦县及防城港市境内有国家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大片自然形成的红树林,并且高大通直的枝干在我国实属罕见。

二、海洋文化在中国画的技法表现

从古至今,在中国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山水画早在宋元时期就已经达到高峰,产生了许多经典的山水画作品。但在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诸多因素下,海洋题材绘画和技法表现的记载极为少见。而海水的表现手法,也相对单一,从南宋马远《水图》中海水画法的出现,基本上用线或留白,直到清代仍然继承这种程式化的海水画法。进入21新世纪后,海洋文化中国画的技法表现与创作形式逐渐出现了多元化。绘画的技法表现及创作色彩融入了西方绘画的形式理念,将这些新的技法理念与形式思维和传统绘画技法相结合,极大丰富和拓展了笔墨的探索空间,寻求技法创新与绘画语言的突破。有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创作实践研究。

(一)海洋山石、岛屿与生物的表现

海洋山石、岛屿与生物的表现,可以从传统中国山水画丰富的技法表现中借鉴原理,去进行创作实践与应用。如树石、山川等各种勾、皴、染、点、擦法等,均可从传统山水画技法元素中找到相应的技法。如表现位于北海西侧冠头岭的植物与山势,利用散笔皴点的技法画山体大气势,也可以用树石为切入点,将传统勾皴法画出山石岛屿的形态及质感。海洋生物的表现技法可以用画家沈周中国山水画的点线结合及浅绛手法加入西方画的光和色,画家的艺术涵养理论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找最佳的艺术表现效果。

(二)海水肌理在中国画中的表现

中国画海洋题材中重要的技法之一是表现海水肌理。广西北部湾海洋地处于热带和亚热带,一年四季,海水浩瀚汹涌,水面波浪颇多。因此,用中国画的笔墨画海水肌理,需要在传统以线为主的勾皴技法基础上,拓展传统笔墨的应用范围,结合一些西方绘画的技法理念,形成中国画海洋题材技法表现的创新。如表现海浪冲击海礁的画面肌理,可辅以传统山水画中的勾皴技法,丰富海水的层次,增强动感。用浓重笔墨,表现海礁的沧桑、坚硬和厚重的肌理感。以水墨淋漓笔墨渲染,辅以勾皴留白,抒写海浪的惊涛拍岸之势。而平静的海水状态,则借以横线波纹辅以皴染之法,以多元素的笔墨技法,充实和丰富海洋文化中国画的海水肌理表现。

(三)海洋文化题材及渔船、渔具等的画面构成

海洋文化题材与内陆花鸟画的最大区别,在画面要出现海,海的独立表现或辅以岛屿、渔船的画面构成。广西北部湾的海洋文化题材有海陆相连的山峰、水生物、渔船、渔具物象。因此,在传统中国画经营位置的框架下,根据主题需要,灵活处理这些海洋物象的画面构成关系:或以海岸山峰、岛屿为主体,作为画面近、中景,配以远景与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道“山有三远也”相近。或以水生物海螺为主题,着重刻画海螺的质感肌理,用中国画的一种没骨画法为点,胸有成竹,一气呵成。或以渔船为主题,画出渔船的点线面结合,以渔具为点缀,形成中国画的构成关系。

三、当代海洋文化在中国画创作中的境界

探讨当代中国画在海洋文化中的创作实践,以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作为切入点,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立足于传统山水画技法表现与创作形式,以广西北部湾海洋景观特色山石树木等为主体创作;二是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拓展海洋题材技法表现与创新,同时拓宽海洋景观的取景范围,将广西北部湾海洋景观不同物象,以新的笔墨语言进行创作。海洋文化中国画在造型上融入具象、抽象、意象和想象等手法于一体,在墨色处理上融合泼墨、淡墨、重墨、色墨于一体;在材质上融生宣、熟宣、金宣、金泊、银泊于一体;在技法上融写意、工笔、没骨、重彩、水粉、油画、版画于一体,在画面上采用多种现代构成手法,用多种技法表现同一题材;可先定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展开画面构成,完成創作过程。也可有一致的海洋景物意向,在绘画过程中,根据画面中出现的不同笔墨气韵走向,调整画面的主体物象,通过勾皴、点染等技法处理,统筹全局,形成画面的主次、虚实和多种层次的空间关系,及画面的节奏与旋律美。同时,在画面表现形式上,寻求传统形式与当代海洋文化表现语言的结合与创新。

结语

海洋文化环境影响下的中国画创作,不仅是技法体现过程,更是创作者思想情感的抒发与艺术境界的追求过程。进而达到寄情于画、海境合一的“缘物寄情”状态。将眼中的海洋、岛屿与植物等文化物象,以及变化无穷的海洋景象化为画中之境、诗中之境。这应是海洋文化中国画创作所追求的目标。在当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对外发展战略的新环境下,随着中国与周边东南亚其他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越来越密切,海洋文化在中国画创作中的应用价值必将出现不同凡响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周积寅.《中国画精读与析要》.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年出版

[2]李峰.《中国画构图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作者简介:

宋春雨(1992.5.3,男,汉族,籍贯:山西大同,广西艺术学院 中国画学院/漓江画派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中国画,研究方向:花鸟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中国画学院/漓江画派学院)